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運動模式下的大鼠印記基因H19表達與運動適應性變化的相關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1-05 11:00
研究目的:研究進行不同運動訓練模式的大鼠的骨骼肌中H19表達水平,分析骨骼肌生理生化相關指標和H19之間的相關性,探討H19的表達水平能否作為反映運動強度的一種新的指標(運動強度的標記物)以及H19在骨骼肌纖維類型轉(zhuǎn)化過程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研究對象:96只SPF級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體重200-220g。2.實驗分組:所有大鼠隨機分為4個大組,每組數(shù)量24只。分別是A組:一般有氧運動訓練組。H組:高強間歇性運動組。F組:慢性運動疲勞損傷組。C組:不進行訓練的對照組。3.實驗方法:參照Bedford等人根據(jù)大鼠體重/攝氧量的回歸方程建立動物跑臺模型的方法并以此作為理論基礎,對A、F、H組的大鼠分別進行不同強度的為期7周的跑臺訓練。在第1、3、5、7周對A、F、H、C組每組隨機選取6只進行腓腸肌和血液的取材。1)實時熒光定量PCR測定H19的表達情況。2)HE染色觀察肌肉在不同運動訓練過程中發(fā)生的形態(tài)學變化。3)ATP酶染色觀察I型纖維和II型纖維在不同運動模式下的轉(zhuǎn)化情況。4)比色法測定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二乙酰一肟法測定血清尿素氮水平,比色法測定血清琥珀酸脫氫酶水平,微量酶標法測定血清乳酸脫氫酶水平,微板法測定血清丙二醛水平。研究結果:1.H19的表達情況。同組不同周的組間比較結果顯示,A組H19表達在第3周出現(xiàn)顯著性上升;H組H19表達在第5周顯著性下降;F組H19表達在5周顯著性下降。2.HE染色結果。A組第1周到第7周,肌纖維排列整齊,細胞核分布均勻,肌纖維橫截面積變化呈上升趨勢;H組第1周到第7周,肌纖維排列整齊,細胞核分布均勻,肌纖維橫截面積變化呈上升趨勢且較A組更加明顯;F組第1到第3周,肌纖維排列較整齊,細胞核分布較均勻,肌纖維橫截面積稍有升高。第5到第7周,肌纖維排列開始發(fā)生紊亂,部分肌纖維發(fā)生斷裂,細胞核分布較亂且數(shù)量顯著增加。3.ATP染色結果。A組I型纖維百分比在第1周上升,第3周下降,第5周上升,第7周下降;H組I型纖維百分比在第1,3,5周上升,第7周下降;F組I型纖維百分比在第1,3,5周上升,第7周下降。4.血清生化指標結果。A組CK、BUN、SDH、MDA、LDH變化趨勢為在第1到第3周逐步下降,在第5到第7周上升;H、F組CK、BUN、SDH、MDA、LDH在第1到第5周逐步增高,在第7周下降。研究結論:1.有氧耐力訓練在第七周達到最佳訓練效果,七周后繼續(xù)訓練,各指標趨于穩(wěn)定。2.HIIT訓練在第五周達到最佳訓練效果,之后機體開始適應強度,并開始自我修復。3.慢性疲勞損傷訓練在第五周發(fā)生最大損傷,之后開始自我修復。4.結合各項生理生化指標得出HIIT訓練的效果最佳。5.H19可以作為一項新的反映運動強度的新的指標。6.H19可能在II型纖維的轉(zhuǎn)化過程中起促進作用。
【學位單位】:武漢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G804.2
【部分圖文】:
圖 3-3 不同運動模式對大鼠 HE 染色結果的影響如圖 3-3 所示,橫列看同一周不同組相比較,第 1 周 H 組肌纖維橫截面積較 C 組變大;第 3 周 A、H、F 組相較對照組變大,其中 H 組最明顯;第 5 周 A、H、F 組相較對照組橫截面積變大,其中 H 組最明顯。F 組肌纖維排列發(fā)生紊亂,細胞核數(shù)量增加;第
不同運動模式對大鼠ATP酶染色結果的影響
PCR擴增溶解曲線圖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71540
【學位單位】:武漢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G804.2
【部分圖文】:
圖 3-3 不同運動模式對大鼠 HE 染色結果的影響如圖 3-3 所示,橫列看同一周不同組相比較,第 1 周 H 組肌纖維橫截面積較 C 組變大;第 3 周 A、H、F 組相較對照組變大,其中 H 組最明顯;第 5 周 A、H、F 組相較對照組橫截面積變大,其中 H 組最明顯。F 組肌纖維排列發(fā)生紊亂,細胞核數(shù)量增加;第
不同運動模式對大鼠ATP酶染色結果的影響
PCR擴增溶解曲線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武露凌;劉鋼;;關于運動性疲勞動物模型建立的綜述[J];體育與科學;2007年03期
2 肖明珠,郭慶芳;動物運動性疲勞方法學研究之一──不同刺激方法對大鼠跑臺運動疲勞及恢復期糖代謝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1998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崔琳;印記基因(Grb10、H19)在骨骼肌急性損傷后修復過程中表達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7年
2 楊中亞;16周HIIT訓練對大鼠骨骼肌MG29蛋白及最大攝氧量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7年
3 姚軍威;印記基因(H19、Grb10)和miR-675對骨損傷愈合骨細胞增殖與分化的影響[D];武漢體育學院;2016年
本文編號:287154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8715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