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模式水浴療法對大學生功率自行車運動后疲勞恢復的效果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24 06:34
目的:探究冷水浴、熱水浴、冷熱水交替浴、被動恢復四種不同模式緩解大學生功率自行車運動后疲勞的有效性及差異性,旨在為運動后選擇合適的疲勞恢復方式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選取符合實驗條件的首都體育學院非體育專項男性大學生60名,隨機分為四組,冷水浴組、熱水浴組、冷熱水交替浴組和被動恢復組,每組15人。受試者均進行遞增負荷功率自行車運動至力竭,隨即分別采取冷水。15℃,14min)、熱水浴(38℃,14min)、冷熱水交替浴(38℃,1min+15℃,1min,循環(huán)7次)、被動恢復(靜坐休息14min)四種不同恢復方式,在運動前、運動后和恢復后即刻進行運動性疲勞指標測定。測試指標包括:反映疲勞程度的指標心率、主觀疲勞度,表征疲勞恢復過程生理生化指標血氧飽和度、血流灌注指數、血乳酸,表征骨骼肌功能指標肌肉酸痛度、積分肌電(iEMG)和平均功率頻率(MPF)、表征中樞反應的認知功能指標事件相關電位P2潛伏期和波幅、行為學數據反應時和正確率。采用Spss20.0對測試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1.運動前、運動后和恢復后三個階段疲勞程度指標表現為,運動前各組心率和主觀感覺疲勞度均處于相同的安靜水平,運...
【文章來源】:首都體育學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實驗流程圖
12Cz點位于雙耳乳頭連線和鼻根與枕外粗隆連線交點處。戴好電極帽后用平口注射器把導電膏注入電極,將電阻降至5KΩ以下,隨后開始觀察腦電信號是否平穩(wěn)正常。采用E-prime軟件呈現2-back任務,2-back是與記憶相關的認知任務,參考陳愛國的2-back實驗范式。如圖2所示實驗中有五個英文字母“BDLYP”單個字母呈現在屏幕中央時間500ms,間隔1200ms~1500ms,要求受試者進行按鍵反應,若呈現的字母與前面倒數第二個呈現的相同按F鍵,不同按J鍵,正式測試分兩段,每段30次,在正式測試之前需進行練習[74]。受試者在進行2-back任務時記錄按鍵反應時和正確率,以及腦電波形變化。測試在運動前、運動結束測試完上述指標后即刻、恢復測試完上述指標后即刻進行。整個實驗結束后清洗頭發(fā)。采用Curry7軟件對原始腦電數據分析處理,P2一般出現在頭前部與中央頭皮區(qū)域,故分析額區(qū)(Fz、F3、F4)、中央區(qū)(Cz、C3、C4)、頂區(qū)(Pz、P3、P4)點P2波幅、潛伏期,分析處理步驟如下:圖22-back實驗流程(1)重參考打開原始數據,展開ChannelGroups/Rereferencing選項,下拉CAR,按住Ctrl鍵,鼠標左鍵單擊M1和M2,選擇M1,M2作為參考電極。(2)濾波點開FilterParameters選項,在濾波類型下選擇UserDefined(Auto),自動去除噪音干擾。(3)基線校正及去除直流漂移展開Baseline/Badblokes選項,在Type類型中選擇Constant,可以對腦電波形進行基線校正和去除直流漂移,即波形的基線和標簽對應的“X軸”重合。(4)剔除眼電去除眼電對腦電的影響。展開ArtifactReduction選項,選擇1,在detection下的Method中選擇Threshold,在腦電信號中找到VEOG導聯(lián),找到一處明顯
15圖3不同恢復方式下主觀疲勞程度變化趨勢圖由表3可知,運動前各組之間主觀感覺疲勞度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運動前基線狀態(tài)各組自覺疲勞程度處于相同的放松狀態(tài),運動后各組之間主觀感覺疲勞度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運動后各組主觀疲勞程度達到了相同的力竭程度,各組間運動負荷對主觀疲勞程度無顯著性差異,各組力竭運動負荷保持一致。說明本實驗采用的功率自行車運動負荷較為穩(wěn)定保證實驗效果。運用不同恢復方式干預后,冷水浴和冷熱水交替浴組的主觀感覺疲勞度的下降幅度明顯大于被動恢復組(P<0.05),表明冷水浴和冷熱水交替浴對主觀疲勞程度的恢復明顯好于被動恢復。冷水浴組和冷熱水交替浴組間,熱水浴組和其他各組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3.1.2心率對各組不同運動階段心率進行正態(tài)分布檢驗,結果顯示運動前冷熱水交替浴組,運動后冷水浴組和熱水浴組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其他運動階段各組心率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因此組內冷水浴組、熱水浴組和冷熱水交替浴組均采用非參數非參數Wilcoxon秩和檢驗法分析,被動恢復組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運動前冷熱水交替浴組和各組,運動后冷水浴和熱水浴與各組均采用非參數Kruskal-WallisH(K)秩和檢驗法分析,其他運動階段各組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方差齊次性檢驗結果顯示符合方差齊性,故兩兩比較時用LSD(L)法計算P值。3.1.2.1組內運動前后心率變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耳穴貼壓療法對運動性疲勞大學生血糖及血清睪酮的影響[J]. 胡露楠,鄭芳萍,沈重慶,王榮宗,童伯瑛,游世晶.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9(08)
