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現代課堂教學診斷運行機制選擇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尹達;田建榮;;學校教育系統師生協商性共生合作平衡機制[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田建榮;;論聯考取消后的高中特色管理運行質態(tài)選擇[J];教學與管理;2015年07期
2 尹達;;國外課堂教學診斷研究述評[J];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12期
3 尹達;;課堂教學診斷:鑄造現代校本教研新景觀[J];教學與管理;2015年22期
4 尹達;;主體教學診斷學力的內涵、原則及策略[J];教師教育學報;2015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張翔;張學敏;;教師教育U-S共生性合作的發(fā)生機制探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2 戚萬學;王夫艷;;教師專業(yè)實踐能力:內涵與特征[J];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3 葛魯嘉;;從心理環(huán)境的建構到生態(tài)共生原則的創(chuàng)立[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王薇;;基于熵理論的學校教育系統有序度評價解釋模型的建立及應用[J];教育科學研究;2012年10期
5 王麗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能力模型建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22期
6 尹達;田建榮;;學校教育系統師生協商性共生合作平衡機制[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10期
7 何基生;;論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競爭與合作——兼論有效課堂學習小組的構建[J];教育探索;2009年03期
8 李瑞涵,趙強,吳育華;合作理論及其穩(wěn)定性分析[J];天津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9 游旭群;王振宏;;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及其發(fā)展[J];當代教師教育;2013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會民;沖突分析與合作理論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2 祝新宇;中學多樣化課堂教學診斷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建恒;優(yōu)化課堂教學 實施素質教育[J];教學與管理;2004年18期
2 李明高;課堂教學:不是完美無缺的圓[J];教學與管理;2004年28期
3 張福全,都興芳;試論課堂教學的動力性原則[J];現代教育科學;2005年06期
4 安桂清;;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方略[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年20期
5 余清臣;;論課堂教學中的儀式[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6期
6 劉紅;;課堂教學中的提問[J];內蒙古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7 高亞麗;“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芻議[J];教學與管理;2005年18期
8 周麗英;;課堂教學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J];邢臺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9 王惠燕;;如何組織課堂教學[J];科學教育;2009年03期
10 陳思苑;;如何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年1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梅;;淺談如何合理使用媒體優(yōu)化數學課堂教學[A];2013年11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2 蔣綠梅;;怎樣運用多媒體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A];2014年2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3 尹鳳霞;;讓課堂教學活起來[A];跨世紀園丁工程論叢[C];2000年
4 蔣永莉;;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踐[A];北京力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喬志成;;課堂教學怎樣“開放”[A];中國教師發(fā)展基金會“全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科研成果集(山西卷)[C];2013年
6 金紅萍;;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7 王安巍;;更新教學評價指標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8 鄭祖利;;淺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9 余波;徐仲林;;清末民初教育轉型時期我國課堂教學特點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高曉梅;;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教育學院黨委書記 馬憲平;課堂教學中仍需注意那些看似平常的問題[N];中國教育報;2008年
2 靳于霞;新理念打造新課堂教學[N];濟寧日報;2008年
3 肖純剛;淺談怎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N];黔西南日報;2009年
4 邱金高(作者單位系福建省莆田市華亭學區(qū));課堂教學改革要選準突破口[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5 尼平;整合教育因素 激活課堂教學[N];西藏日報;2002年
6 常州市武進區(qū)教研室 徐惠仁;課堂教學中的八個“不要”[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7 廣東省廣州市南武中學 張華;課堂教學一定要結構清晰?[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黃國慶(作者單位:蘭州十八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N];甘肅日報;2006年
9 朱小亞;優(yōu)化課堂教學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N];定西日報;2007年
10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張梅玲;課堂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陽光心理[N];中國教育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谷力;沖突與和諧: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56813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56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