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讓學生成為他自己”
本文關鍵詞:談“讓學生成為他自己”
【摘要】:"讓學生成為他自己"這一論斷,可用《禮記·中庸》開篇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這三句話來作深入的闡釋。文化就是"人"化,就是以"文"化人,以"人"化物;教育從其宗旨看,就是素質教育;從方式上看,就是文化教育。教育成敗的關鍵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即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這一內因,而在發(fā)揮這內因作用的外部條件中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是教師的水平。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
【關鍵詞】: 高等教育 文化 學生 教師
【分類號】:G451
【正文快照】: 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國民素質,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高級人才。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對教育而言,國內外有句類似的名言講得十分深刻、生動、簡樸:“讓學生成為他自己!边@與孔子實行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本質上是相通的。但是,對這句名言必須作解釋。我認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宗華,徐寶安;發(fā)展民族先進文化 推進政治文明建設[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2 寶艷園;;文化的多樣性是促進中華文化進步的動力[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06期
3 謝軍;;論文化的本質與文化的先進性[J];學術界;2008年05期
4 苗偉;;論文化優(yōu)化的必要性——文化優(yōu)化的實踐價值分析[J];蘭州學刊;2011年09期
5 苗偉;;全球化時代人類應具備的文化意識[J];前沿;2013年13期
6 曹明德;文化的共通性和差異性[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7 劉福勤;文化新探尋和新建設[J];學習與探索;1996年04期
8 王曉華,秦紅;精英文化能夠拯救大眾文化嗎[J];探索與爭鳴;1996年07期
9 宋新軍;社會轉型期的經濟文化和審美文化建設[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10 劉衍永;董敏;;論文化繼承與文化超越及其辯證關系[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梁柱;;論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A];“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曹維彬;;文化視角下的中國[A];文化現代化的戰(zhàn)略思考——第七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高若春;;淺談大眾文化逸形[A];文化研究論壇[C];2011年
4 黃啟權;;閩都文化的形成、發(fā)展及其特色[A];閩都文化研究——“閩都文化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5 李庚香;;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與中原崛起[A];第十屆中國科協年會專題論壇特邀報告集[C];2008年
6 沈望舒;;淺述新的文化發(fā)展方式[A];創(chuàng)新驅動與首都“十二五”發(fā)展——2011首都論壇文集[C];2011年
7 林堅;;科技創(chuàng)新與文化創(chuàng)新的“雙輪驅動”[A];文化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雙輪驅動”戰(zhàn)略——2012北京自然科學界和社會科學界聯席會議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2年
8 傅國華;;文化的層次性及其相互滲透研究[A];當代海南論壇’2011冬季峰會——讓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海南旅游與文化融合發(fā)展論文集[C];2011年
9 張治庫;;文化建設與發(fā)展應著眼于促進人性的健康發(fā)展[A];當代海南論壇’2011冬季峰會——讓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海南旅游與文化融合發(fā)展論文集[C];2011年
10 鐘鎮(zhèn)藩;;艱苦奮斗是我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A];弘揚延安精神實踐“三個代表”[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克梅;“春節(jié)文化”需要創(chuàng)造性回歸[N];光明日報;2007年
2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王鐵靜;更自覺更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N];齊齊哈爾日報;2007年
3 王艷麗;重視文化軟實力的作用[N];朝陽日報;2008年
4 河北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劉月 賈玉娥;文化自覺:文化繁榮發(fā)展的內在動力[N];河北日報;2008年
5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中心城市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與軟實力競爭”首席專家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金元浦;文化發(fā)展也是硬道理[N];光明日報;2011年
6 文化部副部長 楊志今;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與當代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N];中國文化報;2012年
7 嘉蔭農場黨委書記 吳國義;淺談基層文化的發(fā)展現狀[N];北大荒日報;2012年
8 楊錦峰;傳播新文化,仍舊是不可忽視的使命[N];大連日報;2012年
9 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王京生;文化是流動的[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年
10 廣東省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校長 臧動;文化與學校文化[N];中國教育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操奇;主體視界中的文化發(fā)展論[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2 鄧安球;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理論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9年
3 張士康;傳統(tǒng)湯文化與現代技術融合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4 龐德英;文化和諧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5 甘代軍;文化變遷的邏輯[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李長真;大學文化與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鄒維一;漢代周邊對中原文化的影響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8 張曉輝;全球化視角下的中西方文化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李淑敏;翻譯的歷史觀—《獨立宣言》中譯本的歷時共時比較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邵明厚;論制度創(chuàng)新與文化創(chuàng)新的互動[D];湘潭大學;2008年
2 譚麗華;文化軟實力研究[D];中共湖南省委黨校;2009年
3 溫蕾;網絡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樂;文化發(fā)展動力研究[D];南華大學;2011年
5 栗曉冬;農村民俗文化建設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9年
6 莊秀君;文化自覺與中國的持續(xù)發(fā)展[D];黑龍江大學;2011年
7 王偉;發(fā)展哲學視野中的文化力構建研究[D];延安大學;2013年
8 李尚;文化自覺視域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9 吳紹良;民間樂舞在文化認同中的作用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4年
10 劉京健;中國文化軟實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7287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2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