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英語聽力中的焦慮程度
聽力是外語學習中的一項接受性技能,是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聽力理解確保了語言輸入的質(zhì)與量,是英語學習成功的保證。然而,由于聽力具有即時性和不可重復性等特殊要求,往往成為學生最薄弱的一項技能。而焦慮是影響語言學習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情感因素之一,是外語學習中的一種復雜的心理現(xiàn)象。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學習者在聽力方面存在的焦慮因素最為明顯。因此,在聽力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降低焦慮程度,避免過度焦慮對聽力理解的影響。
一、擴大詞匯量詞匯是語言學習中最基本的要素。詞匯量的大小決定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聽力水平。不少學生對聽力存在畏懼和焦慮心理.也通過一些途徑作了不少嘗試,但往往忽視了最基本的方面一詞匯量。聽力中每一個句子的基本構成單位是詞匯和詞組。如果沒有足夠的詞匯量。
聽者就很難把聽到的詞的發(fā)音與其所代表的詞義聯(lián)系起來,也就無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學生在聽力中遇到生詞時,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陌生的詞語上。尤其當生詞是句子的關鍵詞時。由于不理解這些生詞的意思而產(chǎn)生恐慌心理.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焦慮,甚至停止思維,影響了對整個句子的理解。例如,在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bio—diversity is important simply because it is SO wonderful這個句子中,如果學生不理解biodiversity的意思.又判斷出它在句中是關鍵詞時,就會感到十分緊張。因為對這個詞的理解障礙有可能導致對全文的理解障礙。此時學生可能因為這個生詞而產(chǎn)生焦慮,擔心自己會因此無法理解文章的主題。心理素質(zhì)差的學生焦慮程度更高。尤其是在進行聽力考試的時候。另外,詞匯量小的學生對英語常用詞組、俚語、習語等不夠熟悉,自然會對聽力材料的一些用詞或短語感到生疏。從而不能理解句子的真正含義。因此,聽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詞匯量的大小。由此可見,提高聽力理解的首要任務是擴大詞匯量。緩解聽力中的焦慮心理。在聽力教學中,教師應加強詞匯方面的練習.指導學生解決詞匯問題。掃清聽力理解中的最大障礙,增強聽力理解的信心,從而有效提高聽力水平。
二、積累豐富的圖式知識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最早由心理學家康德(I.Kant)提出,是認知心理學家用于解釋理解心理過程的一種理論。其主要論點是:人們在理解新事物時,需要將新事物與已知的概念、過去的經(jīng)歷即背景知識聯(lián)系起來。也就是說,對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釋取決于頭腦中已經(jīng)存在的圖式。
聽力材料體裁多種多樣、題材廣泛。主要來源于英美國家的社會、生活、教育、文化、時事、科技、健康、體育等方面的內(nèi)容。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學生普遍缺乏背景知識,往往就會產(chǎn)生理解障礙。圖式理論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結果表明:
在聽的過程中,如果聽者大腦中沒有與材料相關的圖式或未能成功地激話圖式,聽力理解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有利于學生積累語言和內(nèi)容知識的教學活動可以大大促進學生的聽力理解。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加強西方文化知識的介紹.還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課外的大量閱讀、收看電視節(jié)目等方式獲取各類信息,開拓視野,擴大知識面。聽者大腦里的圖式知識越豐富,聽力材料的理解難度越低,信心也就越強,焦慮程度也就相應地降低了。例如,學生如果平時從報紙、雜志、電視或廣播節(jié)目中了解了關于加拿大歌手Celine Dion的歌唱生涯、格萊美與奧斯卡獎項等知識,在大腦中儲存了相關的背景知識,那么在聽“Celine Dion”這篇課文時就不會有理解上的障礙了。此外,聽前適當介紹與聽力材料相關的背景知識,尤其是聽學生較為陌生的題材和內(nèi)容前,有助于緩解緊張情緒和恐懼心理,降低焦慮程度。
三、開展聽前活動聽前活動為聽力準備階段。合理的聽前活動有助于學生對完成聽力任務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增強聽力理解的信心。聽前活動準備越充分,聽力任務的難度就越低,聽者的焦慮程度也就越低。教師可從以下兩個方面指導學生開展聽前活動。
1.詞匯準備。熟悉相關詞匯是降低焦慮的有效途徑。首先,在播放聽力材料之前,筆耕文化推薦期刊,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聽力材料中的生詞集中學習。許多聽力教材在聽力練習前都把可能影響理解的關鍵詞和生詞列成一張詞匯生詞表,教師可通過帶讀的方式使學生先熟悉這些詞的讀音,以便在聽力過程中能對這些詞迅速做出反應;然后,在介紹這些生詞意思的同時,補充一些近義詞、同類詞語以及與聽力主題有關的詞組短語。例如,在聽“Going to See the Doctor”這則對話之前,除了指導學生學習詞匯表中的生詞.還可以補充介紹與看病有關的詞匯,如與人體部位有關的kidney,spine,hip,表達常見疾病的stroke,diarrhoea,diabete等,還有to have a sharp pain in the chest.tosuffer from insomnia等常見癥狀的表達式。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掃除詞匯對聽力理解的障礙.還可以擴大詞匯量,提高詞匯學習的興趣。
2.預測。如果聽者對將聽內(nèi)容毫無所知。就會害怕理解的失敗,存在恐懼的心理,從而導致焦慮。在聽前開展預測活動不僅能促使聽者有目的地接受聽力材料,還能使聽者從消極等待聽力內(nèi)容轉變?yōu)榉e極期待,在很大程度上減輕恐懼感,進而增強自信心。此外,聽者如果進行了有效預測,在聽音過程中就只須對預測內(nèi)容進行驗證,檢驗預測的準確性,并減少記憶負荷,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聽的難度,有助于克服焦慮心理,從而提高聽力效率。在聽前活動中,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jù)將聽材料的標題進行聽前預測。例如,根據(jù)“ e Story of the Walkman”這個標題可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對文章內(nèi)容開展預測,判斷可能涉及Walkman的發(fā)明者、過程、用途、優(yōu)缺點等。此外,由于完成練習是聽力的主要任務,練習中提供的語言信息,如問題、選項、圖表等,也是預測的重要線索,因此還可根據(jù)問題預測材料的重點,以便在聽的過程中根據(jù)需要對材料內(nèi)容進行有選擇地接受,有針對性地精聽,縮小信息搜索范圍,忽略或跳過不重要的情節(jié),把注意力集中在關鍵內(nèi)容上。總之,預測有助于緩解聽者的緊張和恐懼心理,減輕聽力焦慮感。
在外語學習中。低度或適度的焦慮能調(diào)動學習者的內(nèi)在潛能,驅使學習者發(fā)揮應有的水平,甚至激發(fā)到超常狀態(tài)。但是,焦慮達到或超過一定的程度就會嚴重影響語言的學習,尤其是聽力學習。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正確對待焦慮這種情感因素,并通過各種途徑降低焦慮程度,適當控制焦慮的負面影響,促進情感策略在聽力中的運用。
本文編號:453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