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錦標賽制下的制度認同與行動邏輯——基于G省大學青年教師的考察
本文關鍵詞:學術錦標賽制下的制度認同與行動邏輯——基于G省大學青年教師的考察
更多相關文章: 學術錦標賽制 大學青年教師 制度供給 制度認同 制度行動
【摘要】:我國大學學術治理模式具有較為明顯的錦標賽制特征。在學術錦標賽制下,不同層類大學的學術制度供給具有明顯的差異:偏研究型的大學建立了內(nèi)部學術錦標賽制,放大了制度激勵效果;偏教學型的大學的學術制度流于形式,消解了制度激勵效果。但無論是在哪種層類的大學,以少數(shù)拔尖人才為目標的學術錦標賽制設計與多數(shù)青年教師的利益偏好和價值信念并不吻合,青年教師的制度認同度普遍較低,其學術行動多屬于制度壓力下的應激行動,不利于長遠的學術發(fā)展。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關鍵詞】: 學術錦標賽制 大學青年教師 制度供給 制度認同 制度行動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BIA120068)
【分類號】:G645.1
【正文快照】: 一、研究議題與分析框架錦標賽制作為一種激勵機制最早是由拉齊爾(Edward Lazear)和羅森(Sherwin Rosen)提出來的,他們認為,在絕對業(yè)績不易確定的情境中,企業(yè)委托人為了保證受托的代理人能夠滿足自己的預期收益,通過建立績效薪酬制度,將經(jīng)理人的相對業(yè)績排名與其報酬相聯(lián)系,以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鎮(zhèn)平;;全面關心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J];中國電力教育;1988年02期
2 張鎮(zhèn)平;;全面關心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J];中國高等教育;1988年02期
3 李家利;;我校三名青年教師獲中國科協(xié)青年科技獎[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1989年01期
4 楊本榮;試論我校青年教師的教學狀況和在職提高問題[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1990年04期
5 魏閻;我院青年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成績顯著[J];煤炭高等教育;1990年02期
6 海樺;淺論高校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J];撫州師專學報;1991年04期
7 莫家俊 ,韋熙強;切實加強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6期
8 何小雅;加強青年教師在職培訓[J];教育導刊;1991年Z1期
9 楊家榮;青年教師自我埋沒探因[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1991年06期
10 蘇振閣 ,馬旭東;淺議高校青年教師培養(yǎng)機制的健全[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倪江;金宏波;劉國藝;;實施素質(zhì)教育 培養(yǎng)和提高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A];中國生理學會第七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2 趙曉華;楊孝寬;賀玉龍;曹靜;;淺談上好每一堂課[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3 申燁華;王堯宇;李君;李劍利;唐宗薰;;以課程組為依托,落實管理措施,建設一流實驗教學隊伍[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4 王芙蓉;何生;侯宇光;;高校青年教師專業(yè)課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A];城市空間結構理論與資源型城市轉型研究——中國科協(xié)第224次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杜振華;陳國民;馮劍;王濤;;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途徑[A];中國圖學新進展2007——第一屆中國圖學大會暨第十屆華東六省一市工程圖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徐慧敏;黃高敏;馬睿杰;蔣惠芳;;談教學評估對青年教師的促進作用[A];2008年浙江省醫(yī)學教育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李慶春;;發(fā)揮老教師的優(yōu)勢 為建設世界一流的哈工大再做貢獻[A];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首屆“老有所為”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邵艷軍;韓建民;時翠平;谷俊濤;宋水山;路文靜;顧玉紅;;青年教師如何處理好科研與教學的關系[A];2005'海峽兩岸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貫徹人才會議精神工作 實施人才強校戰(zhàn)略[A];全國紡織教育學會紡織教育交流會議文集[C];2004年
10 楊漫欣;鄭羽;;醫(yī)學院校學校組織氣氛與青年教師組織承諾關系研究[A];2008年浙江省醫(yī)學教育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牛秀英;成立青年教師學術沙龍[N];中國文化報;2007年
2 趙秉志;北師大刑科院五年的四首歌[N];法制日報;2010年
3 記者 彭德倩;復旦青年教師崗位津貼將大幅提高[N];解放日報;2011年
4 記者 朱振岳 通訊員 單泠 高楚清;浙大實行青年教師交叉學習培養(yǎng)[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記者 柯昌萬邋楊晨光 實習生 秦明;西北農(nóng)林科大送青年教師“留洋”[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中共廣西師范大學委員會;把大學建成青年教師成長學校 用組織關懷搭建發(fā)展平臺[N];科技日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李玉蘭;教授,教和研誰重要?[N];光明日報;2011年
8 復旦大學校長 楊玉良;為青年教師成長創(chuàng)造優(yōu)越人文環(huán)境[N];文匯報;2011年
9 王妍;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應具備的素質(zhì)[N];光明日報;2007年
10 位魯平;全國政協(xié)委員呼吁關注高校青年教師成長[N];人民政協(xié)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宜江;青年教師學術與生活的歷史境遇[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張俊超;大學場域的游離部落[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3 賴錚;高校教師的人性化管理:生命關愛和價值發(fā)揮[D];廈門大學;2007年
4 屠火明;地方大學師德建設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5 李志英;高校教師工作滿意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慧英;我國高校教師流動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利哲;BX學院青年教師成長因素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明雷;高等工程教育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3 何嘉昆;高校青年教師政治觀現(xiàn)狀及教育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代薇;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5 齊紅;北京高校青年教師思想問題及對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6 蔣瑛;社會轉型期高校青年教師道德價值觀及其建設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7 宋宏福;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郭春珍;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的發(fā)展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9 魏玉華;基于人才強校背景下的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10 胡席玉;當代高校青年教師價值觀教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08746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087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