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交往與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發(fā)展
本文選題:現實人 + 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現實人的交往活動。從現實人出發(fā)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往范式實現了教育交往、精神交往和活動交往與人格交往的統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及其活動中要通過人的品德形成、品德自主構建和品德的認知推動實現人的發(fā)展。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communicative activity of realistic peopl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paradigm based on realistic people realizes the unity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spiritual communication, active communication and personality communication. In the communication and activit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ople's development should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human character, the self-construction of moral character and the cognition of moral character.
【作者單位】: 西北工業(yè)大學人文與經法學院;
【基金】: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11YB098)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G4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欒淳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活動載體探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1期
2 謝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化的思考[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3 李家成;論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4 李國慶;;從實用主義德育理論到品格教育——美國道德教育理論的演變[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5 姜玉齊;徐和平;;高校不良亞文化產生的原因、消極影響與對策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6 聶小明;淺談如何提高德育的實效性[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Z1期
7 時美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立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8 王平;試論心理咨詢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9 胡悅超;;對大學生功利主義傾向的幾點思考[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10 王益峰;;城市化進程中“城中村”失地農民市民化的反思[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問題研究[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李艷;;對當前高校文化產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若干思考[A];2011京津冀區(qū)域協作論壇論文集[C];2011年
3 李艷;;對當前高校文化產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若干思考[A];創(chuàng)新驅動與首都“十二五”發(fā)展——2011首都論壇文集[C];2011年
4 王璐璐;曹華;孫志強;;淺談實現大學生教育機會平等中輔導員的作用[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趙夢影;姜劍;萬慧琳;;論中國傳統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德育功能及實現途徑[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國巧梅;;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群體功能[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段豐;;論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德育引導工作[A];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付莉;;基于語言交際合作原則的高校德育教育用語分析初探[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9 郭建斌;;理解與表達:對凱利傳播儀式觀的解讀[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10 吳國林;王彩虹;張小玲;;產業(yè)及其哲學問題[A];科技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第二屆全國“科技與社會發(fā)展”中青年南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文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陶麗;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的大學生成長軌跡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6 田慶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7 楊洋;求同存異:在沖突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D];南開大學;2010年
8 王屯;大學社會評價中的符號資本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10 杜運輝;張岱年人生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家勤;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當代價值及其實現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路明;企業(yè)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機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黃桂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構建[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4 胡孝忠;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5 胡志明;信息化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悅;新形勢下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李靜;大學生大愛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許春艷;未就業(yè)大學畢業(yè)生群體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李小海;大學生公民意識現狀及其與大學生個體因素的聯系[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10 吳迪;試論情境型試卷——高考語文試卷的實用性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瀟;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3期
2 趙曉芳,張誠;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馬曉靜;試論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及其對策[J];中州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4 毛玉楠,楊紹安;利用網絡建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平臺[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5 白海若;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6 涂剛鵬;論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其實現[J];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08期
7 邵建防,羅騁;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對我國的啟示[J];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08期
8 楊杰;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01期
9 金菊;新世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年08期
10 何純芳;現代傳媒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與教育效果之間的關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C];2008年
2 張松峰;;加強和改進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A];河南省煙草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獲獎論文集(下)[C];2008年
3 黃振宣;;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yè)教育結合的途徑[A];2009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許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分階段培養(yǎng)中的引領作用[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王芳;程影;;以科學發(fā)展觀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學術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2)[C];2011年
6 許克毅;曹凱松;;思想政治教育評估中若干理論問題的探討[A];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電子教育研究論文集[C];2004年
7 林燕;陳玉民;;探索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A];海南省“人才發(fā)展與榮辱觀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李志軍;;寬容——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新理念[A];社會進步與人文素養(yǎng)——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6年
9 段文靈;;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邏輯關系辯證[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10 余俊;;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管理的內容和原則[A];輝煌的歷程——紀念建國50周年學術研究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石國亮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法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博士后;和諧社會視野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夏文斌;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武漢大學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顧海良;從戰(zhàn)略角度思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以人為本不斷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大連日報;2005年
5 記者 尹濱;扎實工作開拓進取努力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德州日報;2005年
6 管向群;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N];光明日報;2003年
7 李紅;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4年
8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報;2004年
9 程天權;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N];光明日報;2004年
10 王山;加強黨組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祖國華;思想政治教育審美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徐艷國;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環(huán)境論[D];中南大學;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探要[D];上海大學;2010年
4 王新剛;思想政治教育物質環(huán)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陳華洲;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邵獻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與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體維度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隋寧;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結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瑋哲;大學生寬容思想政治教育[D];中南大學;2008年
2 劉兆軍;“博客社區(qū)”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D];復旦大學;2008年
3 趙瓏;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郭春華;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述評(1949-1957)[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李強天;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中的大學生閱讀現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比較[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7 叢琳;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中國的啟示[D];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2010年
8 曾民;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轉型同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9 張藝昆;高校畢業(yè)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構建初探[D];西北大學;2010年
10 孔北平;社會轉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與特點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7909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9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