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體育鍛煉自我理念與體驗獲得評價研究
本文選題:大學生 + 鍛煉自我理念 ; 參考:《重慶師范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本文為探索大學生體育鍛煉主觀影響因素對于體育鍛煉體驗獲得的作用及構(gòu)建大學生體育鍛煉自我理念水平評價模型,運用訪談法、問卷調(diào)查法、文獻資料法、數(shù)理統(tǒng)計等方法構(gòu)建大學生體育鍛煉自我理念理論結(jié)構(gòu),并研制了量表工具【大學生體育鍛煉自我理念結(jié)構(gòu)量表】;運用spearman秩相關(guān)性分析和典型性相關(guān)分析法驗證了“大學生體育自我理念”與“體育鍛煉體驗獲得”(下稱“體驗獲得”)關(guān)聯(lián)性實證及相關(guān)分析;借助模糊數(shù)學中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法(FAHP)構(gòu)建大學生體育鍛煉自我理念與體驗獲得評價等級并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自我理念水平進行評價研究。整體研究表明:1)大學生體育鍛煉自我理念結(jié)構(gòu)由體育鍛煉自我態(tài)度、體育鍛煉自我意識、體育鍛煉自我認知、體育鍛煉自我價值、體育鍛煉自我動機等五個一級維度和18二級維度(包含54個下位因素)構(gòu)成。2)通過構(gòu)建大學生體育鍛煉自我理念結(jié)構(gòu)模型,發(fā)現(xiàn)這五個維度對于大學生體育鍛煉自我理念存在不同程度的效應(yīng),大小依次為:F3(鍛煉自我認知)(0.88)、F1(鍛煉自我態(tài)度)(0.83)、F2(鍛煉自我意識)(0.82)、F5(鍛煉自我動機)(0.81)、F4(鍛煉自我價值)(0.79),表現(xiàn)出了時下大學生體育鍛煉的“了解鍛煉意義——建立基本態(tài)度——提高意識水平——建立行為趨向——獲取鍛煉價值”思考行為模式。3)性別、興趣項目、鍛煉組織形式、鍛煉思維誘導來源的不同在大學生體育鍛煉自我理念水平存在顯著差異(P(27)0.05)。4)本研究基于階段變化理論形成了“構(gòu)建鍛煉理念——付諸鍛煉行動——評價鍛煉效果——完善鍛煉理念”的思考行為模式。5)在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情況的下spearman秩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896(P=0.005,小于0.01),獲得大學生體育鍛煉自我理念水平(V)與體育鍛煉體驗獲得水平(U)之間的顯著的正向相關(guān)驗證結(jié)果。6)典型性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存在5對典型性相關(guān)系數(shù)具備顯著性,其中V2體育鍛煉自我態(tài)度和V3體育鍛煉自我意識對U6心理負態(tài)典型性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為(-0.894**)、(-0.743**),二者具備較為強烈的負相關(guān)關(guān)系。7)體育鍛煉自我理念的價值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通過獲得良好的自我鍛煉理念進行開展體育鍛煉的自我評價進而獲得體育鍛煉自我肯定,并通過對自身參與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認知、行為等方面的糾錯,實現(xiàn)體育鍛煉理念的自我調(diào)節(jié)作用。經(jīng)過上述系列體育鍛煉理念的功能實現(xiàn)可以使鍛煉者獲得良好的具身范式。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ubjectiv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on the experience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concept of physical exercise, this paper applies the methods of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literature and material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 to construct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concept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developed a scale tool [the structure of self-concept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yp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self-concept" and "physical exercise experience gai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experience gain"). By means of the fuzzy hierarch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n fuzzy mathematics (FAHP), the author constructs the self-concept and experi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and obtains the evaluation grade, and studie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concept of physical exercise. The overall study shows that the struc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concept of physical exercise consists of self-attitude of physical exercise, self-awareness of physical exercise, self-cogni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 self-value of physical exercis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lf-concept structure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there are five first-level dimensions and eighteen second-order dimensions (including 54 inferior factors), which constitute the self-concept structure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It is found that these five dimension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college students' self-concept of physical exercise. The order of size is: F3 (exercise self-awareness 0.88 / F1) exercise self-awareness 0.82F5 (exercise self-motivation 0.81 / F4), which shows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ce of exercise-establishing a basic attitude". -raising awareness-establishing behavioral trends-gaining exercise value "thinking behavior patterns. 3) gender, Projects of interest, forms of exercise organiza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self-concept of physical exerci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sources of exercise thinking induction. (4)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tage change, this study formed "constructing exercise Concepts-putting exercise into Action-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exerci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disobedience from normal distribution is 0.896 / P0. 005, which is less than 0. 01%, the level of self concept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and the level of physical exercise experience are lower than 0. 01).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self concept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the level of experience of physical exercis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distribution (P < 0. 01).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validation results. 