[2]支付方式對產品偏好的事件相關電位研究[J]. 宋之杰,張麗平,王丹丹,李天嬌,石蕊. 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報. 2019(03)
[3]不同水浴方式對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人體自行車運動后恢復效果的影響[J]. 殷越,吳昊.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19(01)
[4]乳腺癌患者化療對注意功能影響的事件相關電位研究[J]. 呂金燕,熊璨,王金梅,周曉娜,鄭亞,王若雨,周世昱. 醫(yī)學與哲學(B). 2018(12)
[5]針灸緩解肌肉疲勞的肌電分析[J]. 朱昭葦,許東,項燕,丁立. 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 2018(03)
[6]冷水浴緩解運動性疲勞的效果差異性探析[J]. 殷越,吳昊.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18(03)
[7]運動疲勞對表面肌電影響的元分析[J]. 馬文凱,趙國華,程超. 浙江體育科學. 2018(01)
[8]表面肌電在體育與醫(yī)學的應用綜述[J]. 聶開迪.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17(36)
[9]運動性疲勞生物標志物的研究進展[J]. 曹慶雷,羅明剛. 四川體育科學. 2017(05)
[10]劇烈運動導致人體肌肉酸痛的原因究竟是什么[J]. 徐秋夢,羅怡,李德紅. 中學生物教學. 2017(19)
博士論文
[1]骨骼肌運動和冰敷后血流灌注及水分子擴散的功能MRI研究[D]. 李鋒.華中科技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急性運動疲勞后音樂對執(zhí)行控制能力影響的ERP研究[D]. 雷潔瓊.首都體育學院 2018
[2]不同冷療方式對中長跑運動員運動性肌肉微損傷時序性恢復的影響[D]. 瞿超藝.上海體育學院 2017
[3]泡沫軸恢復訓練對延遲性肌肉酸痛的影響研究[D]. 李紹淳.吉林體育學院 2017
[4]冷療對不同項目類型運動員運動疲勞恢復效果的對比研究[D]. 王潤極.首都體育學院 2017
[5]Wingate實驗中無氧功率與肌電相關性研究[D]. 郭嬌龍.西安體育學院 2016
[6]不同溫度的水療對高水平拳擊運動員運動訓練恢復的影響[D]. 溫軍鋒.北京體育大學 2016
[7]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自行車運動后碳酸水冷療對運動性疲勞恢復影響的研究[D]. 左科澤.首都體育學院 2016
[8]不同強度運動性疲勞對男大學生聽覺誘發(fā)電位P50和事件相關電位P300的影響[D]. 朱斌.山東師范大學 2015
[9]生物反饋技術在運動性疲勞監(jiān)控中的應用研究[D]. 遲淑勛.贛南師范學院 2014
[10]不同時間和負荷運動后大鼠紋狀體5-HT及TPH含量的變化[D]. 羅貫軍.成都體育學院 2014
本文編號:3549990
【文章來源】:首都體育學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實驗流程圖
12Cz點位于雙耳乳頭連線和鼻根與枕外粗隆連線交點處。戴好電極帽后用平口注射器把導電膏注入電極,將電阻降至5KΩ以下,隨后開始觀察腦電信號是否平穩(wěn)正常。采用E-prime軟件呈現2-back任務,2-back是與記憶相關的認知任務,參考陳愛國的2-back實驗范式。如圖2所示實驗中有五個英文字母“BDLYP”單個字母呈現在屏幕中央時間500ms,間隔1200ms~1500ms,要求受試者進行按鍵反應,若呈現的字母與前面倒數第二個呈現的相同按F鍵,不同按J鍵,正式測試分兩段,每段30次,在正式測試之前需進行練習[74]。受試者在進行2-back任務時記錄按鍵反應時和正確率,以及腦電波形變化。測試在運動前、運動結束測試完上述指標后即刻、恢復測試完上述指標后即刻進行。整個實驗結束后清洗頭發(fā)。采用Curry7軟件對原始腦電數據分析處理,P2一般出現在頭前部與中央頭皮區(qū)域,故分析額區(qū)(Fz、F3、F4)、中央區(qū)(Cz、C3、C4)、頂區(qū)(Pz、P3、P4)點P2波幅、潛伏期,分析處理步驟如下:圖22-back實驗流程(1)重參考打開原始數據,展開ChannelGroups/Rereferencing選項,下拉CAR,按住Ctrl鍵,鼠標左鍵單擊M1和M2,選擇M1,M2作為參考電極。(2)濾波點開FilterParameters選項,在濾波類型下選擇UserDefined(Auto),自動去除噪音干擾。(3)基線校正及去除直流漂移展開Baseline/Badblokes選項,在Type類型中選擇Constant,可以對腦電波形進行基線校正和去除直流漂移,即波形的基線和標簽對應的“X軸”重合。(4)剔除眼電去除眼電對腦電的影響。展開ArtifactReduction選項,選擇1,在detection下的Method中選擇Threshold,在腦電信號中找到VEOG導聯(lián),找到一處明顯
