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域下通識教育本土化的再認識
[Abstract]:The diversified demand for talents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kes general education a necessary means to train talents. However, gene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not native, but is applied to our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practice, the misreading of the spirit of general education, the absence of free education, the idea of utilitarian education and the expectation of short-term effect make the effect of general education weak. Therefore, to correct the name of general education, to face the func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to change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 and other measures will become the practical basis of localiz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作者單位】: 徐州醫(yī)學院;
【分類號】:G4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龐海芍;;通識教育的三個層面[J];復旦教育論壇;2007年01期
2 張子照;我國高校實施通識教育的問題、困難及對策[J];高等建筑教育;2002年03期
3 赴美國、加拿大通識教育考察團;美國、加拿大高等學校的通識教育[J];中國大學教學;2003年03期
4 陳秀平,劉拓;我國高校通識教育現(xiàn)狀比較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03年02期
5 王定華;哈佛大學的通識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1997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立波;人文發(fā)展與通識教育問題初探[D];復旦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芳亮;中小學教師的知識結構與高師課程體系的構建[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顏吾芟,屈波,劉拓;試論工科院校大學生文化素質(zhì)教育課程的設置[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楊靜;淺議法律專業(yè)的通識教育[J];重慶商學院學報;1999年S1期
4 任秋艷;邵青艷;張春平;;美國通識教育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5 曾長秋;張慧;;美國高校通識教育的做法及其啟示[J];中國德育;2010年03期
6 陳少徐;許巍;尹光彩;劉敬勇;;高校文化素質(zhì)教育研究綜述[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S1期
7 邵青艷;;論美國通識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黨史博采.理論;2006年12期
8 江海英;何齊宗;;教師教育中通識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9年02期
9 高利紅;余耀軍;;“融通性法律應用人才”的內(nèi)涵與培養(yǎng)之探究——以國家級法學特色專業(yè)的建設為背景[J];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10 譚小芳;;專業(yè)教育、通識教育與人才培養(yǎng)模式[J];湖北社會科學;2010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白雪峰;當代中國大學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D];遼寧大學;2010年
2 張敏;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精神成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彭壽清;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4 張東海;全人教育思潮與高等教育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余劍珍;高等護理教育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吳妍;西方自由教育的流變與分化[D];西南大學;2009年
7 趙云;文化視域中的中國當代鋼琴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徐志強;自由與使命[D];河北大學;2013年
9 肖瑋萍;中國近代大學外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研究[D];廈門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雪婷;初中“副課”(非升學考試科目)課時保障及其質(zhì)量調(diào)查[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東;大學國學教育的價值與現(xiàn)實路徑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3 冉曉宇;新建高等工科院校通識教育實施現(xiàn)狀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龍妍;后現(xiàn)代知識觀視野下我國大學通識教育的價值及內(nèi)涵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寇文亮;普通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6 崔曉雨;國家利益下的科南特教育機會均等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皮鳳英;美國大學通識教育改革趨勢研究——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谷建春;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整合的理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勞海苗;熱帶醫(yī)學專業(yè)課程體系建立與培訓方式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10 劉曉霞;自由教育涵義的演變[D];汕頭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毛亞慶;清理教育地基:對教育若干理念的重新認識[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2 甘陽;;大學通識教育的兩個中心環(huán)節(jié)[J];讀書;2006年04期
3 蔡達峰;;我們的通識教育:關心人與社會的發(fā)展[J];讀書;2006年04期
4 陰天榜,張建華;對大學生文化素質(zhì)教育內(nèi)涵與特征的認識[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1997年05期
5 王德峰;;從大學理念看通識教育的方向與道路[J];復旦教育論壇;2006年04期
6 魯潔;教育的返本歸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4期
7 楊一鳴,朱小蔓;論現(xiàn)代高等教育的品質(zhì)提升[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8 劉振天,楊雅文;論“通識”與“通識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9 王義遒,金頂兵;再論文化素質(zhì)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10 舒志定;對通識教育構造的一種認識[J];江蘇高教;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樂舟;;論通識教育與文化素質(zhì)教育的關系[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2 王一定;徐定華;李金軒;;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整合的理論依據(jù)探析[J];中國市場;2006年18期
3 譚春生;把握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價值取向 加強人文素質(zhì)教育[J];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4 王冀生;通識為本 專識為末[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2年03期
5 克農(nóng);;全方位訓練的通識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1995年07期
6 楊培珍;;約翰·亨利·紐曼的自由教育思想簡論[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7 郭三娟;自由教育·通識教育·素質(zhì)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10期
8 殷美杏;;論通識教育[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8年11期
9 ;視窗[J];上海教育;2009年20期
10 劉金花;;生命哲學視野下的通識教育理念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Ki-Su Lee;;教育改革和通識教育:超越全球化,走向創(chuàng)新和交流(英文)[A];北京論壇(2010)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責任與行動:“變革時代的教育改革與教育研究:責任與未來”教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俞啟定;;試觀儒家造就通才的教育價值觀在教育實踐中的體現(xiàn)[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吳家榮;;美育也是一種愛的教育[A];中華美學學會第六屆全國美學大會暨“全球化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王文珠;;試論教師職業(yè)品格的塑造[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5 胡鄧;張曉京;文書鋒;;開設心理健康通識課,切實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A];北京高校心理素質(zhì)教育論文集[C];2009年
6 鄔國揚;;試論素質(zhì)教育與教師素質(zhì)[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吳端陽;;旅澳教育家梁披云的海疆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鄔智;;古代西方首論教育的昆體良[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田曉紅;;少數(shù)民族大學新生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化研究——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10 范云平;;健全心理素質(zhì)——當代大學生的課題[A];論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潔;莫讓通識教育缺席(上)[N];大眾科技報;2008年
2 常梧 整理;中國通識教育的務實之道[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9年
3 記者 豐捷;通識教育,教師“通”學生才能“通”[N];光明日報;2009年
4 陳潔;莫讓通識教育缺席(中)[N];大眾科技報;2008年
5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王德勝;中國特色的通識教育[N];光明日報;2008年
6 恕堂;通識教育,如何突破資源瓶頸[N];光明日報;2007年
7 楊波;用通識教育彌補殘缺的人文精神[N];解放日報;2007年
8 雷天邋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 甘陽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孫向晨;素以為絢兮[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9 肖向民;美育與通識教育[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10 王達三;何不在通識課程中延續(xù)經(jīng)史傳統(tǒng)[N];中國教育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文欽;近代英國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淵源[D];北京大學;2008年
2 張東海;全人教育思潮與高等教育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莊紹文;義務工作的教育功能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吳妍;西方自由教育的流變與分化[D];西南大學;2009年
5 閆飛龍;中日本科課程的比較研究與課程理論探索[D];廈門大學;2009年
6 車麗娜;教師文化的嬗變與重建[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建平;中國現(xiàn)代語境下的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肖瑋萍;中國近代大學外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研究[D];廈門大學;2013年
9 黃笑冰;從新手教師到課程領導[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魏兆鋒;“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中國人”[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谷建春;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整合的理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江海英;教師教育中的通識教育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程潔如;通識教育的理念和功能詮釋[D];暨南大學;2010年
4 楊媛媛;赫欽斯的教育思想和通識教育[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5 林鈞;教育的烏托邦[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周應中;懷特海自由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7 龐海龍;基于影響論教育觀的《現(xiàn)代生命科學導論》通識課程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趙俊娜;我國科學教育中科學史教學的相關思考[D];河南大學;2007年
9 周慧芳;中美科學教師職前教育的比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10 鄭開玲;論教師職前教育專業(yè)化的轉(zhuǎn)型[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2827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282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