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國國家隊體能康復服務保障現狀的調查研究
本文關鍵詞:關于我國國家隊體能康復服務保障現狀的調查研究
【摘要】:2008年起,體能康復專家組作為國家體育總局備戰(zhàn)08年北京奧運會科技攻關保障團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運動隊提供體能康復服務,并為運動員.開展全面的保障服務。體能康復團隊為近一半參賽隊伍提供過體能康復服務,并為很多奪金運動員保駕護航。有了08年的成功經驗,隨后的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4年索契冬奧會都先后成立了體能康復服務為主要工作的專家組,體能康復的理念與方法也被越來越多的運動隊所信賴與應用,各地方體育局也在積極培養(yǎng)相關的人才團隊。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等基本研究方法,以14個運動管理中心下屬的30個國家隊中共計656名運動員,70名隊醫(yī),170名教練員,48名管理人員為調查對象,從而以多角度對目前國家隊中體能康復的認知、體能康復的應用現狀、從事體能康復人群現狀、體能康復人才需求等多方面的情況進行研究,為今后滿足運動隊體能康復保障服務需求,為體能康復學科建設提供研究依據,同時分析了目前國家隊中推廣體能康復的優(yōu)勢和不足,并得出如下結論:1.目前在國家隊中運動員和隊醫(yī)中大多數對體能康復只有一個模糊的認識,大多數運動員的認知只停留在體能康復訓練僅僅是訓練后的按摩放松。2.在被調查的30個國家隊中,在一些比如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我國優(yōu)勢項目中,體能康復訓練在這些隊伍中得到重視,隊伍中配備專業(yè)的體能康復人員對傷病運動員進行康復訓練。但是在成績相對落后的隊伍中,體能康復保障嚴重缺乏。3.在國家隊中運動員對體能康復訓練的需求很大,很多的運動員也愿意接受體能康復訓練,但是由于體能康復人員在運動隊中沒有明確的定位和編制,導致沒能充分發(fā)揮體能康復人員的作用,造成現在隊伍中隊醫(yī)要承擔更多的工作和責任。4.目前在國家隊中的體能康復師有多數是學醫(yī)出身,缺乏運動員經歷和相關運動訓練學知識,運動員出現傷病只能用常規(guī)的醫(yī)學處理,如手術、針灸的方式解決問題,不僅加長了運動員的傷病恢復期并且增加了運動員同一位置反復受傷的可能。5.由于目前國內尚未出臺有關體能康復師的認證標準和相關從業(yè)資格政策,這就導致有些隊伍“病急亂投醫(yī)”隨便從國外請來所謂的“專家”來給運動員做康復,結果是越治運動員傷越重。本文在最后對體能康復在國家隊中的普及和推廣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建議,希望為今后滿足運動隊體能康復保障服務需求,為體能康復學科建設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國家隊 體能康復 服務保障 現狀與需求
【學位授予單位】:首都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81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7
- 1 前言7-12
- 1.1 選題依據7-8
- 1.2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8-9
- 1.3 研究任務9
- 1.4 文獻綜述9-12
- 1.4.1 體能康復訓練9
- 1.4.2 在體能康復訓練中應該特別強調體能康復前的功能評估與檢查9-10
- 1.4.3 體能康復的價值10
- 1.4.4 體能康復的定位10
- 1.4.5 康復體能訓練的特點和常用方法10-12
- 1.4.6 體能康復師的培養(yǎng)現狀及途徑12
- 1.4.7 體能康復新專業(yè)的前景12
- 2 研究對象和方法12-15
- 2.1 研究對象12
- 2.2 研究方法12-15
- 2.2.1 文獻資料法13
- 2.2.2 問卷調查法13-14
- 2.2.3 數理統計法14
- 2.2.4 邏輯分析法14
- 2.2.5 訪談法14-15
- 3 研究結果與分析15-47
- 3.1 目前國家隊中運動員對體能康復理解和認知調查分析15-24
- 3.1.1 關于國家隊中運動員基本情況調查分析15-17
- 3.1.2 國家隊運動員對體能康復認知的調查分析17-18
- 3.1.3 關于目前運動員在運動隊中的體能康復現狀的調查分析18-21
- 3.1.4 目前國家隊運動員對體能康復的需求調查研究21-24
- 3.2 目前國家隊中隊醫(yī)對體能康復的理解和認知調查分析24-31
- 3.2.1 目前國家隊中隊醫(yī)的基本情況的調查研究24
- 3.2.2 國家隊隊醫(yī)對體能康復認知的調查分析24-26
- 3.2.3 目前體能康復訓練在國家隊隊醫(yī)中的使用現狀調查研究26-28
- 3.2.4 目前國家隊隊醫(yī)對體能康復訓練的需求調查研究28-31
- 3.3 目前國家隊中教練員對體能康復的理解和認知調查分析31-39
- 3.3.1 關于國家隊教練員的基本情況調查分析31-32
- 3.3.2 國家隊教練員對體能康復的認知調查分析32-33
- 3.3.3 國家隊教練員對體能康復在運動隊中的現狀調查分析33-35
- 3.3.4 國家隊教練員認為國家隊對體能康復需求情況的調查分析35-39
- 3.4 目前國家隊中管理層對體能康復的理解和認知調查分析39-47
- 3.4.1 國家隊管理層的基本情況調查分析39-40
- 3.4.2 國家隊管理層認為運動隊內體能康復現狀的調查分析40-41
- 3.4.3 國家隊管理層對運動隊內對體能康復需求的調查分析41-44
- 3.4.4 國家隊管理層對體能康復在運動隊發(fā)展的調查分析44-47
- 4 結論與建議47-50
- 4.1 結論47-48
- 4.2 建議48-50
- 參考文獻50-52
- 致謝52-53
- 附件53-6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保成,匡魯彬,譚朕斌;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評價指標與指標體系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2年02期
2 梁曉春,朱安兵,金堯;淺論格斗體能訓練[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3 李成,王茂偉;探討軍事體能訓練的突破[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4 趙國銀;導彈操作人員體能訓練的探究[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 林亞和,李紅;武警機動部隊基層分隊的體能訓練[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6 司世明;;適應信息化戰(zhàn)爭,創(chuàng)新軍事體能訓練[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馮利正;潘巍;;中美籃球體能訓練比較研究[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7年02期
