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遠程教育論文 >

中學生抗逆力的測量與團體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25 14:45

  本文關鍵詞:中學生抗逆力的測量與團體干預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抗逆力 結(jié)構(gòu)模型 測量 團體干預 中學生


【摘要】:本研究在對抗逆力(Resilience)的本質(zhì)及其測量研究的背景與現(xiàn)狀進行綜述回顧的基礎上,從個性心理特征角度,提出創(chuàng)新的抗逆力定義,并圍繞該定義開展了三項子研究: 研究一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方法,對研究提出的抗逆力結(jié)構(gòu)模型假設進行探究和檢驗,編制了《中學生抗逆力水平測量量表》。 研究二使用該問卷對663名被試進行測驗,就目前中學生的抗逆力水平現(xiàn)狀開展分析,并基于性別、年齡等變量檢驗不同被試分組之間的抗逆力水平差異。此外,使用《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對其中89名被試進行測驗,,探索個體抗逆力與16種人格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 研究三從抗逆力的結(jié)構(gòu)模型出發(fā),以認知-行為療法和心理劇為主導,綜合以往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團體輔導方法,設計了針對低抗逆力中學生群體的系統(tǒng)化團體干預模式,通過設置抗逆力團體干預組、普通團體活動組和無干預控制組的前后測實驗設計,檢驗團體干預過程的有效性。 研究的具體結(jié)論如下: (1)經(jīng)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得到的抗逆力結(jié)構(gòu)模型包含認知評價、行為動力、人格特征和社會環(huán)境四個維度,《中學生抗逆力水平測驗問卷》在總量表和各因素分量表上均擁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標。 (2)大部分中學生具有中等程度的抗逆力水平;性別、學校類型、是否獨生子女、是否少數(shù)民族、父母教育程度等變量各水平上的抗逆力測量結(jié)果不存在顯著差異,在個體對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主觀評價變量上存在顯著差異;中學生的抗逆力水平呈現(xiàn)隨年齡增長逐漸下降的總趨勢,年齡×性別的交互作用不顯著。 (3)抗逆力水平與16種人格因素的部分人格因素呈顯著相關關系,與穩(wěn)定性(C)、興奮性(F)、有恒性(G)、敢為性(H)、自律性(Q3)存在顯著正相關,與憂慮性(O)、緊張性(Q4)存在顯著負相關。 (4)研究設計的團體抗逆力干預方法有效提升了被試的抗逆力水平,在抗逆力的認知評價、行為動力和社會環(huán)境因素上尤其表現(xiàn)出較好的干預有效性,與普通團體活動和無干預控制組有顯著差異。
【關鍵詞】:抗逆力 結(jié)構(gòu)模型 測量 團體干預 中學生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635.5;G448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抗逆力研究文獻綜述11-20
  • 1.1 抗逆力及其定義11-12
  • 1.2 抗逆力研究的歷史回顧12-20
  • 1.2.1 抗逆力概念提出的社會歷史背景與心理學背景12-13
  • 1.2.2 抗逆力本質(zhì)及抗逆力模型研究的歷史回顧13-16
  • 1.2.3 抗逆力評估與測量研究的歷史回顧16-19
  • 1.2.4 抗逆力培養(yǎng)與干預研究的歷史回顧19-20
  • 2.研究一:《中學生抗逆力水平測試問卷》的編制20-37
  • 2.1 引言20-25
  • 2.1.1 本研究提出的抗逆力(Resilience)定義及其模型建構(gòu)觀點20-21
  • 2.1.2 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觀點、認知行為模型及其在個體受挫情境中的運用21-23
  • 2.1.3 個體抗逆力結(jié)構(gòu)模型的初步構(gòu)建與假設23-25
  • 2.2 初始問卷編制的訪談與基本維度確定25-26
  • 2.3 初始問卷的施測、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26-33
  • 2.3.1 被試、工具與方法26
  • 2.3.2 結(jié)果26-33
  • 2.3.2.1 初始問卷測驗數(shù)據(jù)的項目描述統(tǒng)計26-27
  • 2.3.2.2 基于項目分析的項目取舍決斷27-29
  • 2.3.2.3 初始問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29-31
  • 2.3.2.4 討論31-32
  • 2.3.2.5 修訂問卷的信度分析32-33
  • 2.4 修訂后問卷的大樣本施測、驗證性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33-36
  • 2.4.1 被試、工具與方法33
  • 2.4.2 結(jié)果33-36
  • 2.4.2.1 修訂后問卷測驗數(shù)據(jù)的項目描述統(tǒng)計33-34
  • 2.4.2.2 修訂后問卷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與重測信度34-35
  • 2.4.2.3 問卷結(jié)構(gòu)的驗證性因素分析35-36
  • 2.4.2.4 討論36
  • 2.5 結(jié)論36-37
  • 3.研究二:中學生抗逆力水平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37-56
  • 3.1 引言37-39
  • 3.2 方法39-41
  • 3.2.1 被試39-40
  • 3.2.2 工具40-41
  • 3.2.3 程序41
  • 3.3 結(jié)果41-48
  • 3.3.1 中學生抗逆力水平現(xiàn)狀41-42
  • 3.3.2 性別、學校類型及年級變量上的中學生抗逆力水平比較42-44
  • 3.3.3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抗逆力水平比較44-45
  • 3.3.4 中學生主觀家庭經(jīng)濟狀況評估與抗逆力水平的關系45
  • 3.3.5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與中學生抗逆力水平的關系45-47
  • 3.3.6 中學生16PF人格因素與抗逆力水平、抗逆力因素的關系47-48
  • 3.4 討論48-55
  • 3.4.1 中學生抗逆力水平現(xiàn)狀分析48-49
  • 3.4.2 性別、學校類型及年級變量上的中學生抗逆力水平特征分析49-51
  • 3.4.3 獨生與非獨生子女、漢族與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抗逆力水平比較分析51
  • 3.4.4 中學生主觀家庭經(jīng)濟狀況評估與抗逆力水平的關系分析51-52
  • 3.4.5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與中學生抗逆力水平的關系分析52-53
  • 3.4.6 中學生 16PF 人格因素與抗逆力水平、抗逆力因素的關系53-55
  • 3.5 結(jié)論55-56
  • 4.研究三:中學生抗逆力的團體干預研究56-67
  • 4.1 引言56-59
  • 4.1.1 兒童與青少年抗逆力培養(yǎng)干預研究的回顧56-57
  • 4.1.2 本研究的中學生抗逆力團體干預方法及其理論基礎57-59
  • 4.2 方法59-63
  • 4.2.1 被試59
  • 4.2.2 工具59-60
  • 4.2.3 程序60-63
  • 4.2.3.1 抗逆力干預組的團體干預方法60-62
  • 4.2.3.2 普通團體活動組的活動組織62-63
  • 4.2.3.3 研究過程及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63
  • 4.3 結(jié)果63-66
  • 4.4 討論66
  • 4.5 結(jié)論66-67
  • 參考文獻67-73
  • 中文文獻67-69
  • 中文著作(譯著)69-70
  • 英文文獻(著作)70-73
  • 附錄73-94
  • 附錄一:《中學生抗逆力水平測試問卷》初始問卷73-78
  • 附錄二:《中學生抗逆力水平測試問卷》修訂問卷78-82
  • 附錄三:《卡特爾 16 種人格因素問卷》82-94

【引證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席居哲;基于社會認知的兒童心理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賈夢楠;武警新兵心理彈性與適應不良的關系及心理彈性干預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57176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7176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8209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