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學科教育論文 >

團結的教育生活與公民公共心靈的培育

發(fā)布時間:2017-07-30 16:12

  本文關鍵詞:團結的教育生活與公民公共心靈的培育


  更多相關文章: 友愛 團結 教育生活 承認 公民教育


【摘要】:對"團結"不加反思的認識正消磨著團結所具有的教育意義,同時也導致團結概念的狹隘化和庸俗化。團結的教育生活是以友愛精神為基礎的公共生活,是具有公共精神和包容意識的生活,是成員之間彼此友好、相互信賴、相互尊重的生活。團結決不意味著為了集體目標而自我放棄和犧牲,相反,它是為了每個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得到發(fā)展;團結也不意味著內部的包容和外部的排斥,它通過對"我們"觀念的超越而消解不同團體之間的敵意;團結也不是集體活動中短暫的力量集聚,而應達成一種持久的合作與包容,成為一種穩(wěn)定的生活狀態(tài)。團結通過個體的"他人意識"而實現(xiàn)對陌生人的接納,并使教育生活不斷呈現(xiàn)出公共的屬性,從而使其具有公民教化的功能。
【作者單位】: 江蘇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關鍵詞】友愛 團結 教育生活 承認 公民教育
【分類號】:G41
【正文快照】: 為什么我們難以和共同生活的他人產生心靈上的親近,相反卻總懷有一種陌生和疏離的感受,以致于“熟悉的陌生人”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tài)?為什么在我們內心深處常會懷一種不滿和怨恨的情緒?又為什么我們身處其中的社會給我們一種道德冷漠的總體印象?這也許是當前一種普遍化的社會心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H.G.伽達默爾;友誼與團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2 趙妍妍;;從《尼各馬可倫理學》看亞里士多德友愛論中的自愛與友愛[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10期

3 蔣篤運;張雪琴;;公民意識形成的內在機制及啟示[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涂文娟;;阿倫特政治哲學中的團結概念[J];天津社會科學;2009年05期

5 羅朝明;;友誼的可能性 一種自我認同與社會團結的機制[J];社會;2012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任彩紅;霍耐特承認倫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臧晴;;性別敘事中的悲劇意識——論《狂人日記》與《金鎖記》的瘋癲形象[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朱霆;;福柯權力空間理論的建筑學解讀[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3 馬曉艷;李和佳;;和諧社會中愛的承認之維——以霍耐特承認理論為視角[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4 王強;;被讓座:公共生活規(guī)范的道德困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袁苑;周興國;;高校部分教師自我認同危機的產生及消解[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6 雷勝學;;論格非小說中神秘氛圍的文化來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7 周韻;;一個“文化守成主義者”的堅守與突圍——閱讀遲子建[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8 王亞平;;誰逼瘋了卡拉根?——《去俄國》中的人性壓抑[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9 翁君怡;;狂歡化——愛欲與死亡的交織[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10 巴亮;;“瘋癲”群像的背后——戲劇《李爾王》的?率浇庾x[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師洋洋;;閃婚的存在合理性——幾種新興視角下的注腳[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閻志剛;;從管制到服務:對農民工公共政策及其問題的一種話語分析[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三輯)[C];2008年

3 張勁松;;論政府治理城市轉型中突發(fā)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楚明錕;;以正義的眼光解決公共行政的價值問題[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5 趙華;;論和諧社會中政府的社會服務意識[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6 張墨研;;瘋癲與文明的相互撫慰——李輕松詩歌片論[A];李輕松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范曉麗;;從“啟蒙辯證法”到“為承認而斗爭”———談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轉向與哲學基礎嬗變的雙重邏輯[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孔繁斌;;民主治理研究:一個承認政治的框架[A];首屆青年中國公共行政學者論壇:反思中國公共行政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李炳爍;;超越古典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協(xié)商性民主與合法性重建[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10 林興初;;權利公正:農民生存與發(fā)展的新基點[A];秩序與進步:社會建設、社會政策與和諧社會研究——浙江省社會學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暨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傅美蓉;從反再現(xiàn)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汪毅霖;以自由作為發(fā)展的理論框架和經(jīng)驗分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陸晶;我國非政府組織管理法治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楊曉暢;多元社會的正義事業(yè)[D];吉林大學;2011年

6 黃達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學;2011年

7 關曉銘;財產權利的政治邏輯[D];吉林大學;2011年

8 孫一平;組合式運氣平等[D];吉林大學;2011年

9 張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國家建構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聶興超;自由主義中立性研究:辯護與批判[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春萌;奧運會開幕式多元文化及價值探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彭慧蓉;中國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張小妹;“自然狀態(tài)”范式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4 唐晉;課堂教學公正問題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萬鵬;俞平伯散文創(chuàng)作思想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道軍;語文學習方式對多元一體民族文化的影響與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肖燕;多麗斯·萊辛幻想系列小說的獨特未來意識初探[D];南昌大學;2010年

