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評價:目的與方法的適切性研究
[Abstract]:Although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is based on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or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ormance, the resul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must be consistent with the nature of scienc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ol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evaluation, this paper divides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into two categories: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as an index". On the basis of systemically combing the rationality and defect of "peer review" and "scientific metrology evalu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metho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that the evaluation objective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fit together, the improved framework of peer review and scientific metrology in different types of evaluation is put forward.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
【分類號】:G644.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裕民;論高師院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幾個問題[J];郴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3期
2 楊皓;論高校經(jīng)濟類、管理類專業(yè)數(shù)學基礎課的改革[J];北方經(jīng)貿;2002年08期
3 牟鵬,龐惠玲;談教學改革與能力體系建設工作[J];兵團職工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4 王秉翰;目標·熱愛·方法——成人大學生治學成功三要訣[J];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5 張國定;高師綜合文科專業(yè)課程體系的改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6 孫懷玉;認清形勢 自我加壓 創(chuàng)造競爭 再上臺階——為我校上臺階年作[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7 梅來源;;大學新生自我調適初探[J];長江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8 文理;;淺談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J];才智;2011年01期
9 孫永杰;袁保華;;淺議民辦高校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J];內江科技;2011年04期
10 呂尚彬;日本高校德育的目標、內容與方法[J];攀枝花大學學報;199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刁彥華;謝靜超;畢月虹;樊洪明;趙耀華;;論理工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第12卷)[C];2010年
2 歷勵;;淺論當代大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途徑和方法[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施敏;;論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對高師教育的挑戰(zhàn)與對策[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林蓉蓉;楊云朋;;高校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問題與對策[A];北京教育紀檢監(jiān)察工作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陳思敏;;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和諧的價值觀——馬克思主義矛盾學說的運用[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7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07年
6 侯海燕;屈天鵬;劉則淵;;科學學在中國大學的興起與發(fā)展[A];科學學理論與科學計量學探索——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王惟;;基于BP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高校教師績效管理應用研究[A];第十一屆中國青年信息與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09年
8 劉靖;;大學排名現(xiàn)狀研究綜述[A];第二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9 程小芳;;我國高校教師評價制度變遷的動因分析[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梁愛華;鄭曉齊;;香港科技大學教師績效工資考核的政策及其特點分析[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省政協(xié)委員 劉冬雪;健全科研評價體系 有效利用科研資金[N];友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陳瑜;誰撥偏了科研評價的方向?[N];科技日報;2010年
3 記者 馬璇;科研評價獎勵制度重質輕量[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4 周兆軍;遏制學術腐敗 需穿越“三重門”[N];上海科技報;2009年
5 全國政協(xié)委員、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 王康;應多標準引導高校優(yōu)化科研結構[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6 記者 徐敏;上海交大科研評價大幅傾斜“質”[N];解放日報;2007年
7 馮海波;高校的“研究員”應再多些[N];廣東科技報;2009年
8 通訊員 黃峗;如何面對“錢學森之問”[N];聯(lián)合時報;2010年
9 科教;充分發(fā)揮高等學校科技創(chuàng)新作用[N];中國教育報;2002年
10 科學技術部 教育部;關于充分發(fā)揮高等學?萍紕(chuàng)新作用的若干意見[N];科技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高軍;我國大學教師學術評價制度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2 徐斯雄;民國大學學術評價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周朝成;當代大學中的跨學科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李金春;我國大學教師評價制度:理念與行動[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張海燕;高校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成長性評價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6 彭國華;我國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勵機制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偉;論大學生挫折教育[D];武漢大學;2005年
2 喻芒清;大學生成才教育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3 劉國華;師范院校環(huán)境教育的理論與方法初探[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4 溫文;高校環(huán)境倫理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方法[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晁艷;新時期大學生生涯輔導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年
6 劉飛;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7 倪志梅;大學生就業(yè)指導科學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王麗;當代大學生挫折承受力養(yǎng)成教育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李華;論大學生的自我教育[D];河南大學;2008年
10 羅吉平;粵港高校文化素質教育的方法比較[D];暨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446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444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