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s研究現(xiàn)狀及學習科學視角分析
本文選題:MOOCs 切入點:文獻研究 出處:《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MOOCs是近幾年非常流行的網(wǎng)絡教與學新模式。基于其對高等教育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以及其未來發(fā)展所蘊含的巨大社會價值和商業(yè)價值,MOOCs已成為國內(nèi)外學術界、商業(yè)界討論的熱點話題。本文第一部分從文獻研究的角度對MOOCs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通過內(nèi)容分析法對已有研究成果進行歸納,總結出了目前制約MOOCs發(fā)展的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與遠程教育特質(zhì)區(qū)分被忽視、教育支撐理論薄弱、學習效果不理想等問題。第二部分從學習科學角度對MOOCs存在的問題從理論方面進行探討分析,提出能夠促進MOOCs發(fā)展的學習理論模型。國際上極少數(shù)學者開始思考如何用學習科學理論來支撐MOOCs的發(fā)展,國內(nèi)把學習科學理論與MOOCs相結合的文章依然檢索不到。本文的結論會給MOOCs的研究與發(fā)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同時為后續(xù)實證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Abstract]:MOOCs is a new network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del which is very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its great influence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its great social and commercial value in the future, MOOCs has become an academic field at home and abroad.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comb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MOO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rough content analysis. Several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MOOCs are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distance educatio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is ignored, and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support is weak.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MOO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rning sci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learning theory model tha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OCs. A few scholars in the world begin to think about how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MOOCs with the theory of learning science.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OOCs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empirical research.
【作者單位】: 齊魯師范學院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山東財經(jīng)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化閱讀服務用戶持續(xù)使用的行為機理研究”(7137314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移動閱讀系統(tǒng)用戶持續(xù)使用的理論模型:基于情感視角的實證研究”(12YJA860010)
【分類號】:G43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郝丹;;國內(nèi)MOOC研究現(xiàn)狀的文獻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年11期
2 韓錫斌;程璐楠;程建鋼;;MOOCs的教育學視角分析與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3 馬武林;張曉鵬;;大規(guī)模開放課程(MOOCs)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啟示研究——以英國愛丁堡大學EDC MOOC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4 管會生;高青松;張明潔;;MOOC浪潮下的高校課程聯(lián)盟[J];高等理科教育;2014年01期
5 桑云都·瑞哈·利亞納古納瓦德納;安德魯·亞歷山大·亞當斯;雪莉·安·威廉姆斯;張永勝;肖俊洪;;MOOCs已發(fā)表文獻(2008-2012)的系統(tǒng)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4年03期
6 劉和海;李起斌;張舒予;;“慕課”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基于高等教育核心價值取向視角[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7 徐舜平;;中國大學和教師參與MOOC的行為分析——以清華大學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14年06期
8 李明華;;MOOCs革命:獨立課程市場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場新格局[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9 王一兵;;MOOCs的靈魂、啟示與對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10 李曉東;;“慕課”對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挑戰(zhàn)與對策[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知濤;蔡昕;王豐華;李煒;;我軍繼續(xù)教育現(xiàn)狀與MOOC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年03期
2 項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MOOC教學模式初探[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3 龐慧;李萌;;CAT技術及MOOC在醫(yī)學教育中的聯(lián)合應用模式探討[J];福建電腦;2013年09期
4 郝丹;;國內(nèi)MOOC研究現(xiàn)狀的文獻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年11期
5 尚俊杰;;北京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整合與探索[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年03期
6 謝瑩;解繼麗;;MOOC革命:在線教育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大學的沖擊與影響[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7 楊九民;郭曉梅;嚴莉;;MOOC對我國高校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啟示[J];電化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8 馬武林;張曉鵬;;大規(guī)模開放課程(MOOCs)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啟示研究——以英國愛丁堡大學EDC MOOC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9 管會生;高青松;張明潔;;MOOC浪潮下的高校課程聯(lián)盟[J];高等理科教育;2014年01期
