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小學語文課程架構(gòu)的形成與演變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江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623.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年秀;;語文課程論領(lǐng)域亟待辨正的若干觀點[J];中學語文;2013年Z1期
2 潘涌;;積極語用教育觀與母語教師語用能力重構(gòu)[J];中國教育學刊;2012年07期
3 樸成日;曹飛騰;;后現(xiàn)代主義課程研究的若干領(lǐng)域和范式[J];當代教育論壇;2012年02期
4 羅慶云;戴紅賢;;周作人與民國早期小學語文教育的“兒童文學化”[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年01期
5 潘涌;;論漢語文課程名稱的歸正與我國母語教育目標的重建[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6 閆飛龍;;課程研究范式及其發(fā)展趨勢[J];教育與考試;2011年04期
7 潘涌;;積極語用:21世紀中國母語教育新觀念[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8 潘涌;;母語教育:以獨立評論造就現(xiàn)代公民[J];南京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9 曾曉潔;;現(xiàn)代漢語母語教育史的幾個基本概念[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10 陸儉明;沈陽;;關(guān)于建立“語言學”一級學科的建議[J];語言科學;2010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澄宇;基于現(xiàn)象學視角的語文課程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2 邱福明;語文課程知識的存在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3 王明建;囿于傳統(tǒng)的突圍:語文科課程早期現(xiàn)代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4 曾曉潔;現(xiàn)代漢語母語教育演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周敏;語文課程“動姿化”知識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勇;論語文課程的實踐品格[D];西南大學;2010年
7 彭_g;魏斯格貝爾的“母語和母語教育”理論及其對漢語漢字研究與教學的啟示[D];復(fù)旦大學;2010年
8 金業(yè)文;反思與建構(gòu):中國語文教育現(xiàn)代性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9 曾毅;20世紀中國語文教育批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史成明;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早期路向[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左紅偉;“理解課程范式”及其應(yīng)用[D];江蘇大學;2016年
2 王麗娜;民國時期國學經(jīng)典的教育觀念變遷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3 王璐;漢語的母語教育與對外漢語教育的比較研究[D];揚州大學;2012年
4 張林林;泰勒與多爾課程觀的比較及其啟示[D];天津師范大學;2011年
5 藍蕊;母語教育的文化使命[D];浙江師范大學;2008年
6 王鵬輝;當代美國課程研究范式的轉(zhuǎn)型及對我國課程改革的啟示[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鐘峰華;論語文教材對課程內(nèi)容的實現(xiàn)[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8 馬春明;母語教育和外語教育比較研究[D];揚州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60799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60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