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呼喚“有根有翼”的課程思想
[Abstract]:It is the key to decide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curriculum reform to choose what kind of curriculum thought to guide. Only the thought of "having roots and wings" can take on the important task of guiding curriculum reform. " The thought of "having roots and wings"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main points: emphasizing the localization and originality of curriculum thought,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urriculum and life,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learn to explore and create, and seek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and wisdom.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n curriculum activities. These though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and deepen curriculum reform in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溫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分類號】:G423.0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富仁;把兒童世界還給兒童[J];讀書;200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慶瑜;;論分配關系的稅法調整機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2 李國慶;;從實用主義德育理論到品格教育——美國道德教育理論的演變[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3 單中惠;;福祿培爾游戲理論新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4 張慶華;;高校法學教師研究性教學方法的選擇原則[J];安徽農學通報;2007年17期
5 孫艷;德育模式:從"控制封閉型"到"自主開放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6 劉旭東;吳原;;教育理論學術旨趣的實踐轉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7 胡靖;;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學校德育觀轉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8 潘善斌;論懲罰性賠償制度[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9 王翠萍;;論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fā)展性[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10 李銀慧;;從教育哲學視角窺探教師職業(yè)幸福[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永遠;;中小學校長職業(yè)幸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陽縣為個案[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2 要振生;;略論杜威的素質教育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陳瑤;洪明;;葛雷學校留給我們的思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陳瑤;洪明;;葛雷學校留給我們的思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劉泱育;;新聞事件“原因分析”的歷史檢視[A];中國傳媒大學第四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杜勇敏;劉剛;南豪峰;;學生群體公德狀況調查分析——以貴陽市小學生群體為例[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田興國;;水滸忠┕壅逡閇A];水滸爭鳴(第十一輯)[C];2009年
8 馮振環(huán);王莉娜;馮領香;;京津冀都市圈脆弱性水平差異的致因分析[A];第十一屆全國經(jīng)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論文集[C];2012年
9 杜疆;;走向有意識的進化之路——用機體認識論引導工程演化[A];第十五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23分會場:轉型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10 董朝霞;張譯文;;黨的“十八大”精神融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體系設計[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叢(第二輯)[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敏華;高中教學領導力模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田慶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5 劉穎;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價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6 薄振杰;中國高校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教學論本土化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周曉波;中美德育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黃達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海霞;主體間性視域下高校德育主體間矛盾的消解[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志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對高校德育的啟示[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陳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存在經(jīng)驗的缺位與對策[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潘進強;當代中學生的幸福教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陸文龍;小學體育課運用游戲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王明立;高中化學發(fā)展性習題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龐玉忠;探究教學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D];蘇州大學;2010年
9 姜延文;臨清市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羅國鋒;洪宗禮語文教育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康健;;美國《普及科學——2061計劃》課程思想的啟示[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8年01期
2 郝德永;;課程的時代狀況與問題[J];遼寧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3 張秋慧;郭志明;;“學生中心課程論”與教師——杜威課程思想中的教師觀[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8年04期
4 徐繼存;;思想不是現(xiàn)實的力量[J];當代教育科學;2006年16期
5 馮文全;論科技革命對學校課程的影響[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6期
6 王秀珍;新課程改革與教育碩士課程的設置[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柯政;;課程政策的執(zhí)行與設計[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年19期
8 劉兆棟;;新課程改革對人文精神的關注[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2期
9 黃宇星;;教師職業(yè)專業(yè)化及其發(fā)展對策探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10 趙清福;;新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教師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云鵬;;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教育改革的實踐探討[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蔡其勇;;中英國家課程標準比較研究[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仲劍峰;;試論常熟地區(qū)有效推進課程改革的策略[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4 任瑞明;;關注學生“責任意識”培養(yǎng)[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5 寧虹;;從跑道到跑的過程——課程改革新理念與教師專業(yè)化[A];第三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4年
6 王立偉;;防止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校本課程改革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李光強;;學校如何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8 蘇澤芳;;新課程背景下現(xiàn)代教育手段探索[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9 陽素娥;;創(chuàng)新型實驗教師從這里起步[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10 ;深化教育改革 建設教師隊伍[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植 李燕;課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N];中國教育報;2003年
2 城區(qū)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長子門小學校長 李全昌;關于課程改革的十點思考[N];長治日報;2005年
3 宋曉夢;一位教師眼中的課程改革[N];光明日報;2004年
4 王學東;課程改革中的校本課程開發(fā)[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4年
5 本報記者 清泉;開發(fā)區(qū)課程改革初見效[N];海峽時報;2003年
6 吳曉桐;課程改革,應重視教學行為的研究[N];中國教育報;2004年
7 安徽省懷寧縣秀山中學副校長 程仲;教研組長,,領起你的教研來[N];中國教育報;2005年
8 海南國科園實驗學校校長 朱震東 武漢市育才小學副校長 張念強 武漢市第十一中學校長 關明福 武漢市實驗學校校長 蘇先照;課程改革之我見[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9 記者 李菊文;課程改革工作在我市全面推進[N];銅川日報;2007年
10 王淦生 馮曉紅;課程改革:應是一道“AA制”的大餐[N];中國教師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珊云;民間公益組織與課程改革治理機制創(chuàng)新[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樊亞嶠;儒家課程思想的后現(xiàn)代轉向[D];西南大學;2011年
3 李志超;三級課程管理的權力運作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4 王紅巖;課程改革推進中的學校組織變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5 姚志敏;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課程執(zhí)行力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6 唐麗芳;課程改革中的學校文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劉黔敏;德育學科課程:從理念到運行[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吳華;課程權力:從沖突走向制衡[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趙炳輝;新課改視域下教師課程意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張樹德;當代課程改革成功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娜;先秦道家思想對課程改革的啟示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呂杰昕;課程場域中的權力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黃瑞花;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分布式教師評價的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4 何珊云;課程改革背景中的教師專業(yè)認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劉迎春;教育習俗視野下對課程改革的反思[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6 霍振響;農村遠程教育背景中的教師培訓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7 郭勝蘭;論校本培訓中教師自主發(fā)展模式的建構[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黃小文;基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08年
9 黃國寶;試論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10 陽紅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我國課程改革[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711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371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