15圖3不同恢復方式下主觀疲勞程度變化趨勢圖由表3可知,運動前各組之間主觀感覺疲勞度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運動前基線狀態(tài)各組自覺疲勞程度處于相同的放松狀態(tài),運動后各組之間主觀感覺疲勞度均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運動后各組主觀疲勞程度達到了相同的力竭程度,各組間運動負荷對主觀疲勞程度無顯著性差異,各組力竭運動負荷保持一致。說明本實驗采用的功率自行車運動負荷較為穩(wěn)定保證實驗效果。運用不同恢復方式干預后,冷水浴和冷熱水交替浴組的主觀感覺疲勞度的下降幅度明顯大于被動恢復組(P<0.05),表明冷水浴和冷熱水交替浴對主觀疲勞程度的恢復明顯好于被動恢復。冷水浴組和冷熱水交替浴組間,熱水浴組和其他各組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3.1.2心率對各組不同運動階段心率進行正態(tài)分布檢驗,結果顯示運動前冷熱水交替浴組,運動后冷水浴組和熱水浴組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其他運動階段各組心率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因此組內冷水浴組、熱水浴組和冷熱水交替浴組均采用非參數非參數Wilcoxon秩和檢驗法分析,被動恢復組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運動前冷熱水交替浴組和各組,運動后冷水浴和熱水浴與各組均采用非參數Kruskal-WallisH(K)秩和檢驗法分析,其他運動階段各組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方差齊次性檢驗結果顯示符合方差齊性,故兩兩比較時用LSD(L)法計算P值。3.1.2.1組內運動前后心率變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耳穴貼壓療法對運動性疲勞大學生血糖及血清睪酮的影響[J]. 胡露楠,鄭芳萍,沈重慶,王榮宗,童伯瑛,游世晶.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9(08)
[2]支付方式對產品偏好的事件相關電位研究[J]. 宋之杰,張麗平,王丹丹,李天嬌,石蕊. 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報. 2019(03)
[3]不同水浴方式對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人體自行車運動后恢復效果的影響[J]. 殷越,吳昊.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19(01)
[4]乳腺癌患者化療對注意功能影響的事件相關電位研究[J]. 呂金燕,熊璨,王金梅,周曉娜,鄭亞,王若雨,周世昱. 醫(yī)學與哲學(B). 2018(12)
[5]針灸緩解肌肉疲勞的肌電分析[J]. 朱昭葦,許東,項燕,丁立. 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 2018(03)
[6]冷水浴緩解運動性疲勞的效果差異性探析[J]. 殷越,吳昊.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18(03)
[7]運動疲勞對表面肌電影響的元分析[J]. 馬文凱,趙國華,程超. 浙江體育科學. 2018(01)
[8]表面肌電在體育與醫(yī)學的應用綜述[J]. 聶開迪.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17(36)
[9]運動性疲勞生物標志物的研究進展[J]. 曹慶雷,羅明剛. 四川體育科學. 2017(05)
[10]劇烈運動導致人體肌肉酸痛的原因究竟是什么[J]. 徐秋夢,羅怡,李德紅. 中學生物教學. 2017(19)
博士論文
[1]骨骼肌運動和冰敷后血流灌注及水分子擴散的功能MRI研究[D]. 李鋒.華中科技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急性運動疲勞后音樂對執(zhí)行控制能力影響的ERP研究[D]. 雷潔瓊.首都體育學院 2018
[2]不同冷療方式對中長跑運動員運動性肌肉微損傷時序性恢復的影響[D]. 瞿超藝.上海體育學院 2017
[3]泡沫軸恢復訓練對延遲性肌肉酸痛的影響研究[D]. 李紹淳.吉林體育學院 2017
[4]冷療對不同項目類型運動員運動疲勞恢復效果的對比研究[D]. 王潤極.首都體育學院 2017
[5]Wingate實驗中無氧功率與肌電相關性研究[D]. 郭嬌龍.西安體育學院 2016
[6]不同溫度的水療對高水平拳擊運動員運動訓練恢復的影響[D]. 溫軍鋒.北京體育大學 2016
[7]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自行車運動后碳酸水冷療對運動性疲勞恢復影響的研究[D]. 左科澤.首都體育學院 2016
[8]不同強度運動性疲勞對男大學生聽覺誘發(fā)電位P50和事件相關電位P300的影響[D]. 朱斌.山東師范大學 2015
[9]生物反饋技術在運動性疲勞監(jiān)控中的應用研究[D]. 遲淑勛.贛南師范學院 2014
[10]不同時間和負荷運動后大鼠紋狀體5-HT及TPH含量的變化[D]. 羅貫軍.成都體育學院 2014
本文編號:35499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35499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