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結構與現(xiàn)狀研究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young teachers as the research group, investigates and evalu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in f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and takes the teaching cognitive ability, the design ability, the operational ability and the reflective ability as four hidden variable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n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作者單位】: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
【基金】: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青年教師科研提升項目
【分類號】:G64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寶平;劉民樂;;運城學院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問題與對策[J];運城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2 高勝利;陳三平;謝鋼;王堯宇;;講課比賽是培養(yǎng)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J];中國大學教學;2009年05期
3 余焱群;;試談教學評估中高校青年教師的成長契機[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7年13期
4 劉俊燕;;講課比賽是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7年03期
5 彭秀卿;;試論高校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0年04期
6 許景;金曄;王萬竹;;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改善教學效果的機制研究[J];內江科技;2009年11期
7 徐國財;張曉梅;吉小利;邢宏龍;;教師實踐能力的特征及其培養(yǎng)[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8 張靜;;研究型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J];今日南國(中旬刊);2010年08期
9 楊宏軍;;淺談如何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J];成才之路;2008年19期
10 譚冠中;;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實踐路徑[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芙蓉;何生;侯宇光;;高校青年教師專業(yè)課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A];城市空間結構理論與資源型城市轉型研究——中國科協(xié)第224次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杜振華;陳國民;馮劍;王濤;;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途徑[A];中國圖學新進展2007——第一屆中國圖學大會暨第十屆華東六省一市工程圖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倪江;金宏波;劉國藝;;實施素質教育 培養(yǎng)和提高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A];中國生理學會第七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4 趙曉華;楊孝寬;賀玉龍;曹靜;;淺談上好每一堂課[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5 申燁華;王堯宇;李君;李劍利;唐宗薰;;以課程組為依托,落實管理措施,建設一流實驗教學隊伍[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6 沈華;;不同學生貸款模式的償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多群組結構方程模型視角[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徐慧敏;黃高敏;馬睿杰;蔣惠芳;;談教學評估對青年教師的促進作用[A];2008年浙江省醫(yī)學教育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8 卜慶梅;叢發(fā)滋;張萍;王麗娟;;新課程背景下師范生教學能力的一體化培養(yǎng)[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灻W平;林月亮;;留學生學習表現(xiàn)與壓力、支持、適應關系研究[A];第12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31分會場海峽兩岸區(qū)域合作與協(xié)同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10 李慶春;;發(fā)揮老教師的優(yōu)勢 為建設世界一流的哈工大再做貢獻[A];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首屆“老有所為”論壇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小英;市信息工程學校3名青年教師考取計算機工程碩士[N];鐵嶺日報;2007年
2 牛秀英;成立青年教師學術沙龍[N];中國文化報;2007年
3 趙秉志;北師大刑科院五年的四首歌[N];法制日報;2010年
4 記者 彭德倩;復旦青年教師崗位津貼將大幅提高[N];解放日報;2011年
5 記者 朱振岳 通訊員 單泠 高楚清;浙大實行青年教師交叉學習培養(yǎng)[N];中國教育報;2006年
6 記者 柯昌萬邋楊晨光 實習生 秦明;西北農林科大送青年教師“留洋”[N];中國教育報;2007年
7 中共廣西師范大學委員會;把大學建成青年教師成長學校 用組織關懷搭建發(fā)展平臺[N];科技日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李玉蘭;教授,教和研誰重要?[N];光明日報;2011年
9 復旦大學校長 楊玉良;為青年教師成長創(chuàng)造優(yōu)越人文環(huán)境[N];文匯報;2011年
10 王妍;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應具備的素質[N];光明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子祥;高等教育顧客感知服務質量的實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2 徐亞清;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協(xié)同分析與實證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9年
3 張錦;大學生健康意識的研究和干預[D];浙江大學;2011年
4 張俊超;大學場域的游離部落[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5 劉敬嚴;基于服務營銷視角的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6 高慶;基于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學生食堂服務滿意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7 郭濤;高校教師敬業(yè)度影響因素及其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8 王鳳慧;高校教師組織承諾結構與提升策略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9 孔祥沛;基于江蘇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實證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10 張海生;我國大學城知識共享的影響因素及其績效的研究[D];東華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利哲;BX學院青年教師成長因素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明雷;高等工程教育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3 秦小智;大學教師教學能力及其培養(yǎng)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4 何嘉昆;高校青年教師政治觀現(xiàn)狀及教育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代薇;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6 齊紅;北京高校青年教師思想問題及對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7 蔣瑛;社會轉型期高校青年教師道德價值觀及其建設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8 宋宏福;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郭春珍;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的發(fā)展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10 魏玉華;基于人才強校背景下的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27744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277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