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學科教育論文 >

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現狀及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05 11:07

  本文關鍵詞: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現狀及干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伴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貫徹與實施,流動兒童日益增長,成為了一個龐大且不容忽視的群體。流動兒童的身份認同問題日益凸顯,并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心理及行為問題;這不僅影響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長遠看將威脅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而我國現有對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的研究起步晚,且測量工具多以借鑒國外量表為主,缺少本土化符合統(tǒng)計學指標的測量工具;僅有的對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的研究多局限于制度層面的探討,缺乏對其主體深入而細致的挖掘;關于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的干預更是幾近空白。因此,編制針對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的測量工具、對其現狀的探討及干預的研究顯得可行且十分必要。本研究由三個部分構成:研究一、流動兒童身份認同問卷的編制;研究二、以大理和昆明7所民辦農民工子弟學校的1080名流動兒童為研究對象,進行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的總體現狀與發(fā)展特點研究;研究三、選取20名流動兒童作為研究對象,開展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的干預研究。研究結果如下:1.研究編制的流動兒童身份認同問卷有19個條目,由身份識別、情感歸屬和行為傾向三個因素組成;統(tǒng)計結果表明,該問卷達到了心理測量學的相關要求,可作為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的測量工具;2.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總體處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在年級、進城時間、父親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周圍居住環(huán)境、住房、學習成績好壞、與周圍人際關系等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分別對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的一個或多個維度有顯著影響;3.流動兒童身份認同水平通過聚類分析劃分為四類,分別為:邊緣型(21.4%)、混淆型(28.6%)、進入型(31.0%)和整合型(19.0%);4.自尊心、社會支持與流動兒童身份認同均呈正相關;自尊和社會支持對流動兒童的身份認同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5.團體心理輔導能有效改善流動兒童的身認同狀況。
【關鍵詞】:流動兒童 身份認同 團體心理輔導 干預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4.1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緒論9-33
  • 1.1 問題提出9-10
  • 1.2 相關概念的界定10-12
  • 1.2.1 流動人.的界定10-11
  • 1.2.2 流動兒童的界定11-12
  • 1.3 身份認同的文獻綜述12-22
  • 1.3.1 身份的概念12-13
  • 1.3.2 認同的概念13-15
  • 1.3.3 對身份認同的界定15-17
  • 1.3.4 身份認同的相關理論17-20
  • 1.3.5 身份認同的測量20-22
  • 1.4 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的相關研究22-27
  • 1.5 已有研究的不足27-28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義及創(chuàng)新性28-33
  • 1.6.1 研究目的28
  • 1.6.2 研究意義28-30
  • 1.6.3 研究創(chuàng)新30-31
  • 1.6.4 研究路徑31-33
  • 第2章 研究一流動兒童身份認同問卷的編制33-49
  • 2.1 研究目的33
  • 2.2 研究方法33-38
  • 2.2.1 問卷編制流程圖33-34
  • 2.2.2 問卷項目的編寫34-37
  • 2.2.3 被試37
  • 2.2.4 工具37-38
  • 2.2.5 研究程序38
  • 2.2.6 數據整理與統(tǒng)計分析38
  • 2.3 結果38-48
  • 2.3.1 問卷項目分析38-41
  • 2.3.2 問卷結構分析41-46
  • 2.3.3 問卷信效度分析46-48
  • 2.4 討論48
  • 2.4.1 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的含義48
  • 2.4.2 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的結構特征48
  • 2.5 小結48-49
  • 第3章 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現狀研究49-76
  • 3.1 研究目的49
  • 3.2 方法與程序49-52
  • 3.2.1 研究對象49-51
  • 3.2.2 研究工具51-52
  • 3.2.3 研究程序52
  • 3.2.4 數據的整理與統(tǒng)計分析52
  • 3.3 研究結果52-64
  • 3.3.1 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的總體狀況52-53
  • 3.3.2 流動兒童身份認同在不同人.學變量上的差異比較53-59
  • 3.3.3 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的聚類分析59-61
  • 3.3.4 流動兒童自尊狀況61-62
  • 3.3.5 流動兒童社會支持現狀62
  • 3.3.6 流動兒童身份認同、自尊及社會支持的相關與回歸62-64
  • 3.4 分析與討論64-76
  • 3.4.1 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的總體現狀與發(fā)展特點64-71
  • 3.4.2 流動兒童身份認同類型71-74
  • 3.4.3 流動兒童身份認同、自尊與社會支持關系的分析74-76
  • 第4章 流動兒童身份認同干預研究76-100
  • 4.1 研究目的76
  • 4.2 研究方法76-78
  • 4.2.1 研究對象76-77
  • 4.2.2 研究假設77
  • 4.2.3 研究工具77
  • 4.2.4 研究設計77-78
  • 4.2.5 研究步驟78
  • 4.2.6 數據處理78
  • 4.3 團體輔導方案的設計78-81
  • 4.3.1 設計輔導方案的依據78-79
  • 4.3.2 團體輔導目標79
  • 4.3.3 輔導方案的內容79-81
  • 4.4 研究結果81-96
  • 4.4.1. 流動兒童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各差異比較82-90
  • 4.4.2 實驗組成員對團體輔導活動的總體效果評估90-91
  • 4.4.3 團體成員反饋摘錄及分析91-94
  • 4.4.4 過程評估94-96
  • 4.5 分析與討論96-99
  • 4.5.1 對干預內容的討論96-97
  • 4.5.2 對干預效果的討論97-99
  • 4.6 小結99-100
  • 第5章 結論與反思100-104
  • 5.1 結論100
  • 5.2 對完善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的啟示和建議100-102
  • 5.3 本研究的不足與展望102-104
  • 參考文獻104-108
  • 附錄108-113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113-114
  • 致謝114-11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王瑩;;身份認同與身份建構研究評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段成榮,梁宏;我國流動兒童狀況[J];人口研究;2004年01期

3 王毅杰;梁子浪;;試析流動兒童與城市社會的融合困境[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7年06期

4 李小青;鄒泓;王瑞敏;竇東徽;;北京市流動兒童自尊的發(fā)展特點及其與學業(yè)行為、師生關系的相關研究[J];心理科學;2008年04期

5 韓曉峰,郭金山;論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整合[J];心理學探新;2004年02期

6 熊易寒;;城市化的孩子:農民工子女的城鄉(xiāng)認知與身份意識[J];中國農村觀察;2009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瑩;對城市中流動兒童社會適應狀況的考察與分析[D];鄭州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現狀及干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

本文編號:28698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8698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9be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