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慕課與外語教學研究——挑戰(zhàn)與機遇
本文關鍵詞: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慕課與外語教學研究——挑戰(zhàn)與機遇 出處:《外語電化教學》2015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大數(shù)據(jù) 慕課 外語教學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了大數(shù)據(jù)、慕課以及外語教學的關系。指出,大數(shù)據(jù)是當今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引發(fā)了慕課的誕生和發(fā)展,并以此給外語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也帶來了發(fā)展機遇。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g data, class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big data i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today, which has caused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u lesson, which brings challenges to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zhàn)略研究中心;
【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信息化外語教學環(huán)境下外語信息資源優(yōu)化建設與應用研究”(編號:B11021)的成果 國家語委“十二五”科研規(guī)劃2014年度重大項目“語言教育規(guī)劃研究”(項目編號:ZDA125-21) 2013年度上海外國語大學重大科研項目“外語教育技術學的學科基本理論與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319.3;G434
【正文快照】: 1引言大數(shù)據(jù)(Big Data)、慕課(MOOC)以及外語教學,給人一種強烈的時代感。在當今世界的發(fā)展中大數(shù)據(jù)是趨勢,慕課是熱點,而外語則是國人追求與國際接軌必不可少的工具。一般認為,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數(shù)據(jù)挖掘等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驅動下,信號發(fā)展會呈現(xiàn)這樣一個關系過程:將信號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明華;;MOOCs革命:獨立課程市場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場新格局[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2 桑新民;李曙華;謝陽斌;;“喬布斯之問”的文化戰(zhàn)略解讀——在線課程新潮流的深層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3 任友群;徐光濤;王美;;信息化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系統(tǒng)科學的視角[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4 祝智庭;閆寒冰;魏非;;觀照MOOCs的開放教育正能量[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5 蘇們;羅燕;;技術神話還是教育革命?——MOOCs對高等教育的沖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6 陳堅林;張笛;;外語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優(yōu)化建設——一項基于部分高校信息資源建設的調查研究[J];外語學刊;2014年05期
7 王萍;;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的新發(fā)展與應用:從cMOOC到xMOOC[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8 任友群;徐世猛;;開放課程的探索與思考——從學習者、決策者到建設者[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9 梅德明;;大數(shù)據(jù)時代語言生態(tài)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4年01期
10 陳冰冰;;MOOCs課程模式:貢獻和困境[J];外語電化教學;2014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知濤;蔡昕;王豐華;李煒;;我軍繼續(xù)教育現(xiàn)狀與MOOC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年03期
2 項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MOOC教學模式初探[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3 郝丹;;國內MOOC研究現(xiàn)狀的文獻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年11期
4 謝瑩;解繼麗;;MOOC革命:在線教育的發(fā)展對傳統(tǒng)大學的沖擊與影響[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5 楊九民;郭曉梅;嚴莉;;MOOC對我國高校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啟示[J];電化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6 管會生;高青松;張明潔;;MOOC浪潮下的高校課程聯(lián)盟[J];高等理科教育;2014年01期
7 林沛;李軍;孫亮;高翔;;MOOCs下一種高校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改進建設方案[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1期
8 劉繼斌;趙曉宇;黃紀軍;劉培國;;MOOC對我國大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啟示[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年04期
9 劉洋;;現(xiàn)代性視域下的道德困境探究——從“耶路撒冷的艾希曼”談起[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10 趙玉寧;;MOOC對傳統(tǒng)高等教育的影響[J];才智;2013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朱軍;;現(xiàn)代都市邊緣知識人的身份認同困境——以亭子間文人為例[A];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創(chuàng)新——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文集(2012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12年
2 曾一果;;身份的標識:大眾媒介與都市空間的再生產[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2)——可溝通城市:理論建構與中國實踐論文集[C];2012年
3 劉高見;;新媒體語境下受眾閱聽行為變化初探[A];中華新聞傳播學術聯(lián)盟第六屆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4 龍柏林;;生態(tài)風險生成的三重追問[A];生態(tài)文明與人的發(fā)展[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苑苑;云計算環(huán)境下的開放課程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郭學軍;政治規(guī)訓下的電影批評[D];上海大學;2013年
3 洪長暉;混合現(xiàn)代性:媒介化社會的傳播圖景[D];浙江大學;2013年
4 吳俊;“場域—慣習”視角下大學生學習實踐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5 陳石;社會轉型背景下的組織制度變遷過程與機制[D];南開大學;2013年
6 王晏殊;民國時期天津《北洋畫報》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7 郭燕霞;醫(yī)療實踐中的專門知識與公眾選擇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8 張馥玫;20世紀中國產業(yè)環(huán)境下的設計體制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4年
9 鄔文英;社會資本與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D];廈門大學;2014年
10 鄭鵬;現(xiàn)代性、國家與人口治理術(1949-1980年)[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光琪;基于SNS的美術院校學習平臺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2 顧惠琴;廣告資源在思想政治課中的價值及實現(xiàn)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3 李琨煜;女性服刑人員出獄前的人際信任特征及干預[D];新鄉(xiāng)醫(yī)學院;2013年
4 孫鶴;低碳技術倫理及其哲學反思[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年
5 周剛;南昌市居住小區(qū)環(huán)境與景觀設計[D];湖南大學;2012年
6 周博文;技術社會下20世紀西方少年兒童小說審美顛覆[D];中原工學院;2013年
7 王一淇;時間的風格[D];中央美術學院;2014年
