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遠程教育論文 >

教育神經科學的理論與實踐——從“實驗室”到“教室”的學習科學

發(fā)布時間:2018-04-25 11:16

  本文選題:教育神經科學 + 實驗室; 參考:《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心理、腦與教育的整合研究,已經在教育研究者與行為研究者、認知科學研究者、神經生物學研究者、心理科學研究者之間建立了永久性連接,這些學科的繁榮以及這些研究領域之間的跨學科合作交流,促進了我們對學習科學的更深層次理解,形成了一個神經科學取向的教育學研究領域,即教育神經科學。教育神經科學被譽為是從"教室"中走出的神經科學,它通過神經科學的技術和研究方法,研究來自教學實踐中的學習問題。然而,教育科學、心理科學與神經科學的整合并不十分順利,神經科學的知識往往被教育實踐者錯誤解讀,并形成"神經神話"。神經科學研究者與教學實踐者之間的溝通障礙,導致神經科學理論與教育實踐者之間的"數(shù)字鴻溝"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根本改變。但是,通過加強神經科學研究者與教育實踐者的雙向交流,能推動教育神經科學的發(fā)展,促進教育神經科學對教育實踐做出實質性的貢獻。
[Abstract]: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psychology, brain and education has established a permanent connection between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and behavioral researchers, cognitive scientists, neurobiologists, and psychological researchers. The prosperity of these subjects and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among these research fields have promoted our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learning science and formed a neuroscience-oriented pedagogy research field, that is, educational neuroscience. Educational neuroscience is regarded as the neuroscience that comes out of the classroom. It studies the learning problems from teaching practice through the technique and research method of neuroscience. However,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sci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and neuroscience is not very smooth. The knowledge of neuroscience is often misinterpreted by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and forms a "nerve myth". The communication obstacle between neuroscience researchers and teaching practitioners leads to the "digital gap" between neuroscience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can not be fundamentally changed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However, by strengthening the two-way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uroscience researchers and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neuroscience can be promoted and the educational neuroscience can mak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educational practice.
【作者單位】: 內蒙古民族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內蒙古民族大學民族教育研究所;
【基金】:2009年教育部重點課題“民族文化的學校傳承和教育評價改革研究”(DMA090347)
【分類號】:G42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韋鈺;;神經教育學對探究式科學教育的促進[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1年04期

2 周加仙;;“神經神話”的成因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3期

3 周加仙;;教育神經科學的領域建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3期

4 姜永志;劉額爾敦吐;;近代哲學與心理學的邏輯演進——基于語言哲學的發(fā)展脈絡[J];心理研究;2012年01期

5 周加仙;;美國的早期兒童教育運動:腦與認知科學的分析視角[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7期

6 胡誼;桑標;;教育神經科學:探究人類認知與學習的一條整合式途徑[J];心理科學;201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海亮;許磊;;腦科學中關于學習的研究及其對教育的啟示[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19期

2 姜永志;;近代心理學的邏輯演變與發(fā)展趨勢[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3 周加仙;;教育神經科學的領域建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3期

4 馬偉娜;姚雨佳;桑標;;認知重評和表達抑制兩種情緒調節(jié)策略及其神經基礎[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4期

5 孟維杰;;文化的闡釋:魯利亞文化心理觀與心理學當代發(fā)展[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02期

6 佘燕云;杜文超;;教育神經科學研究進展[J];開放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王華;;關于教育起跑線問題的若干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10期

8 孟維杰;;從認知心理學到認知神經科學:范式檢討與文化自覺[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9 丁杰;蔡蘇;江豐光;余勝泉;;科學、技術、工程與數(shù)學教育創(chuàng)新與跨學科研究——第二屆STEM國際教育大會述評[J];開放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10 陳育庭;;基于隨機時滯模型的學習成績波動規(guī)律[J];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2011年10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齊智才;中日小學科學教材生物部分比較[D];漳州師范學院;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周加仙;;“神經神話”的成因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3期

2 桑新民;學習究竟是什么?——多學科視野中的學習研究論綱[J];開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3 葛魯嘉;中國心理學的科學化和本土化──中國心理學發(fā)展的跨世紀主題[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02期

4 葛魯嘉;;心理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探討[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05期

5 陽小華;西方哲學中語言學轉向的哲學淵源演變[J];外語學刊;2005年03期

6 葛魯嘉;心理學的五種歷史形態(tài)及其考評[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7 周加仙;;學習科學專業(yè)課程的設置與人才培養(yǎng)[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4期

8 李其維;;“認知革命”與“第二代認知科學”芻議[J];心理學報;2008年1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周寧;[N];光明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立娜;個體詞的邏輯語義[D];清華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瑞明,,沈占英;談如何提高實驗室整體效益[J];中國電力教育;1994年02期

2 張倩華;加強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實踐與體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1996年04期

3 李詩仙,姚毓喜;我校實驗室重點投資實施項目的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1997年01期

4 楊麗珍,陳堰波;搞好實驗室社會服務的做法與體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1997年03期

5 哈威·亞治基安;;世界最大的科學課堂[J];科技潮;1998年05期

6 張明高;實驗室體制改革與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1年01期

7 馬漢達;高校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改革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1年01期

8 孫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教學科研樓[J];建筑學報;2006年02期

9 葉波;;云南省滄源縣舉辦中小學實驗室管理員培訓班[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0年06期

10 羅森;;韋爾斯萊女子學院科學中心[J];實驗技術與管理;198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寅平;薛曉明;;略論鄧小平的教育理論及其指導意義[A];論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C];2002年

2 張瑞t

本文編號:180108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0108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262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