10 林沛;李軍;孫亮;高翔;;MOOCs下一種高校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改進建設方案[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孫海龍;;基于MOOC/SPOC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探討[A];傳承與創(chuàng)新——提升高等教育質(zhì)量[C];2014年
2 于麗;趙雯暉;張文婧;鹿彬彬;;從Coursera到愛課程[A];傳承與創(chuàng)新——提升高等教育質(zhì)量[C];2014年
3 李巖;安昭;;MOOC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研究[A];“決策論壇——科學決策的理論與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5年
4 楊奕望;陳麗云;胡蓉;葉進;;中醫(yī)藥教學的MOOC視角[A];第二十三次全國醫(yī)古文研究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徐苑苑;云計算環(huán)境下的開放課程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林克松;工作場學習與專業(yè)化革新[D];西南大學;2014年
3 鄧彤;微型化寫作課程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4 夏欣;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建設價值觀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5 李逢慶;信息時代大學教學支持服務體系發(fā)展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海峰;中美開放課程的對比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3年
2 何青;免費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模式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3 范玉鳳;信息空間視域下的虛擬學習共同體知識建構策略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4 梁曉云;新課標下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3年
5 王麗琴;認知學徒制在高職院校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年
6 殷江;非正式學習:高校教師的發(fā)展方式研究[D];寧波大學;2013年
7 賴珍珠;在線教育經(jīng)營模式的研究[D];廈門大學;2014年
8 黃云芳;學習科學視域下高職學生學習能力個案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年
9 張忠;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10 陳莉;MOOC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英杰;;大學文化傳統(tǒng)的失落:學術資本主義與大學行政化的疊加作用[J];比較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2 袁貴仁;價值與認識[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5年03期
3 程建鋼,韓錫斌,趙淑莉,陳剛,馬勃民,楊超;清華教育在線網(wǎng)絡教育支撐平臺的研究與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02年05期
4 譚明杰;邵培基;;基于E-Learning2.0理念的遠程學習管理系統(tǒng)構架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11年09期
5 張建同;何鴻;;電子化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評價體系的建立[J];電化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6 馬紅亮;Stephen Powell;傅鋼善;;引入國外開放課程構建網(wǎng)絡學習新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7 張汝倫 ,王曉明 ,朱學勤 ,陳思和;人文精神尋思錄之一——人文精神: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J];讀書;1994年03期
8 葉曉玲;李藝;;論教育的“教育—技術”存在結構及其中的延異運動——基于技術現(xiàn)象學觀點的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9 潘雪峰;張宇晴;毛敏;崔鶴;;在線教育產(chǎn)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產(chǎn)品設計研究[J];科技和產(chǎn)業(yè);2013年08期
10 本刊編輯部;;MOOC、網(wǎng)上大學等會使大學消亡嗎?[J];北京教育(高教);2013年06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汪瑞林;[N];中國教育報;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青松;賀建英;徐旭;;探析建設MOOCS課程對在校大學生影響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年08期
2 張慶;常國華;陳明凱;陳映全;張鳴;;慕課(MOOCs)與農(nóng)村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結合之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3 馮菲;馮雪松;劉玲;安胺;;從教學設計的視角解讀教師的MOOCs建設之路[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年02期
4 溫玉婷;;中國高!皳肀А薄癕OOCs”引發(fā)的思考[J];中國電子教育;2014年02期
5 王錦;;MOOCs本體研究及簡要評析[J];陜西教育(高教);2014年08期
6 梁萍;何云峰;;MOOCs的教學資源優(yōu)勢及對地方高校教學改革的借鑒[J];中國農(nóng)業(yè)教育;2014年01期
7 蔣夢嬌;鄒霞;;基于MOOCs環(huán)境的深度學習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4年07期
8 張遐;;MOOCs對開放大學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9 高洪皓;朱永華;陳章進;;基于MOOCs平臺的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課程建設[J];工業(yè)和信息化教育;2014年06期
10 吳琪;;歐洲慕課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趨勢[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4年09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任友群;教師培訓如何與MOOCs牽手[N];中國教育報;2013年
2 本報記者 張春銘 汪瑞林;MOOCs來了,中國教育怎么辦[N];中國教育報;2013年
3 本報記者 汪瑞林 張春銘;MOOCs的挑戰(zhàn)與大學的未來[N];中國教育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花燕鋒;MOOCs環(huán)境下個性化學習的設計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6190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619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