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有效教學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
發(fā)布時間:2022-07-29 14:33
近年來SPOC有效教學已經(jīng)成為學者們關注和研究的熱點,然而針對SPOC有效教學影響因素的研究則較少。運用文獻研究法進一步探討SPOC有效教學的內涵、影響因素。影響SPOC有效教學的因素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學習者、指導者、課程資源、課程環(huán)境、教學交互等5個維度。提升SPOC教學效果的策略包括:完善課程環(huán)境,強化教學管理;優(yōu)化課程資源,提升課程質量;增強教學互動,促進深度學習;轉換教師角色,引導深層探究;強化學習動機,適應新型教學等。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SPOC有效教學的內涵
三、SPOC有效教學影響因素
(一) 影響因素比較歸納
(二) 影響因素分析
1. 學習者因素
2. 指導者因素
3. 課程資源因素
4. 課程環(huán)境因素
5. 教學交互因素
四、SPOC有效教學的提升策略
(一) 完善課程環(huán)境, 強化教學管理
(二) 優(yōu)化課程資源, 提升課程質量
(三) 增強教學互動, 促進深度學習
(四) 轉換教師角色, 引導深層探究
(五) 強化學習動機, 適應新型教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在線課程學習體驗的影響因素及其結構研究[J]. 劉斌,張文蘭.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7(09)
[2]MOOC學習者輟學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J]. 徐振國,張冠文,石林,安晶.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7(09)
[3]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2.0教學模式設計與實施路徑[J]. 丁永剛,金夢甜,張馨,張雨琴. 中國電化教育. 2017(06)
[4]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者滿意度研究:發(fā)展、影響因素與提升路向[J]. 蔣志輝,趙呈領,李紅霞,梁云真,黃琰. 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 2017(03)
[5]高校SPOC有效學習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 廖宏建,劉外喜. 電化教育研究. 2017(05)
[6]SPOC助學群組促進深度學習的策略和方法研究[J]. 劉紅晶,譚良. 電化教育研究. 2017(02)
[7]在線課程學習體驗:內涵、發(fā)展及影響因素[J]. 劉斌,張文蘭,江毓君. 中國電化教育. 2016(10)
[8]SPOC在傳統(tǒng)高校教學中的應用模式研究[J]. 楊麗,張立國.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6(05)
[9]基于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反思[J]. 薛云,鄭麗. 中國電化教育. 2016(05)
[10]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SPOC有效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 黃光芳,吳洪艷,金義富. 電化教育研究. 2016(05)
本文編號:3666638
【文章頁數(shù)】:5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SPOC有效教學的內涵
三、SPOC有效教學影響因素
(一) 影響因素比較歸納
(二) 影響因素分析
1. 學習者因素
2. 指導者因素
3. 課程資源因素
4. 課程環(huán)境因素
5. 教學交互因素
四、SPOC有效教學的提升策略
(一) 完善課程環(huán)境, 強化教學管理
(二) 優(yōu)化課程資源, 提升課程質量
(三) 增強教學互動, 促進深度學習
(四) 轉換教師角色, 引導深層探究
(五) 強化學習動機, 適應新型教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在線課程學習體驗的影響因素及其結構研究[J]. 劉斌,張文蘭.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7(09)
[2]MOOC學習者輟學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J]. 徐振國,張冠文,石林,安晶.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7(09)
[3]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2.0教學模式設計與實施路徑[J]. 丁永剛,金夢甜,張馨,張雨琴. 中國電化教育. 2017(06)
[4]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者滿意度研究:發(fā)展、影響因素與提升路向[J]. 蔣志輝,趙呈領,李紅霞,梁云真,黃琰. 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 2017(03)
[5]高校SPOC有效學習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 廖宏建,劉外喜. 電化教育研究. 2017(05)
[6]SPOC助學群組促進深度學習的策略和方法研究[J]. 劉紅晶,譚良. 電化教育研究. 2017(02)
[7]在線課程學習體驗:內涵、發(fā)展及影響因素[J]. 劉斌,張文蘭,江毓君. 中國電化教育. 2016(10)
[8]SPOC在傳統(tǒng)高校教學中的應用模式研究[J]. 楊麗,張立國. 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16(05)
[9]基于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反思[J]. 薛云,鄭麗. 中國電化教育. 2016(05)
[10]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SPOC有效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 黃光芳,吳洪艷,金義富. 電化教育研究. 2016(05)
本文編號:366663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666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