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教學文化的本質(zhì)與特征新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利平;;教學文化的意涵[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9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愛民;;我國本科研究性教學十年研究述評[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楊建忠;;從“抽象的人”到“具體個人”——論教育哲學中人的形象的轉(zhuǎn)變[J];凱里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3 宋紅霞;;心靈體驗與國家素質(zhì)教育[J];青海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4 劉利敏;;師范院校教育學課程價值取向的教學實踐[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5 方咸圍;;中學生物教學設計中的常見誤區(qū)分析[J];中學生物教學;2010年09期
6 侯曉麗;;中國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現(xiàn)狀分析[J];高等財經(jīng)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7 陳建平;何太剛;羅運春;;大學英語教育的理性辯護[J];外國語文;2011年S1期
8 何善亮;理科課程改革的現(xiàn)實際遇與問題對策[J];當代教育科學;2005年16期
9 于述勝,劉繼青;中國現(xiàn)代課程改革的文化問題論綱[J];當代教育科學;2005年19期
10 劉猛;黃曉峗;;“推倒重來”式教育學的知識社會學觀照[J];當代教育科學;2009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陳偉;王鶴春;宋占豐;;復雜理論視角下大學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策略研究[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2 ;教育學方法論是什么?[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王煦;;探究“因材施教”與“因師施教”在音樂教學中的實施[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余紅霞;;探析建構主義音樂教學理論與實踐[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5 陳偉;;關于我國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途徑研究:從復雜理論視角的分析[A];第九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6 陳偉;;關于我國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途徑研究:從復雜理論視角的分析[A];第九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jīng)濟管理與人文科學分冊)[C];2012年
7 朱玉萍;;知識確定性轉(zhuǎn)化的辯證教學策略[A];第5屆教育教學改革與管理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志剛;語文教育文化傳播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楊道麟;美學視野下的語文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師東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學思考[D];吉林大學;2011年
6 王洪席;過程課程觀的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王天平;追尋完整的人[D];西南大學;2011年
8 王忠厚;從混沌走向協(xié)同:課堂教學系統(tǒng)自組織境域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李傳英;幼兒園課程知識的文化哲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李佳;高中物理教科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巫肇卉,靳玉樂;課堂的文化學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04年07期
2 劉慶昌;;教學文化的意義探尋[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李秀萍;;教學文化:師生生活方式的構建及呈現(xiàn)[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6年04期
4 徐繼存;車麗娜;;教學文化研究引論[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袁小明;[N];文匯報;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方玲;吉標;;教學思維方式解讀[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6年04期
2 蔡淑蘭;論教學策略的特征[J];內(nèi)蒙古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S1期
3 林曄;論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J];青海師專學報;2000年05期
4 韋鐵;論創(chuàng)新型教師創(chuàng)新人格的特征[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5 姜家雄;淺析知識經(jīng)濟時代創(chuàng)新教育的特征[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3期
6 鄭深;論學習化社會的學習變革[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7 康貴田,韓軍;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8 張蕓;;創(chuàng)新型教師的特征及其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09年07期
9 黃少卿;簡析理想的特征及功能[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0年04期
10 馮曉晴,劉萬年;信息化時代的教育技術[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邊玉芳;蔣峗;;青春期心理危機的類型、表現(xiàn)、特征及干預現(xiàn)狀的剖析[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張雄;;專家學者型教師與一般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特征差異研究[A];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馮建軍;;人的主體地位的發(fā)現(xiàn)與教育理論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盧元鍇;方銘琳;安寶娣;沈立;;《學校文化建設與策劃》課題結題報告[A];學校文化建設與策劃[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陳勇;面向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教育改革[N];青海日報;2000年
2 謝少華;教育政策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1年
3 無錫市錫山區(qū)教育局 孟曉東;中小學教科研,小心“偏差”[N];中國教育報;2003年
4 記者 陳勇;現(xiàn)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晉銀峰;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學文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盧艷紅;論關注意義的道德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潘洪建;知識視域中的教學革新[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4 張姝;論教師的文化覺醒及其教學實現(xiàn)[D];西南大學;2011年
5 李德林;教學個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教學論本土化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姣;二戰(zhàn)后美國課程改革的整體特征及其帶來的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劉瀾濤;試論保羅·弗萊雷“對話式教學”思想的后現(xiàn)代主義特征[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王永強;試論杜威的“泛職業(yè)教育觀”[D];河南大學;2005年
4 衛(wèi)倩平;差異教學:為學習服務[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5 夏江峰;學校品牌的塑造[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劉兆勇;論教育市場化的趨勢[D];吉林大學;2005年
7 楊勇;鄧小平教育思想論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劉冬梅;中國近代復式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荊月閔;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干預對策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10 譚安娜;教學文化十年研究的反思與展望[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5590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5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