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游泳運動員功能動作訓練內容設計研究
本文關鍵詞: 青少年 游泳運動員 功能動作訓練 出處:《武漢體育學院》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青少年不僅是我國體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基礎動力,也是保障我國體育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才保障,隨著科學技術逐漸融入到青少年身體訓練中去,使得青少年身體訓練朝著科學化、系統(tǒng)化和集約化的方向發(fā)展,但訓練實踐未能針對青少年游泳運動員所特有的身心特點開展科學的身體訓練,這一直以來都極大地阻礙著中國游泳事業(yè)可持續(xù)化發(fā)展。隨著上世紀身體功能性訓練在歐美的不斷興起和快速發(fā)展,使得功能性訓練成為了當今國內外體能訓練領域的研究重點與熱點,自2011年8月功能性訓練團隊正式在我國國家隊組建以來,功能性訓練開始受到國內體育界同行廣泛的關注與重視,但目前還未見有專門針對青少年游泳運動員身心特點而設計的身體功能性訓練內容,相關研究也是為數(shù)不多。游泳是一項體能主導類速度力量型運動項目,其水中的背景環(huán)境和人體運動的輸出方式都對運動員提出了極高體能儲備和技能要求,在相對封閉的水中環(huán)境中,人體在水中通過四肢與水的相互作用推動人體前進,在游進時多呈現(xiàn)出肢體近端固定,遠端運動的開鏈運動方式,使得人體在流動的水中完成精細的神經肌肉控制提出了很高要求,但在現(xiàn)實中我國青少年游泳運動員的基礎身體訓練手段較為單一,大部分基層青少年游泳訓練還仍然按照傳統(tǒng)的基礎身體素質的訓練方式開展,訓練理念陳舊、訓練方法落后、訓練效果欠佳,因此如何運用身體功能性訓練的先進理念與方法,幫助我國青少年游泳運動員更加科學、有序、高效、安全地開展基礎身體訓練,是現(xiàn)階段我國游泳理論界亟待解決的重要命題。本研究通過對現(xiàn)有文獻的查閱、歸納、總結嘗試初步設計出青少年游泳運動員身體功能性訓練內容,為廣大青少年體育工作者、研究人員和教練員提供可借鑒的訓練思路和方法手段,同時為進一步完善和豐富我國青少年游泳運動員的訓練內容體系做出有益嘗試與探索。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結合青少年運動員的身心發(fā)育特點和游泳運動內在規(guī)律,以功能性身體訓練理論為依據(jù),初步設計出青少年游泳運動員功能性身體訓練的內容,通過邏輯梳理和辨析,得出以下結論:(1)功能動作訓練將人體看成是一個整體,注重神經肌肉的控制和動力鏈的訓練,涵蓋了多關節(jié)、多平面和多維度,是青少年游泳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功能動作訓練中核心穩(wěn)定訓練和游泳專項主要參與關節(jié)的訓練有效提高了運動員的運動表現(xiàn)。同時,在功能動作訓練中針對身體不平衡、不對稱及弱鏈的訓練更有效地減少運動損傷,更符合青少年身體發(fā)展特點,有利于青少年身體健康的全面發(fā)展,延長運動生涯。(2)在訓練前進行功能動作篩查,并對篩查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個體差異,找出身體存在的不平衡、不對稱及弱鏈。在此基礎上進行有針對的功能動作訓練,不僅可以有效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表現(xiàn)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更加有效地避免運動損傷,保障青少年游泳運動員的健康成長。(3)將青少年游泳運動員的生長發(fā)育特點與游泳專項特征緊密結合,依據(jù)最佳運動表現(xiàn)金字塔,初步建立起青少年游泳運動員功能動作訓練板塊,其中包括功能動作篩查、動作準備、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動作技能訓練、力量與爆發(fā)力訓練、能量系統(tǒng)的發(fā)展和恢復與再生七大模塊。這七大模塊相互聯(lián)系卻又相對獨立,其中功能動作篩查和動作準備模塊是為快速動員機體進行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動作技能訓練、力量與爆發(fā)力訓練、能量系統(tǒng)的發(fā)展這四個板塊做準備,而恢復與再生則是為機體能以更好的狀態(tài)進行下一次的訓練做準備。(4)本研究根據(jù)游泳專項四個泳姿的動作特點以及人體動力鏈力量的傳導特點,模擬游泳專項對抗流體阻力的運動環(huán)境而設計的一系列適合青少年游泳運動員的低負荷、適宜強度、趣味性強的身體練習,有效提高青少年游泳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還可提高專項技術水平和運動成績。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training in China and Europe , it is a very important pro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physical training in China . This paper makes a series of training for the training of young swimmers . It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ports performance of athletes , but also improve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ng swimmers .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G86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銘;游泳運動員成功的六大因素[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0年02期
2 王建國,鄔曉琳;談游泳運動員的科學選材[J];龍巖師專學報;2000年S1期
3 蘇佳;利用心率預防殘疾人游泳運動員過度疲勞的應用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0年05期
4 袁昊然;;游泳運動員等級標準(2001年6月)[J];游泳季刊;2001年03期
5 陳靜儂;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的形態(tài)特點研究[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6 魏穗霞;游泳運動員臨賽心理調節(jié)方法的探討[J];湖北體育科技;2001年01期
7 范萍,范林;游泳運動員如何利用和減少水的阻力[J];游泳;2001年03期
8 高偉;游泳運動員腰腹部力量的練習[J];游泳;2001年03期
9 ;游泳運動員等級標準(2001年6月)[J];游泳;2001年04期