8 劉鶴翔;清末民初書法現(xiàn)代性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年
9 鄭睿;香港國際電影懋業(yè)公司影片及產業(yè)模式分析[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4年
10 孫寶紅;精品課程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愛華;姜海標;;促進教師開放課程:MIT創(chuàng)新擴散措施探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0年12期
2 李克東;數(shù)字化學習(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J];電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3 曹進,靳琰;外語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整合與重組——問題與對策[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4 王陸;;信息化教育軟件資源的生態(tài)資源觀及其成熟度模型[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5 楊改學;;解讀信息化教育資源[J];電化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6 胡鐵生;汪曉東;;“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現(xiàn)狀調查與發(fā)展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7 奧古斯特·施萊歇爾;姚小平;;達爾文理論與語言學——致耶拿大學動物學教授、動物學博物館館長恩斯特·?藸栂壬鶾J];方言;2008年04期
8 普忠良;從全球的瀕危語言現(xiàn)象看我國民族語言文化生態(tài)的保護和利用問題[J];貴州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9 張屹;范福蘭;楊宗凱;周平紅;;我國中學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測評與預測[J];電化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10 郭治虎;劉洋;;西北藏族地區(qū)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及應用現(xiàn)狀調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姜澎;[N];文匯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徐佳;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中國瀕危語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吳永和;學習資源服務生態(tài)環(huán)境構建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外語教學》向海內外廣大讀者作者致意[J];山東外語教學;2000年03期
2 趙平!210093;多種智力發(fā)展與外語教學[J];外語界;2000年04期
3 侯冬燕;成人外語教學中應注意的五個問題[J];中國成人教育;2000年02期
4 史霽;成人外語教學如何針對成人特點[J];中國成人教育;2000年05期
5 周桂芝;成人外語教學中的“學”與“導”[J];中國成人教育;2000年08期
6 潘紅;實施交際式外語教學的心理阻力[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7 王巧玲;淺談外語教學的課外語言環(huán)境[J];河北工業(yè)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8 鄒東旗,徐再良,羅正雄;珠三角職業(yè)中學外語教學狀況的調查報告[J];廣東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9 王英東;農業(yè)院校外語教學的探討[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0年03期
10 王艷;外語教學中的語言與文化[J];北方經貿;200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海燕;;試論過渡性理論與外語教學(以俄語無動詞句為例)[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楊言洪;;關于基礎外語教學的幾點淺識[A];對外貿易外語系科研論文集(第一期)[C];1992年
3 田強;宋敏;;我國外語教學近期未來發(fā)展趨勢之預測[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4 楊蔭;;實施開放式外語教學的四要素[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5 李吉蓮;;外語教學與學生參與意識[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6 劉惠媛;丑遠聞;;多媒體與外語教學[A];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暨網絡環(huán)境下外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周解機;;數(shù)字化語言實驗室的外語教學優(yōu)勢[A];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暨網絡環(huán)境下外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伍治國;;調整民族院校外語教學語種勢在必行[A];布依學研究(之四)——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三次年會暨第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3年
9 韓秀榮;;手機英文短信對信息化外語教學的啟發(fā)[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10 李勇;;中外文化差異與外語教學的關系及產生的作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七輯)[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易代釗;提高外語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上)[N];光明日報;2002年
2 陳小方;澳大利亞外語教學日趨萎縮[N];光明日報;2007年
3 略陽縣教學研究室 張海英;外語教學中要重視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N];漢中日報;2011年
4 任鈞;外語教學與文化傳播[N];吉林日報;2014年
5 楊輝;應對入世給外語教學帶來的挑戰(zhàn)[N];山西經濟日報;2002年
6 記者 沈祖蕓;實施外語教學“一條龍”改革[N];中國教育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李茂;英國外語教學:在反對聲中改革[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8 記者 江迪;把外語的測試權交給社會[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9 早報記者 許荻曄;“外語教學不是貼燒餅,不能忽而左忽而右”[N];東方早報;2013年
10 本報記者 高靚;外語教學和考試將“車同軌量同衡”[N];中國教育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鄒瓊;對話與理解[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堅林;計算機網絡與外語教學整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馬冬虹;外語教學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張妲;教師的觀念與外語教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5 齊偉鈞;終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語教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7 吳學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樂融入外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趙風云;英語師范生學科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玉美;哲學解釋學與外語教學初探[D];黑龍江大學;2009年
2 陶勝;網絡信息和多媒體語境下的外語教學[D];湘潭大學;2006年
3 席風;外語教學中人文教育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吳芳芳;教師和學生對有效外語教學的信念差異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5 李瑋;基于組織行為學的外語教學組織策略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6 李冬青;試論建構主義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7 任秋蘭;中國教育背景下的語境與外語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趙靜;作為外語教學手段的翻譯:重新評價[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9 李林;三種認知語言觀與外語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10 王娜;外語教師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觀的實證研究[D];廣西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34351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34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