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對大學生在線學習效果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7-24 09:43
本研究使用疫情期間對334所高校在線教育的調查數據,將數字技術分為技術環(huán)境、技術知識和技術技能三類,采用多元排序Logit模型檢驗數字技術對大學生在線學習效果的影響。實證分析發(fā)現:(1)三類在線學習的教學技術均顯著促進學生有效學習;(2)技術環(huán)境、技術知識和技術技能三者具有顯著的依存關系;(3)大學生在線學習的技術支持存在"數字鴻溝"和"數字代溝"問題,而"數字學溝"問題并不明顯;(4)在線教學互動中存在數字"反哺"行為,即在線教學情境下的學生對教師、高技術對低技術學生群體存在帶動作用。最后,本文提出要實現"三個轉變",即提升學生在線學習數字化生存素養(yǎng)、加強對弱勢院校學生在線學習保障,以及促進師生和生生在線教學互動互助。
【文章來源】:教育發(fā)展研究. 2020,4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一、分析框架與研究問題
二、研究數據與方法
1.研究數據
(1)樣本選取
(2)變量構成
1.大學生在線學習的數字技術與學習效果現狀
2.在線學習的數字技術與學習效果的回歸分析
(1)數字技術對大學生在線學習效果的影響
(2)對技術環(huán)境、技術知識和技術技能三者關系的分析
(3)不同類型學生群體的數字技術對在線學習效果的影響
(4)對師生/生生間的數字“反哺”行為分析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二)建議
1. 從“土著”到“公民”的身份轉變:提升學生在線學習數字化生存素養(yǎng)
2. 從“區(qū)域”到“院!钡乃季S轉變:加強對弱勢院校學生在線學習保障
3. 從“傳授”到“反哺”的認知轉變:促進師生和生生在線教學互動互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未來教育之教學新形態(tài):彈性教學與主動學習[J]. 黃榮懷,汪燕,王歡歡,逯行,高博俊.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20(03)
[2]人機共生:人工智能時代及其教育的發(fā)展趨勢[J]. 張學軍,董曉輝. 電化教育研究. 2020(04)
[3]數字化生存——數字時代的挑戰(zhàn)與教育應對[J]. 張立新,姚婧嫻.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4)
[4]中美視頻公開課有效教學互動分析研究[J]. 劉宇,崔華正,吳庭倩. 電化教育研究. 2016(01)
[5]論數字原住民向數字公民轉化[J]. 張立新,張小艷. 中國電化教育. 2015(10)
[6]數字代溝與文化反哺:對家庭內“靜悄悄的革命”的量化考察[J]. 周裕瓊.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4(02)
[7]中國遠程教育交互十年文獻綜述[J]. 王志軍. 中國遠程教育. 2013(09)
[8]我國數字鴻溝的空間表現及原因分析[J]. 王俊松,李誠. 情報科學. 2006(11)
[9]遠程學習的教學交互模型和教學交互層次塔[J]. 陳麗. 中國遠程教育. 2004(05)
博士論文
[1]數字原住民的社會化媒體采納研究:理論框架與實證探索[D]. 范哲.南京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義務教育數字鴻溝現狀及彌合對策研究[D]. 萬其念.華中師范大學 2019
[2]數字原住民網絡潛水動因實證研究[D]. 劉江.南京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300414
【文章來源】:教育發(fā)展研究. 2020,4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9 頁
【文章目錄】:
一、分析框架與研究問題
二、研究數據與方法
1.研究數據
(1)樣本選取
(2)變量構成
1.大學生在線學習的數字技術與學習效果現狀
2.在線學習的數字技術與學習效果的回歸分析
(1)數字技術對大學生在線學習效果的影響
(2)對技術環(huán)境、技術知識和技術技能三者關系的分析
(3)不同類型學生群體的數字技術對在線學習效果的影響
(4)對師生/生生間的數字“反哺”行為分析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二)建議
1. 從“土著”到“公民”的身份轉變:提升學生在線學習數字化生存素養(yǎng)
2. 從“區(qū)域”到“院!钡乃季S轉變:加強對弱勢院校學生在線學習保障
3. 從“傳授”到“反哺”的認知轉變:促進師生和生生在線教學互動互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未來教育之教學新形態(tài):彈性教學與主動學習[J]. 黃榮懷,汪燕,王歡歡,逯行,高博俊.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20(03)
[2]人機共生:人工智能時代及其教育的發(fā)展趨勢[J]. 張學軍,董曉輝. 電化教育研究. 2020(04)
[3]數字化生存——數字時代的挑戰(zhàn)與教育應對[J]. 張立新,姚婧嫻.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4)
[4]中美視頻公開課有效教學互動分析研究[J]. 劉宇,崔華正,吳庭倩. 電化教育研究. 2016(01)
[5]論數字原住民向數字公民轉化[J]. 張立新,張小艷. 中國電化教育. 2015(10)
[6]數字代溝與文化反哺:對家庭內“靜悄悄的革命”的量化考察[J]. 周裕瓊.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4(02)
[7]中國遠程教育交互十年文獻綜述[J]. 王志軍. 中國遠程教育. 2013(09)
[8]我國數字鴻溝的空間表現及原因分析[J]. 王俊松,李誠. 情報科學. 2006(11)
[9]遠程學習的教學交互模型和教學交互層次塔[J]. 陳麗. 中國遠程教育. 2004(05)
博士論文
[1]數字原住民的社會化媒體采納研究:理論框架與實證探索[D]. 范哲.南京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義務教育數字鴻溝現狀及彌合對策研究[D]. 萬其念.華中師范大學 2019
[2]數字原住民網絡潛水動因實證研究[D]. 劉江.南京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3004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3004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