6) the results of typ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5 pairs of typic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ith significant, Among them, V2 physical exercise self-attitude and V3 physical exercise self-awareness to U6 psychological negative typic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0.894 / 0. 743, the two have a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7) the value func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 self-concep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order to gain the self-affirma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 we can carry out the self-evaluation of physical exercise by gaining a good concept of self-exercise. Through correcting the attitude, cognition and behavior of participating in physical exercise, we can realize the self-regulating function of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exercise. The functional realization of the above series of physical exercise ideas can make the exercisers get a good physical model.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G807.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亞麗,李鵬程;影響女大學生體育鍛煉原因的調(diào)查分析[J];池州師專學報;2002年01期
2 張俊英;影響大學生課外參加體育鍛煉因素的調(diào)查與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02年01期
3 蘭華勛,李雅倩;非體育專業(yè)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狀況與分析[J];柳州師專學報;2003年04期
4 喬培基,王力男,石磊;影響大學生身體健康的體育學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10期
5 李清建;重慶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現(xiàn)狀[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5年02期
6 張勇;孫高峰;;體育鍛煉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效能性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7 王福生;;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J];中國輕工教育;2006年02期
8 何萬財;;試論當代大學生的體育鍛煉[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7年02期
9 鄧雷;郭和順;;大學生體育鍛煉與應(yīng)對方式關(guān)系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J];山東體育科技;2008年04期
10 蔣明軍;;高校體育與大學生身心健康研究[J];百色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鞠國梁;;成都市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情況調(diào)查[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4)[C];2011年
2 林大參;陳琳;俞華;林建華;;上海市大學生體育鍛煉態(tài)度與體質(zhì)健康狀況關(guān)系的調(diào)查分析[A];第十七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07年
3 趙金龍;何美儀;高健;;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實證研究[A];第二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4 孫海艷;顏軍;;大學生體育鍛煉與應(yīng)對方式、主觀幸福感關(guān)系研究綜述[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陳葉坪;麻曉鴿;;生活方式對大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影響[A];2007全國運動生理學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7年
6 祝大鵬;漆昌柱;;大學生體育鍛煉態(tài)度、行為與亞健康狀態(tài)關(guān)系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shù)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7 李正中;黃志劍;郭志平;;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guān)系:一項元分析研究[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祝大鵬;漆昌柱;;大學生體育鍛煉態(tài)度、行為與亞健康狀態(tài)關(guān)系的研究[A];“改革開放與心理學”學術(shù)研討會——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遲化;姜志強;盧景波;劉敬陽;薛武;何英;杜磊;蘇桂范;;大學生冬季長跑流暢狀態(tài)的調(diào)查與研究[A];2011北京現(xiàn)代北京馬拉松科學論壇指南·文集[C];2011年
10 陳善平;李樹茁;鄧冬華;;運動承諾和鍛煉條件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A];第十五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章正;體育鍛煉為何成了大學生的負擔[N];光明日報;2014年
2 任文海 陳繼茹;大學生身體素質(zhì)堪憂[N];人民政協(xié)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李小偉;出早操:想說愛你不容易[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鄒麗 楊萬杰;武漢高校晨練漸成風[N];中國體育報;2008年
5 記者 吳晶;體質(zhì)不強何談棟梁[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張戈;大學生體育鍛煉促進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2 尹博;運用跨理論模型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改變的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蘭繼軍;北京、西安部分大學生對北京奧運會態(tài)度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4 邵天諾;澳港大學生鍛煉特征與鍛煉行為關(guān)系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5 苗春霞;基于和諧理念的大學生生命質(zhì)量及其評價[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年
6 吳本連;自主學習方式影響大學生體育學習效果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佳川;體育鍛煉對降低大學生自卑感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小波;大學生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關(guān)系的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2 徐剛;實施《國家學生體質(zhì)健康標準》背景下遼寧省大學生體育鍛煉現(xiàn)狀[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3 許家騏;長春市普通高校女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吉林體育學院;2015年
4 張亞飛;洛陽市大學生參與B2C模式體育消費時的影響因素分析[D];吉林體育學院;2015年
5 王扶耒;大學生體育鍛煉與身體自尊、樂觀人格的相關(guān)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6 劉樂樂;河南省大學生體質(zhì)下降的社會學因素分析[D];鄭州大學;2015年
7 尹洋;湖南省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8 魏媛媛;大學生“宅族”體育參與狀況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5年
9 盛圓圓;揚州大學在校大學生體育鍛煉動機和體育鍛煉行為的關(guān)系研究[D];揚州大學;2015年
10 周歡暢;流行亞文化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影響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5年
,本文編號:18676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1867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