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女子劃艇隊冬訓負荷特征及訓練成效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5-18 10:39
【摘要】:女子劃艇項目在被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后,在世界各國都備受關注。國家體育總局非常重視女子劃艇項目的發(fā)展,從各省市的劃艇隊伍中抽調優(yōu)秀的女子劃艇隊員組建國家女子劃艇隊,并選拔優(yōu)秀的教練員團隊帶隊訓練。在2020年奧運會上女子劃艇靜水項目新增了單人艇200m和雙人艇500m的比賽,從距離來看,500m劃艇項目的比賽較為側重有氧能力,200m劃艇項目比賽則側重于運動員的有氧與無氧的混合供能能力。國家女子劃艇隊的運動員共11人,其中15-18歲的運動員有8人,18-20歲的運動員有3人。運動員年齡在15歲-20歲之間,平均年齡在16.9歲。運動員以青少年為主。在這個階段的青少年運動員,主要表現(xiàn)為專項技術不夠成熟、肌肉力量需要提高和一般有氧耐力需要提高。冬訓的主要任務是提高運動員的專項技術、肌肉力量和一般有氧耐力。本文運用跟蹤測試法、實地觀察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國家女子劃艇隊冬訓的訓練內容、訓練監(jiān)控和水陸的測試內容進行整理分析,總結女子劃艇項目的負荷特征及訓練成效,為女子劃艇項目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參考。研究結果為:(1)經過研究得出:冬訓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冬訓準備階段,訓練地點在湖北武漢,訓練時間是3周;第二階段為適應階段,訓練地點在云南丘北,訓練時間是5周;第三階段為專項提高階段,訓練地點在云南丘北,訓練時間是12周;第四階段為賽前提高階段,訓練地點在江蘇南京,訓練時間是4周。(2)在水上訓練方面,將水上訓練的內容分為基礎耐力1、基礎耐力2、混合耐力1、混合耐力2、速度訓練和測試賽訓練。以訓練時間和訓練距離為標準,分析每個訓練階段的訓練內容變化特征。(3)陸上訓練方面,將陸上訓練內容分為跑步、大力量訓練1、大力量訓練2、力量耐力訓練、輔助性訓練、測試訓練和拉伸。同時以訓練時間為標準,分析每個訓練階段的陸上訓練內容變化特征。(4)訓練監(jiān)控方面,分為身體指標監(jiān)控、身材能力測試和生理生化指標監(jiān)控。根據整個冬訓訓練目標,來分析訓練監(jiān)控的變化特征。研究結論:(1)通過研究得出,國家女子劃艇隊的本次冬訓中,完成了冬訓的訓練任務目標。運動員的最大力量和有氧耐力均有提高,而在后期女子劃艇隊通過比賽,更是反應了本次冬訓訓練目標的完成。(2)在水上訓練負荷特征方面:總訓練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訓練強度逐漸提高,在第四階段訓練強度達到最高。訓練內容上,基礎耐力訓練在整個水上訓練過程中占主要方面,速度訓練和混合耐力訓練是呈逐漸上升趨勢。在訓練方法上,水上有氧能力的訓練上主要是以低強度、長距離的持續(xù)訓練法為主,隨著冬訓的進行,當速度訓練增加時,高強度的間歇訓練法和重復訓練法也逐漸增加,冬訓的最后階段比賽訓練法增加較多。(3)在陸上訓練負荷特征方面:總訓練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第三階段達到最高;訓練強度逐漸提高,并在第四階段達到最高。訓練內容上,跑步訓練在整個陸上訓練過程中占主要地位,大力量訓練整體呈波動下降趨勢,力量耐力訓練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在第三階段達到峰值,輔助性功能性訓練呈“波浪型”變化趨勢。在訓練方法上,陸上有氧能力訓練以跑步訓練為主,在大力量訓練上經常運用到金字塔訓練法和重復訓練法,在冬訓的力量耐力的訓練上主要運用到間歇訓練法,在輔助性功能訓練上主要運用循環(huán)訓練法和變換訓練法。(4)整個冬訓過程中運動員的體脂、體重呈持續(xù)下降趨勢;運動員的100m劃、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均有很大提高,水上2000m和陸上Cooper測試成績有所下降;測試的內容顯示運動員的生理生化監(jiān)控的數據均在正常值之間,運動員的訓練并未帶來身體生理上的不良反應,反應了冬訓期間的訓練負荷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861.4
本文編號:2669593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86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靜;;高原訓練對男子輕量級賽艇運動員的影響[J];貴州體育科技;2015年04期
2 繆豫輝;;皮劃艇運動員冬訓小周期訓練模式探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5年11期
3 楊文軍;;皮劃艇運動員身體功能訓練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5年10期
4 馬芳;;皮劃艇訓練之體能訓練淺析[J];科技視界;2015年27期
5 王剛;高炳宏;高歡;郭煒;;亞高原訓練對不同高原訓練經歷男子賽艇運動員有氧運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15年04期
6 孫鳳龍;姜立嘉;董德龍;;我國優(yōu)秀男子劃艇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實證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7 梁杰;;運動訓練中的生理生化監(jiān)控探析[J];濟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8 田中;;皮劃艇項目高原訓練強度的監(jiān)控[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9 王剛;高炳宏;高歡;;低氧預適應結合長時間亞高原訓練對男子賽艇運動員運動能力的影響[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10 焦飛舟;李旭光;;國內外皮劃艇項目最好成績比較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2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余銀;國家皮劃艇隊重點項目奧運基礎年訓練模式特征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海紅;國家皮劃艇隊備戰(zhàn)雅典奧運會科學訓練中理化指標應用的初步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6695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6695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