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團體社會工作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13 05:42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以及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學生的思想與行為都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他們在學習、就業(yè)、經濟、心理等方面都面臨著新情況和新問題,這就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要求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采取新的方法來滿足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需要。高校是教育人,培養(yǎng)人的地方,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就需要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對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借鑒團體社會工作的理論和方法,是探索和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途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團體社會工作,以更好地針對大學生群體開展工作,幫助他們解決面臨的一些共性問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這就是本文研究的主旨。本文在黨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精神的指導下,基于對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工作專業(yè)的學習和理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團體社會工作研究”這一課題進行初步探討。文章的主體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部分,緒論。闡述本課題研究的背景,理論及實踐意義,梳理本課題相關的研究現狀,介紹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思路、方法以及創(chuàng)新之處。第二部分,通過對團體社會工作含義和模式的概述,將其...
【文章來源】: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及選題的意義
1.2 本課題相關研究現狀
1.2.1 關于團體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1.2.2 關于團體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作用
1.2.3 關于團體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介入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創(chuàng)新點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創(chuàng)新點
第2章 團體社會工作概述
2.1 團體社會工作的含義
2.1.1 團體工作的產生和發(fā)展
2.1.2 團體社會工作的內涵
2.2 團體社會工作的類型
2.2.1 社會教育團體
2.2.2 成長團體
2.2.3 支持團體
2.2.4 治療團體
2.2.5 自助團體
2.3 團體社會工作的主要模式
2.3.1 社會目標模式
2.3.2 互惠模式
2.3.3 治療模式
第3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團體社會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團體社會工作方法的必要性
3.1.1 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更新
3.1.2 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創(chuàng)新
3.1.3 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改進
3.1.4 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專業(yè)化和科學化建設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團體社會工作方法的可行性
3.2.1 社會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性為團體社會工作的引入提供了基本前提
3.2.2 高校學生管理制度與方式為團體社會工作的引入提供了有利條件
第4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團體社會工作的實踐
4.1 團體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經驗積累
4.2 團體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實踐分析
4.2.1 團體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實踐體會
4.2.2 團體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效果分析
4.3 團體社會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優(yōu)勢與不足
4.3.1 團體社會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優(yōu)勢
4.3.2 團體社會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不足
第5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團體社會工作的策略
5.1 借鑒團體社會工作理念與原則,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5.1.1 強調尊重原則,體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
5.1.2 重視接納原則,以真誠的態(tài)度感化和教育大學生
5.1.3 遵守信任原則,增進與大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5.1.4 注重團體自決原則,培養(yǎng)大學生自我服務的能力
5.2 借鑒團體社會工作方法與技術,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5.2.1 運用社會目標模式,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5.2.2 運用互惠模式,培養(yǎng)大學生互惠互助的精神
5.2.3 運用治療模式,增強大學生的自助能力
5.2.4 運用發(fā)展模式,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A(攻讀學位期間所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會工作視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J]. 屈艷紅,王冬. 中國成人教育. 2009(18)
[2]學校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在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J]. 曾雅麗. 高教探索. 2009(05)
[3]高校社會工作的介入及學生工作系統(tǒng)的重構[J]. 王楊.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9(03)
[4]社工介入高校學生工作的模式分析[J]. 劉丹. 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 2009(07)
[5]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J]. 姚紅.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09(19)
[6]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意義[J]. 楊楠. 理論與當代. 2009(06)
[7]高校社會工作與大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J]. 傅洪健.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9(05)
[8]社會工作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的啟示[J]. 趙清文. 黨政干部學刊. 2009(01)
[9]論高校學生社團的德育功能[J]. 方建強,冷慶豐. 教育探索. 2009(01)
[10]論高校學生工作體系的生成與發(fā)展——兼論學校社會工作的介入空間[J]. 佘雙好. 思想理論教育. 2008(19)
本文編號:3079671
【文章來源】: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市
【文章頁數】: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及選題的意義
1.2 本課題相關研究現狀
1.2.1 關于團體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1.2.2 關于團體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作用
1.2.3 關于團體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介入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創(chuàng)新點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創(chuàng)新點
第2章 團體社會工作概述
2.1 團體社會工作的含義
2.1.1 團體工作的產生和發(fā)展
2.1.2 團體社會工作的內涵
2.2 團體社會工作的類型
2.2.1 社會教育團體
2.2.2 成長團體
2.2.3 支持團體
2.2.4 治療團體
2.2.5 自助團體
2.3 團體社會工作的主要模式
2.3.1 社會目標模式
2.3.2 互惠模式
2.3.3 治療模式
第3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團體社會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團體社會工作方法的必要性
3.1.1 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更新
3.1.2 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創(chuàng)新
3.1.3 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改進
3.1.4 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專業(yè)化和科學化建設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團體社會工作方法的可行性
3.2.1 社會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性為團體社會工作的引入提供了基本前提
3.2.2 高校學生管理制度與方式為團體社會工作的引入提供了有利條件
第4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團體社會工作的實踐
4.1 團體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經驗積累
4.2 團體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實踐分析
4.2.1 團體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實踐體會
4.2.2 團體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效果分析
4.3 團體社會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優(yōu)勢與不足
4.3.1 團體社會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優(yōu)勢
4.3.2 團體社會工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的不足
第5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團體社會工作的策略
5.1 借鑒團體社會工作理念與原則,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5.1.1 強調尊重原則,體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
5.1.2 重視接納原則,以真誠的態(tài)度感化和教育大學生
5.1.3 遵守信任原則,增進與大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5.1.4 注重團體自決原則,培養(yǎng)大學生自我服務的能力
5.2 借鑒團體社會工作方法與技術,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5.2.1 運用社會目標模式,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5.2.2 運用互惠模式,培養(yǎng)大學生互惠互助的精神
5.2.3 運用治療模式,增強大學生的自助能力
5.2.4 運用發(fā)展模式,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A(攻讀學位期間所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會工作視野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J]. 屈艷紅,王冬. 中國成人教育. 2009(18)
[2]學校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在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J]. 曾雅麗. 高教探索. 2009(05)
[3]高校社會工作的介入及學生工作系統(tǒng)的重構[J]. 王楊.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09(03)
[4]社工介入高校學生工作的模式分析[J]. 劉丹. 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 2009(07)
[5]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J]. 姚紅.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09(19)
[6]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意義[J]. 楊楠. 理論與當代. 2009(06)
[7]高校社會工作與大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J]. 傅洪健.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9(05)
[8]社會工作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的啟示[J]. 趙清文. 黨政干部學刊. 2009(01)
[9]論高校學生社團的德育功能[J]. 方建強,冷慶豐. 教育探索. 2009(01)
[10]論高校學生工作體系的生成與發(fā)展——兼論學校社會工作的介入空間[J]. 佘雙好. 思想理論教育. 2008(19)
本文編號:307967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0796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