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武術視角下七星螳螂拳的源流與傳承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85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雅麗;;中國地域武術文化的當代轉型闡釋[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5年12期
2 郭瑞青;;論當代文化沖突背景下中國地域武術的文化創(chuàng)新[J];四川體育科學;2015年06期
3 侯勝川;吳麗晶;;當代地域武術文化研究現(xiàn)狀的問題及展望[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5年05期
4 彭軍;;普通高校特色地域武術課程設想與探討[J];搏擊(武術科學);2015年09期
5 趙斌;代凌江;;峨眉武術文化的特征與發(fā)展路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年04期
6 馬劍;孫建偉;張文利;;中國地域武術文化研究若干理論問題論議[J];搏擊(武術科學);2015年06期
7 張勝利;郭志禹;;武術文化的地域特征研究——基于甘肅境內武術文化的地域分布及典型拳種的地域風格[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年03期
8 李成銀;李杉杉;張志成;;非遺視野下山東傳統(tǒng)武術文化特征與價值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9 張國鋒;甘海霞;李軍;;戚繼光對明代武術發(fā)展的影響[J];蘭臺世界;2013年30期
10 代叢蔚;王金利;;非物質文化遺產“螳螂拳”法律保護的路徑研究[J];柴達木開發(fā)研究;201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朱君;京師武術文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7年
2 王明偉;青藏武術文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6年
3 田海軍;漠南武術文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3年
4 杜舒書;秦晉武術文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5 龍行年;武當武術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朱磊;中國古代北斗信仰的考古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王家忠;荊楚武術文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9年
8 郭守靖;齊魯武術文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維維;晉陜蒙邊界地區(qū)武術文化研究[D];中北大學;2017年
2 許亞麗;山東省冠縣查拳協(xié)同保護與發(fā)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年
3 林騰飛;林景山七星螳螂拳的技術體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年
4 陳繼輝;徐州地域文化對徐州武術的影響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年
5 王飛飛;梁山武術文化研究[D];天津體育學院;2017年
6 張乃文;宜昌武術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年
7 周永芹;地域武術文化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5年
8 魏卿;浙江沿海武術文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4年
9 趙天博;杭嘉湖地域武術文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4年
10 于兆文;清朝前期山東人口遷移及其對山東社會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65733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2657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