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尊重他人”教育初探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尊重他人”教育初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尊重缺失是當前中國社會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引起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筆者對這一社會現(xiàn)象的關注已久,認為,大學生“尊重他人”的教育具有重要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重視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是一項刻不容緩的現(xiàn)實要求!白鹬厮恕弊鳛榈赖陆逃闹匾糠掷響玫浇逃绲闹匾。故而,筆者在對前人的研究進行分析、梳理的基礎上,已此為題,展開碩士論文的研究。 本文對“尊重他人”的思想內(nèi)涵進行了探討。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界定了“尊重他人”的概念,指出,“尊重他人”主要是對他人的重視,對他人的遵從,對他人給予積極的評價以及對他人作出適當?shù)男袨;劃分了“尊重他人”的基本類型:承認性尊重他人、評價性尊重他人、禮貌性尊重他人、理解性尊重他人;論證了“尊重他人”是道德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應在全社會加以倡導的重要道德價值原則。 本文考察了大學生“尊重他人”的現(xiàn)狀,認為,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也在逐步增強,,但依然存在“尊重他人”道德失范的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是社會缺乏“尊重他人”的倡導和尊重教育的缺失所致。 本文對大學生“尊重他人”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初步探索。著力于建構(gòu)大學生“尊重他人”教育的價值體系,認為最重要的“尊重他人”的價值導向是尊重他人的權(quán)利和尊重他人的利益;探討了大學生“尊重他人”教育的基本原理,認為既要根據(jù)大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開展理性教育,又要遵從“尊重他人”的情感特點結(jié)合情感教育;從禮儀,公德,法律三個基本規(guī)范的角度闡明了大學生究竟如何踐行“尊重他人”。
【關鍵詞】:尊重他人 大學生 道德 道德教育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64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緒論9-26
- 1.1 選題緣起與背景9-10
- 1.2 研究意義10-12
- 1.3 研究綜述12-23
- 1.4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與重難點23-24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4-26
- 2 “尊重他人”的思想內(nèi)涵26-38
- 2.1 “尊重他人”概念界定26-29
- 2.2 “尊重他人”的類型29-33
- 2.3 “尊重他人”的道德意蘊33-38
- 3 大學生“尊重他人”的現(xiàn)狀分析38-46
- 3.1 部分大學生“尊重他人”道德失范38-40
- 3.2 大學生“尊重他人”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40-46
- 4 大學生“尊重他人”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索46-57
- 4.1 大學生“尊重他人”教育的價值體系46-50
- 4.2 大學生“尊重他人”教育的基本原理50-53
- 4.3 大學生“尊重他人”教育的基本規(guī)范53-57
- 結(jié)束語57-59
- 致謝59-61
- 參考文獻61-6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廖小平;公民道德建設的雙重路徑[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2年03期
2 陳彩英;劉天信;陳貴霞;;大學生道德失范的現(xiàn)狀、原因及其對策研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李海燕;;大學生道德失范與重構(gòu)[J];北京教育(德育);2009年02期
4 杜瑩;尚鵬禮;駱瑞環(huán);;名牌企業(yè)道德失范與企業(yè)社會責任[J];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學報(綜合版);2010年02期
5 馬海麗;;論我國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道德失范及治理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11期
6 楊玲;;高職學生道德失范的特點和倫理救援[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年16期
7 董建宏;;當前道德失范問題及根源探究[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3年01期
8 張賽玉;;大學生道德失范及其對策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10期
9 韓雁群;談新時期道德失范與道德建設[J];南都學壇;1998年01期
10 劉燕平;盛倩雯;陳慧;;獨立學院大學生道德失范的制度矯治研究[J];文教資料;2013年2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梁偉;梁柱平;;個人行為對他人行為的影響——關于運動員體育道德失范原因的新思考[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2 陳沂;;加強道德建設 提高全民族素質(zhì)[A];風正帆懸第二集——道德建設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彭景陽;;網(wǎng)絡社會的道德失范與個體的自我異化——兼論大學生網(wǎng)絡生存方式的思想和行為[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4 吳軍;;侗族傳統(tǒng)道德面臨的危機與新道德教育體系的構(gòu)建[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賀利平;;淺議新世紀我國的道德建設[A];論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C];2002年
6 戴木才;;建設和諧文化與公民道德建設[A];“人文奧運與和諧社會”論壇文集[C];2006年
7 ;以道德塑形象 用誠信贏市場[A];共鑄誠信——福建省企業(yè)道德建設經(jīng)驗匯編[C];2003年
8 藍紹才;;加強農(nóng)村公民道德建設芻議[A];2003年“求實、創(chuàng)新、發(fā)展——面向新世紀的廣西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9 劉淑萍;;公民道德建設中的主要矛盾探析[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10 劉本榮;;堅持以德治店 切實提高職工道德水準[A];出版科學探索論文集第6輯[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嚴冰 鮑貞燁 梁天一;上億人次熱捧道德模范[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2 編譯 王悠然;高管道德失范會導致集體信譽受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3 孫立平 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道德問題的社會學分析[N];北京日報;2001年
4 ;道德:人類幸福的一個方面[N];中國婦女報;2003年
5 記者 鄧榮軍 謝松;全民創(chuàng)業(yè)離不開道德創(chuàng)新[N];南昌日報;2005年
6 本報評論員;堅持不懈地開展公民道德建設[N];人民日報;2004年
7 徐珂;如何認識文藝的道德標準[N];中國藝術報;2007年
8 李合洲;為重獎道德模范叫好[N];濟南日報;2011年
9 本報編輯部;共建道德向上人心向善的社會[N];遼寧日報;2011年
10 本報評論員;學習身邊的道德模范[N];六盤水日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雷結(jié)斌;我國社會轉(zhuǎn)型期道德失范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3年
2 蘇航;電商平臺中商家信息展示道德失范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3 吳真文;法律與道德的界限[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辰旭;道德失范的制度層面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2 許曉芳;研究生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鐘尚;道德爬坡論[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4 徐福贊;當前我國新聞道德失范及對策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5年
5 蔣守龍;企業(yè)儀式的倫理審視[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5年
6 李榮昌;道德風險及其治理[D];延安大學;2015年
7 張靜;當代中國社會道德失范問題研究[D];延安大學;2015年
8 王洋;我國旅游者道德失范問題研究[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9 高陽;網(wǎng)絡媒體道德失范和重建[D];重慶大學;2015年
10 肖琳;社會交往中道德的力量及其作用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尊重他人”教育初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96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09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