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東北地區(qū)私塾改良研究(1901-1931)
發(fā)布時間:2020-08-09 02:43
【摘要】:清末民初,中國社會正發(fā)生著劇烈的劃時代變革,社會轉型加速進行。在教育領域,西方新式小學的傳入使本土的初等教育機構——私塾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與沖擊?墒,新式小學教育在發(fā)展的一開始就受到了“錢”和“人”等難題的制約與束縛。為解決現實所需,政府將目光轉向了私塾教育,私塾改良作為國家教育改革的一環(huán)應運而生。在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下,東北地區(qū)也緩緩開啟了私塾改良的進程。從1901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之前,東北地方政府相繼頒布了各類改良私塾的條例和法令法規(guī),對私塾進行了內容廣泛的趨新改造。包括改善管理體制,設置管理機構;調查私塾并評定等級;選拔、培養(yǎng)“新型塾師”;改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以及轉化私塾為新式小學等等。這些政策相互交叉,交錯進行。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東北地區(qū)的私塾改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舊式私塾的數量不斷減少;經過培訓的“新型塾師”的能力水平得到了一定提升;改良私塾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模式有所改變,等等。而且,在漫長曲折的改良進程中,其形成了新式小學與舊式私塾共存于初等教育領域;私塾改良政策反復變化且各地區(qū)存在差異;自主性與滯后性相結合等非常鮮明的特點。然而,清末民初東北地區(qū)的私塾改良并未實現預期的目標,私塾改良的任務沒有徹底完成,改良活動還存在許多局限。當然,私塾生命力頑強是一個重要方面,但是導致私塾改良存在局限的其它因素也不可忽視。首先,近代的政治動蕩與經濟窘迫必然會對文化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其次,教育行政體制不夠完善,改革機構用人不當、監(jiān)督不力致使私塾改良的效果大打折扣;再次,塾師群體為了自保奮力抵制私塾改良,給改良活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最后,私塾改良的范本——新式小學還存在著諸多缺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清末民初東北地區(qū)的私塾改良。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K25;G629.29
本文編號:2786486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K25;G629.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柯任達;朱修春;;科舉停廢后的私塾改良[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2 高月;;清末東北地區(qū)私塾改良述論[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11期
3 蔣純焦;;論近現代中國教育轉型對傳統(tǒng)私塾的改造[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05期
4 賈國靜;;清末的私塾改良及其成效[J];安徽史學;2006年04期
5 田正平,楊云蘭;中國近代的私塾改良[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熊賢君;中華民國時期私塾的現代化改造[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鄭麗君;1901-1945年間黑龍江初等教育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2 孫振麗;清代東北地區(qū)蒙學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3 張曉明;論清末東北的教育變革[D];遼寧大學;2007年
4 楊曉軍;清末新政時期東北地區(qū)新式教育述論[D];吉林大學;2006年
5 賈國靜;清末民初私塾改良述論[D];四川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7864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78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