10 徐娟;青少年游泳運動員的營養(yǎng)強化[J];游泳;200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閆琪;呂彬;賈偉;王明波;;游泳運動員核心力量與穩(wěn)定性訓練效果研究[A];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2 洪平;馮連世;宗丕芳;;我國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身體機能的生理生化評定[A];2002年第9屆全國運動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3 陸一帆;楊宇媚;賈蕾;原源;;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大賽機能狀態(tài)的評價與準備[A];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術年會體育科學分會場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4 陸一帆;;游泳運動員綜合科技保障[A];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運動會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5 李年紅;;高原訓練初期低壓低氧對游泳運動員認知能力的影響及其心理調控[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C];2011年
6 王磊;;江蘇省游泳運動員肩關節(jié)損傷和相關肌力的關系[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7 高蕓;阮恩茜;;影響我國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運動壽命的因素分析和對策研究[A];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8 周黎明;方東生;陳本柱;;安徽省體工隊游泳運動員夏訓期間營養(yǎng)狀況(摘要)[A];安徽省第二屆第二次食品衛(wèi)生與營養(yǎ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88年
9 許榕仙;謝炳林;林娜;雷富榮;林彬;;兒少游泳運動員膳食營養(yǎng)的研究[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七屆全國營養(yǎ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6年
10 唐桂萍;;利用心率調控殘疾游泳運動員訓練負荷能力與適應狀態(tài)[A];殘疾人體育研究——首屆全國殘疾人體育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選編[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超;游泳運動員吃啥游得快[N];科技日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劉霞;科技為奧運會“保駕護航”[N];科技日報;2012年
3 段心鑫;奧運極限突破凝結智慧結晶[N];中國工業(yè)報;2008年
4 記者 任朝亮 廖靖文 通訊員 祝俊業(yè) 鎮(zhèn)一 何麗平 劉雷英;一艘漁舟 演繹嶺南奮進神韻[N];廣州日報;2010年
5 華凌;向著金牌游去[N];科技日報;2008年
6 方陵生 編譯;奧運背后的科學家們[N];文匯報;2012年
7 本報記者 邱登科;新科技將助更多游泳記錄刷新[N];民營經濟報;2008年
8 王向娜邋黃心豪;王建國:長跑制約進步[N];中國體育報;2008年
9 周丹;奧運服裝,時尚表象下的科技秘密[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
10 譚嘉;水里乾坤知多少[N];健康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溫宇紅;高水平游泳訓練的個性化需求與組織方略[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2 吳小彬;女子中短距離游泳運動員訓練過程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年
3 姚旭霞;我國14-17歲優(yōu)秀女子長距離游泳運動員專項體能評價與診斷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年
4 王冬月;我國優(yōu)秀花樣游泳運動員專項體能特征及若干訓練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5 仰紅慧;蛙泳技術及對阻力推進力影響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5年
6 黃文聰;我國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力量訓練階段生理生化指標的評價及機制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7 洪曉彬;美國青少年運動員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廖桃玲;我國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的專項化特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2 方銀;我國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損傷特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史放;浙江省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退役原因的調查與分析[D];蘇州大學;2011年
4 李祥;山西省青少年游泳運動員傷病調查與分析[D];中北大學;2013年
5 李超奇;河南省游泳運動員賽前集訓期生理生化指標的監(jiān)測分析[D];河南師范大學;2015年
6 段文君;上海交通大學高水平游泳運動員學訓管理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
7 馮甜;我國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倦怠的成因與恢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8 王志成;山東省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蹲踞式出發(fā)技術的專項體能訓練方法的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5年
9 謝憶軍;青少年游泳運動員專項力量發(fā)展方法與手段效果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5年
10 賴晗;四川省青少年游泳運動員體能訓練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47474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1474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