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頸痛大學生的整體姿態(tài)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7-10 23:43
【摘要】:研究目的:(1)檢驗整體姿態(tài)評估系統(tǒng)(Global posture system,GPS系統(tǒng))測量中國大學生姿態(tài)的信度和效度。(2)探討慢性頸痛(Chronic neck pain,CNP)大學生患者與健康人群間的整體姿態(tài)差異。研究對象與方法:(1)招募20名在校大學生作為受試者,三名碩士研究生作為評估師。效度研究中,采用受試者側位的X光片作為標準,檢驗GPS系統(tǒng)測量矢狀面頭部角和矢狀面頸椎角的效度。信度研究中,采用GPS系統(tǒng)重復測量20名受試者的矢狀面頭部角和矢狀面頸椎角,檢驗GPS系統(tǒng)的重測信度;采用GPS系統(tǒng)重復測量20名受試者5組照片(來源于第一大組)和2組照片(從各大組中隨機選擇一組照片)里的矢狀面頭部角和矢狀面頸椎角,檢驗這兩指標的可靠性;從受試者的第一大組中隨機選取一組照片,由三名評估師測量照片中以上指標的角度,一個月后重測,檢驗評估師的可靠性。(2)招募27名無頸痛的健康大學生和31名CNP大學生患者,分為對照組和CNP組。比較兩組間的VAS評分、NDI、頸后伸肌最大靜力收縮肌力、頸椎活動度和站立姿態(tài)的差異。研究結果:(1)GPS系統(tǒng)測量的矢狀面頭部角與X光片的ICC值為0.919(P0.001),矢狀面頸椎角的ICC值為0.458(P0.05)。在重復測量分析方面,GPS 400系統(tǒng)測量矢狀面頭部角和矢狀面頸椎角的ICC值分別為0.933(P0.001),0.749(P0.001);贕PS 400系統(tǒng),5組照片(第一大組)的測量結果,矢狀面頭部角的ICC值為0.920(P0.001),矢狀面頸椎角的ICC值為0.779(P0.001);在第一、二大組中各隨機選取一組照片,兩組照片的測量結果相比,矢狀面頭部角的ICC值為0.904(P0.001),矢狀面頸椎角的ICC值為0.652(P0.001)。三名評估師的測量結果對比,矢狀面頭部角的ICC值為0.966值(P0.001),矢狀面頸椎角的ICC值為0.895(P0.001)。評估師的重測信度分析,三名評估師的ICC值均高于0.833(P0.001)。(2)與對照組相比,CNP患者的VAS評分、NDI、MIS和頸椎前屈活動度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的頸后伸肌最大靜力收縮肌力和頸椎前屈活動均優(yōu)于CNP組。頸椎的左、右旋轉,左、右屈和后伸活動度均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3)與對照組相比,CNP組的雙下肢長度差值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額狀面上看,CNP組的兩側額狀面下肢力線夾角角度均小于對照組,CNP組的右側后足角角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矢狀面上看,CNP組的左側矢狀面下肢力線夾角角度大于對照組,右側矢狀面頸椎角角度大于對照組,左、右側矢狀面身體力線夾角角度均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對兩組受試者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異常姿勢進行卡方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兩側矢狀面身體力線夾角小于正常范圍、右側后足角大于正常范圍、兩側矢狀面下肢力線夾角大于正常范圍、兩側額狀面下肢力線夾角大于正常范圍,這些異常的人體環(huán)節(jié)姿態(tài)與慢性頸痛有關聯(lián)性(P0.01)。優(yōu)勢比計算結果顯示:軀干前傾(OR6.061)、右側足外翻(OR=6.667)、兩側膝屈曲(OR7.125)的異常姿勢是慢性頸痛的危險因素,而膝內翻并不是慢性頸痛的危險因素(OR0.03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余異常姿勢與慢性頸痛無關聯(lián)性(P0.05)。結論:(1)GPS系統(tǒng)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代替X光片測量矢狀面頭部角,且GPS系統(tǒng)具有較高的可靠性。(2)與無頸痛健康人相比,慢性頸痛大學生患者的姿態(tài)異常主要集中在矢狀面內,軀干前傾、右足外翻、兩側膝屈曲是慢性頸痛的危險因素。建議:(1)GPS系統(tǒng)可作為大型流行病學研究的理想工具。(2)慢性頸痛的干預應整體上調整患者的姿態(tài)異常,恢復人體矢狀面的力學平衡。
【學位授予單位】:廣州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804.49