8 耿克文;韓俊海;章宏;;信息化戰(zhàn)爭條件下軍人體能訓練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S1期
9 陳華;;體能訓練的創(chuàng)新問題探析[J];體育學刊;2008年04期
10 孫學川;;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軍事體能訓練的科學發(fā)展[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武;霍軍;;我國田徑體能訓練主要制約因素分析及發(fā)展建議[A];第二十一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11年
2 閆琪;任滿迎;師玉濤;黃巖;趙之光;徐建武;;現代體能訓練在北京競技體育中的研究與實踐[A];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3 王衛(wèi)國;張新榮;;論優(yōu)秀投擲運動員的體能訓練[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4 談艷;周思紅;;基層特警基礎體能訓練及體能考核標準的初步探討[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鮑政棟;姒剛彥;;大強度體能訓練中的心理學探討[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6 尹小光;;人體生理特性與體能訓練重點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3)[C];2011年
7 黃巖;劉穎;;對倫奧男子跆拳道項目銅牌獲得者劉哮波個性化體能訓練模板的實踐與監(jiān)控研究[A];第十六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CABS 2013)論文集[C];2013年
8 黃巖;;對國家跆拳道隊重點運動員劉哮波的個性化體能訓練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3)[C];2011年
9 史衍;;身體功能訓練研究—體能訓練理念的回歸與突破[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10 李宏福;;定向運動員的體能訓練舉隅[A];首屆全國學校定向運動學術論壇論文選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曹宇 費振濤;八六一一部隊強化機關干部體能訓練[N];人民武警;2004年
2 本版編輯 盧曦 于雷 司燕 張成滿;新年度,全軍體能訓練氣象一新[N];解放軍報;2007年
3 范江懷;體能訓練的人文價值[N];解放軍報;2007年
4 余平邋劉練文 本報記者 范江懷;軍事體能訓練的助推器[N];解放軍報;2007年
5 謝亞鵬邋肖湘;武警貴陽支隊探索體能訓練新招[N];解放軍報;2007年
6 張春啟邋趙雷;制度“逼出”好身體[N];解放軍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陳超良 通訊員 張國科;駐潭某預備役團狠抓機關干部體能訓練[N];湘潭日報;2007年
8 特約記者 張彥中邋記者范江懷;全軍戰(zhàn)略戰(zhàn)役機關體能訓練考核結束[N];解放軍報;2007年
9 趙建勤 李邦哲;軍區(qū)政治部注重抓好軍人基礎性體能訓練[N];戰(zhàn)士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范江懷;當好體能訓練的“帶頭人”[N];解放軍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封旭華;女排運動員功能性動作篩查(FMS)及康復體能訓練對防治運動損傷和改善運動表現的實驗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5年
2 劉慶山;體能訓練基本理論與我國高水平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3 張志學;東北地區(qū)公安邊防機動部隊體能訓練目標管理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4 潘志國;基于力量主導的國家女籃體能訓練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5年
5 張凡濤;中國男女籃球隊體能訓練科學化設計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6 閆琪;優(yōu)秀女子曲棍球運動員功能性體能訓練方法體系的構建與實證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7 駱建;我國高水平男子100m運動員的體能理論體系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8 曹永臻;我國游泳年齡組運動員(6-17歲)體能訓練年齡特點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9 李燕;體能教練員職業(yè)準入的理論與實踐[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10 王剛;青海省煤礦事故特點及救援人員體能訓練方法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武;我國田徑徑賽項目體能訓練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常福超;現代體能訓練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宋朝陽;河北省女子足球隊體能訓練特征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4 郭雨;鄭州大學高水平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5 趙蕾;黑龍江省男子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優(yōu)化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5年
6 徐慧杰;拉丁舞基本技術與專項體能訓練的依存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7 劉波;航空體育教學中不同方法的體能訓練對民航飛行員體能影響的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5年
8 丁偉;山東女子網球隊體能訓練手段的應用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5年
9 王鵬鑫;西安市高中籃球運動員(男子組)體能訓練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5年
10 康新新;中韓兩國優(yōu)秀跆拳道教練員執(zhí)教理念對比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92047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92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