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遠程教育論文 >

“治理”視域下的學校公民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8-03-16 07:32

  本文選題:治理 切入點:學校組織 出處:《教育學報》2013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治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實踐方式,在當前獲得了人們愈來愈多的重視。"治理"理念倡導教師和學生對學校治理權利的共享,引導教師與學生通過協(xié)商、對話、合作以及公民伙伴關系等方式積極參與學校公共事務的管理,從而擴大和提升學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學生的更為健全的公民品質(zhì)。因此,學校"治理"與公民教育之間所形成的是一種有機聯(lián)結的關系,學校組織的治理型建構可以為公民教育提供堅實的生活基礎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則可以通過喚醒學生的公民意識和治理意識,提升他們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從而推動學校治理的發(fā)展;"治理"理念而建構起來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輸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種主體性、實踐性的公民教育,它可以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公民權利與責任意識,使學生成長為治理型的公民。
[Abstract]:As a new management concept and practice, "governance" has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t present. The idea of "governance" advocat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share the rights of school governance, lead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ough consultation and dialogue.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school public affairs, such as cooperation and civic partnership, thereby expanding and enhancing the public interest of the school and fostering a more sound civic quality for stud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governance" and civic education is an organic link.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organization governance can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of life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civic education. Civic education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governance by arousing students' civic consciousness and governance consciousness,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governance. It is no longer an infused and conceptual civic education, but a kind of subjective and practical civic education, which can better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civil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make students grow into governed citizens.
【作者單位】: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治理’視域下的公民教育建構研究”(項目編號:13YJC880097)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參與式公民學習與公民教育的實踐建構”(課題批準號:C-c/2011/01/43)研究成果
【分類號】:G41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王曉輝;;關于教育治理的理論構思[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2 李萍,鐘明華;公民教育——傳統(tǒng)德育的歷史性轉型[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3 譚爽;胡象明;;論我國公共治理中公民角色的多元并存與轉化[J];南京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4 胡伶;;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職能轉變——基于公共治理視角的分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0年12期

5 嚴萍昌;責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的新課題[J];學術論壇;2005年09期

6 葉飛;;參與式公民學習與公民教育的實踐建構[J];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富良,劉書英;從治理主體角度透視鄉(xiāng)村治理危機——河南省Z縣村支書、村主任現(xiàn)狀調(diào)查[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2 王萃萃;劉宏杰;;大安全觀下邊疆民族地區(qū)公共安全指標體系的建構[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3 張義忠;;《行政許可法》的善治理念與制度[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4 劉箴;論新時期我國公共決策中的公眾政治參與[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 金家厚,吳新葉;社區(qū)治理:對“社區(qū)失靈”的理論與實踐的思考[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6 雷歲江;孫榮;;“村權三分,三會村治”治理機制思考——對江蘇海州模式的考察[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32期

7 孟雷;王彥囡;李民;宋麗芬;;土地征收過程中的農(nóng)民參與[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2年02期

8 吳昕春;;治理的層次及其基本內(nèi)容[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9 姚宏志;;從“敢治”、“能治”到“善治”——建國后中國共產(chǎn)黨治國理念的躍遷[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10 林鐘高;于鑫;吳玉蓮;;全球會計治理框架下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詹承豫;劉星宇;;食品安全突發(fā)事件預警中的社會參與機制研究[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帥學明;徐濤;;培育非政府組織推進我國行政體制改革[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四輯)[C];2009年

3 李平;余健明;;基層政府如何應對農(nóng)村群體性事件[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6輯[C];2011年

4 程瑩;歐丹;;潮汕地區(qū)農(nóng)村治理模式探析——以汕頭市澄海區(qū)溪南鎮(zhèn)西社村為個案[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6輯[C];2011年