8 劉興;羅爾斯正義理論的論證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9 葉立;網(wǎng)絡新聞的敘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徐琦;消費社會中的旅游凝視行為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新建;文化認同及其根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吳玉軍;;共享式關系的建構與德性的提升——社群主義認同政治簡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張盾;;在什么意義上黑格爾辯證法是馬克思哲學變革的思想源頭?——從“盧卡奇—科耶夫解讀”看[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4 凌海衡;走向承認斗爭的批判理論——法蘭克福學派第三代領導人阿克塞爾·霍內特理論解析[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4年05期

5 胡繼華;;霍內特:在沖突中建構社會理論的規(guī)范[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5年10期

6 李和佳;;承認的哲學:霍耐特承認理論評述[J];國外社會科學;2007年05期

7 張亮;欲望、死亡與承認:科耶夫式黑格爾哲學的三個關鍵詞[J];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8 成伯清;;從烏托邦到好社會——西方現(xiàn)代社會建設理念的演變[J];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9 張廷國;任彩紅;;霍耐特承認道德觀的建構[J];江蘇社會科學;2008年04期

10 張盾;;馬克思與黑格爾《精神現(xiàn)象學》[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勇;呼喚有“思”的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年02期

2 宋嘉;教育的特性[J];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20期

3 閻光才;教育日常生活中的誠信[J];教育科學研究;2005年01期

4 文雪;;教育生活:一種教育人學觀[J];教育導刊;2006年09期

5 周貴禮;靖國平;;何為真實的學校教育生活[J];當代教育科學;2007年08期

6 徐金壽;張建平;;論教育生活的基本特性[J];當代教育科學;2007年Z1期

7 馬歡;;試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基于教育生活的二維考察[J];成功(教育);2007年03期

8 申紅艷;;過一種反思的教育生活[J];湘潮(下半月)(理論);2007年06期

9 李江源;;論教育生活中的競爭與妥協(xié)[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蔣茵;;過一種幸福而完滿的生活:教師發(fā)展的內源性動力[J];當代教育科學;2008年1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蘇亞斌;;以日以年 關注夢想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年

2 張慶華;;享受有意義的教育生活 追求有價值的精彩人生[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3 陳興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四卷)[C];2013年

4 王曉來;;孩子的行為沒有錯——對幾種教育現(xiàn)象的反思[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5 蘆義濤;;校本教研提升教師的三種能力[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6 張陸;佐斌;;教師教育幸福量表的編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張惠榮;楊鎖蘭;;師生共寫隨筆[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薛法根;創(chuàng)意,,讓教育生活更有滋味[N];江蘇教育報;2014年

2 南通市第二中學 張日華 常州市北郊中學 楊振 泗洪縣歸仁中心小學 陳然之 海門市教育局教科室 錢藝林 常州市武進區(qū)鄭陸中心小學 蔣建春;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嗎?[N];江蘇教育報;2008年

3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職業(yè)中專學校 梁震英;教師首先應是一名研究者[N];中國教育報;2012年

4 啟東實驗小學 袁炳飛;讓教育科研融入有意趣的教育生活[N];江蘇教育報;2012年

5 本報記者 楊桂青;重建高中生的教育生活方式[N];中國教育報;2012年

6 本報記者 張惠娟;委員以親歷訴說美好的教育生活[N];人民政協(xié)報;2013年

7 王振權;進入現(xiàn)場,對話讓教育開始呼吸[N];中國教育報;2012年

8 謝建師;大文化引領新思路 小教育盡顯真實效[N];中國邊防警察報;2014年

9 湖南教育報刊社 黃耀紅;教育言說別故弄玄虛[N];中國教育報;2009年

10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助理兼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校長 林衛(wèi)民;“錯誤”的教育味道[N];中國教育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許新海;教育生活之危機與救贖[D];蘇州大學;2009年

2 李政濤;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毛毅靜;影像記憶與教育變遷:1910-2010年代的中國教育生活[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李志剛;論“教育生活”[D];河南大學;2005年

2 陳健;試論教育生活體驗研究的意義[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李翠鳳;當前中小學懲戒教育中的問題及對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卜茂榮;教育生活的發(fā)現(xiàn)[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劉利平;狂歡與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6 戴紅宇;教育是教育,我是我[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7 賈娜;論初中生學校教育生活的幸福之維[D];信陽師范學院;2013年

8 陳靜靜;流動兒童的城市適應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胡樂野;獨立的聲音[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59505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59505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dd8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