【圖文】:
2.2.1 實驗儀器本研究中使用兩種姿態(tài)評估工具:(1)人體姿態(tài)、穩(wěn)定性分析診斷系統(tǒng)采用意大利 Chinesport 生產(chǎn)的人體姿態(tài)、穩(wěn)定性分析診斷系統(tǒng)(Globalposture system,GPS,型號:GPS 400)。系統(tǒng)由 Lux 姿態(tài)站板(Lux postural analyzer)、人體穩(wěn)定性分析診斷裝置(Podata)、工作臺和 GPS 5.0 軟件(含Ⅰ、Ⅱ部分)組成。(如圖 1 所示)GPS 400 運用 2 維成像原理,采用攝影姿勢分析法(Photographic PostureAnalysis Method ,PPAM),通過攝像頭拍攝獲得含有受試者的正面、左右側面、背面和足底的照片組,經(jīng)由計算機系統(tǒng)中的 GPS 5.0 軟件進行姿態(tài)分析。使用人體穩(wěn)定性分析診斷裝置可獲得諸如體重分布、重心、穩(wěn)定性等各項有價值的信息數(shù)據(jù)。人體姿態(tài)與穩(wěn)定性分析可為學科研究、訓練、治療和預防性治療領域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數(shù)據(jù)和影響資料,用于開展基礎科學研究,制定訓練方案和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圖 2(a) 背面照片 圖 2(b) 左側照片及方法頸部 X 光片中矢狀面頭部角(Head alignment,Hrvical alignment,CA)作為金標準,使用 GPS 系椎角。檢驗 GPS 系統(tǒng)測量矢狀面頭部角和矢狀面解剖標志點將解剖標點貼在受試者身上,以確定照片中 3 個評估師(通過國外 GPS 培訓,并從事使用 GPS 測檢查,以確定其準確性。解剖點為外眼角、耳屏側拍攝照片和 X 光片。在每組照片和 X 光片測量確的位置。的矢狀位頭部角和矢狀面頸椎角勢側,受試者赤足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提
光測試站
本文編號:2749620
【學位授予單位】:廣州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804.49
【圖文】:
2.2.1 實驗儀器本研究中使用兩種姿態(tài)評估工具:(1)人體姿態(tài)、穩(wěn)定性分析診斷系統(tǒng)采用意大利 Chinesport 生產(chǎn)的人體姿態(tài)、穩(wěn)定性分析診斷系統(tǒng)(Globalposture system,GPS,型號:GPS 400)。系統(tǒng)由 Lux 姿態(tài)站板(Lux postural analyzer)、人體穩(wěn)定性分析診斷裝置(Podata)、工作臺和 GPS 5.0 軟件(含Ⅰ、Ⅱ部分)組成。(如圖 1 所示)GPS 400 運用 2 維成像原理,采用攝影姿勢分析法(Photographic PostureAnalysis Method ,PPAM),通過攝像頭拍攝獲得含有受試者的正面、左右側面、背面和足底的照片組,經(jīng)由計算機系統(tǒng)中的 GPS 5.0 軟件進行姿態(tài)分析。使用人體穩(wěn)定性分析診斷裝置可獲得諸如體重分布、重心、穩(wěn)定性等各項有價值的信息數(shù)據(jù)。人體姿態(tài)與穩(wěn)定性分析可為學科研究、訓練、治療和預防性治療領域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數(shù)據(jù)和影響資料,用于開展基礎科學研究,制定訓練方案和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圖 2(a) 背面照片 圖 2(b) 左側照片及方法頸部 X 光片中矢狀面頭部角(Head alignment,Hrvical alignment,CA)作為金標準,使用 GPS 系椎角。檢驗 GPS 系統(tǒng)測量矢狀面頭部角和矢狀面解剖標志點將解剖標點貼在受試者身上,以確定照片中 3 個評估師(通過國外 GPS 培訓,并從事使用 GPS 測檢查,以確定其準確性。解剖點為外眼角、耳屏側拍攝照片和 X 光片。在每組照片和 X 光片測量確的位置。的矢狀位頭部角和矢狀面頸椎角勢側,受試者赤足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提
光測試站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姜淑云;房敏;左亞忠;嚴雋陶;;頸部肌群與頸椎病[J];頸腰痛雜志;2006年03期
2 刑澤軍,馬迅;下頸椎在屈伸運動時的應力分布研究[J];頸腰痛雜志;2004年06期
本文編號:27496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7496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