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安全技能對青少年水域高危行為的影響: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
本文選題:青少年 切入點:水域安全技能 出處:《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7年01期
【摘要】:為考察青少年水域安全技能對水域高危行為影響的內在心理機制,采用問卷法調查了全國5個省2 840名青少年來驗證假設模型。結果發(fā)現:1)游泳過度自信對水域安全技能與水域高危行為具有部分中介效應,水域安全技能既對水域高危行為產生直接影響,也通過游泳過度自信對水域高危行為產生間接影響;2)水域風險感知對游泳過度自信的中介作用具有調節(jié)效應,水域風險感知調節(jié)了中介過程的后半路徑,具體而言,游泳過度自信對水域高危行為的影響,隨著水域風險感知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水域安全技能對水域高危行為的影響是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研究結論中提出了一個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同時對降低青少年的水域高危行為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 water safety skills on high risk behavior in water area, 2 840 adolescents in 5 provinces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to verify the hypothetical mod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wimming overconfidence had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 on water area safety skills and high risk behaviors, and water area safety skills had direct influence on water area high risk behaviors.Water risk perception has a regulatory effect on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of swimming overconfidence. Water risk perception regulates the second half of the intermediary process, specifically speaking, water risk perception regulates the second half of the intermediary process.The effect of swimming overconfidence on high risk behavior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risk perception.Therefore, the effects of water safety skills on high-risk behaviors in waters are mediating effects.In conclusion, a moderated intermediary model is proposed, which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reducing high risk behavior of adolescents in water area.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北民族學院體育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4YJC890017)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3&ZD155) 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研究領域項目(2015B054) 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2013092) 湖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2015GA025) 華中師范大學優(yōu)秀學位論文培育計劃資助項目(2015YBYB050)
【分類號】:G86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龍翠芳;;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高危行為調查分析[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4年01期
2 龍翠芳;;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高危行為現狀、特點與成因分析——以六盤水市X社區(qū)為個案[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4年03期
3 陳英;旅游區(qū)流動人口高危行為的控制與管理初步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4 駱華松,莫國芳,吳瑛;流動人口高危行為的理論分析[J];思想戰(zhàn)線;2002年02期
5 龍翠芳;;社會文化視角下的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高危行為研究[J];黑河學刊;2013年10期
6 ;寶寶不宜多吃的食品[J];家庭.育兒;2008年06期
7 羅樹杰;;校外青少年高危行為與艾滋病易感性初探:以廣西為例[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8 龍翠芳;;貴州校外青少年高危行為與艾滋病易感性調查研究[J];西北人口;2007年06期
9 王延光;同性戀與艾滋病預防對策[J];浙江學刊;2001年01期
10 何月華;;“城中村”的困惑:向下的青春——廣西南寧市A村校外青少年高危行為的社會學調查[J];銅仁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程峰;陳虹;李建華;張靈麟;胡虹;William Stewart;沈潔;;云南四川部分城市注射毒品人群高危行為的快速需求評估[A];第七屆全國藥物依賴性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2 張青元;張志杰;趙曉花;;性病、艾滋病流行高危行為因素分析及對策[A];江蘇省性學會第三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3 胡霞;俞誠;曹敏華;蔡年娥;吳建英;邵群;;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MSM艾滋病/性病高危行為與感染狀況調查[A];中華醫(yī)學會第四次全國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國熱帶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4 張洪波;;團結合作,迎接挑戰(zhàn)[A];全國男男性行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經驗交流暨《朋友》項目十周年慶典與貝利—馬丁獎頒獎大會文集[C];2008年
5 李春蘭;何益群;王玉婷;顧曉靜;;精神科開放病房照顧者對患者高危行為的認知調查分析[A];2013年河南省精神科護理危機管理與溝通技巧培訓班論文集[C];2013年
6 馬鐵成;;墨西哥2008世界AIDS大會男同部分介紹[A];全國男男性行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經驗交流暨《朋友》項目十周年慶典與貝利—馬丁獎頒獎大會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本報記者 姚敏 通訊員 翼飛;吸毒和不安全性行為是高危行為[N];中國消費者報;2003年
2 劉恕 張顯峰;他們?yōu)樯度绱丝謶?[N];科技日報;2003年
3 健康時報記者 劉永曉;面對千名HIV感染者[N];健康時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石小宏 劉蘭 蔣君芳 劉宏順 孫琪;4237名艾滋病人得到免費治療[N];四川日報;2010年
5 ;真情呵護健康 傾力構建和諧[N];河北經濟日報;2009年
6 YMG記者 于明君 通訊員 劉正毅 王朝霞;我市培訓高校防艾志愿者[N];煙臺日報;2010年
7 鄭靈巧;艾滋病感染者報告數增幅加速[N];健康報;2005年
8 記者 付鼎臣 通訊員 羅丹;我市防艾工作成效明顯[N];湘潭日報;2013年
9 本報記者 王鄰;我省加強對艾滋病高危行為人群綜合干預措施[N];貴州日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夏文;小學生水域安全教育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2 莊勛;建筑勞務輸出人員和漁民性病/艾滋病高危行為流行病學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錢小愛;抗病毒治療對我國部分美沙酮門診HIV陽性服藥人員高危行為影響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安全平;男男性接觸者性別角色自我認定與艾滋病高危行為關系的研究[D];青島大學;2006年
3 王(?);太原市MSM人群高危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4 吳青青;個體經商人群HIV感染情況和高危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年
5 肖民揚;HIV/AIDS患者的社會支持和相關歧視/恥辱及高危行為的調查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劉明華;江蘇省男男性接觸人群人口學因素與艾滋病高危行為關系的研究[D];青島大學;2005年
7 吳瑛;城市流動人口高危行為的社會文化透視[D];云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曾亞莉;性服務男性顧客的基數估計與艾滋病高危行為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9 蘇宏鑫;長春市流動人口艾滋病高危行為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7181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171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