5 陳生;陳依靜;;地方政府網(wǎng)絡輿論危機及其治理研究——基于南京“梧桐保衛(wèi)戰(zhàn)”的案例分析[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6 牛天秀;;首問問責:內(nèi)涵、困境與對策[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譚英俊;;地方政府公共事務合作治理能力建設的路徑選擇[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王勇;;服務型政府若干問題考量——基于后工業(yè)化不確定性治理的維度[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9 張雅勤;;轉型時期的地方治理:困境與出路[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仝君;;公共治理模式在政府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中的應用[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前安;社區(qū)體育俱樂部與政府、市場、社區(qū)關系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王巖;職業(yè)體育聯(lián)盟的經(jīng)濟分析[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徐婷;全球氣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國際機制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李俊義;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國際法律地位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錢玉英;制度建設與中國地方政府決策機制優(yōu)化[D];蘇州大學;2010年

6 陳婧;政府公共信息資源協(xié)作管理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陳春常;轉型中的中國國家治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馬勇;歐盟科技一體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袁日新;經(jīng)營者集中救濟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10 郭薇;政府監(jiān)管與行業(yè)自律[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江婷;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nóng)業(yè)生態(tài)補償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李小海;大學生公民意識現(xiàn)狀及其與大學生個體因素的聯(lián)系[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3 畢薇;傳統(tǒng)德育的歷史局限及轉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喬宇;基于社會資本視角的都市社區(qū)治理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饒亞娟;研究型大學教師參與學術管理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郭俊梅;城市社區(qū)非政府公共組織及其機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成麗詩;論服務型政府的道德責任[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陳建偉;公私合作制在我國市政公用事業(yè)改革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張曉云;我國基層政府回應能力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馬娜;我國地方政府環(huán)境政策執(zhí)行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王曉輝;關于教育決策的思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4期

2 譚量天;劉雪明;;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有序參與研究[J];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3 宋曄;“學會關心”與責任生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03期

4 王世偉;黃崴;;參與式公民學習——香港公民教育政策的新動向[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5 黃國滿;當前我國公民政治參與問題分析[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4年03期

6 牛國衛(wèi);郭卿;;《科瑞克報告》與英國公民教育發(fā)展[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0年04期

7 王兆林;學會負責與學校責任教育再探[J];中國教育學刊;2003年04期

8 曹南燕;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倫理責任[J];哲學研究;200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小俠;轉型時期的香港教育[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2 ;公民教育目標與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J];學術研究;1999年01期

3 張耀杰;;李慎之本人的“公民教育”[J];山西文學;2005年10期

4 弓立新;肖川;;公民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孩子民主的性格——訪肖川[J];少年兒童研究;2006年04期

5 朱凌云;;青少年學生公民教育的新進展——北京第三屆青少年學生公民教育國際論壇綜述[J];中國德育;2010年12期

6 劉國華;學校公民教育芻議[J];學術研究;1998年02期

7 Alex Moore;林子斌;;培養(yǎng)公民的教育:關于課程與教學法的問題與爭議[J];中國德育;2009年02期

8 ;美國公民教育的目標[J];思想理論教育;2009年20期

9 李建文;;普納荷學校的公民教育[J];中國教師;2010年07期

10 ;基礎教育首先是公民教育[J];江西教育;1987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暉;趙慧敏;;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公民教育與人的發(fā)展[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qū)W術文庫》(中)[C];2011年

2 張志儉;;從信息到形式:通過傳媒教育令公民教育教學變得更出色[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李萍;鐘明華;;公民教育——中國大陸學校德育改革的歷史性轉型[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洪明;;香港學校公民教育的歷程考察[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劉東建;;解構、整合與重建——大眾傳媒時代的公民教育[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丁永為;;二十一世紀初杜威教育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梁恩榮;;是什么使他們成為活躍公民?(匯報香港教育學院6月9日及10日兩岸四地研討會)[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陳知義;;哲人其萎 思想長青——淺談葉圣陶教育思想在當代的價值[A];葉圣陶教育思想在當代的價值——江蘇省葉圣陶研究會(2007)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9 郭志明;;凱興斯坦納改革國民學校的勞動教育思想及其理論價值[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王兆t

本文編號:161894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1894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74f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