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師范教育論文 >

問題和出路——從國外教師教育發(fā)展趨勢看我國高等師范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6-12-24 14:06

  本文關鍵詞:問題和出路——從國外教師教育發(fā)展趨勢看我國高等師范教育,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問題和出路——從國外教師教育發(fā)展趨勢看我國高等師范教育

問題和出路——從國外教師教育發(fā)展趨勢看我國高等師范教育


維普資訊

2 0 0 4年 9月 

渝 西 學院學 報 ( 自然科 學版 )  
J o u na r l   o f   We s t e n  r C h o n g m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e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c p. S ,2 O 0 4   V0 1 . 3   No   3  

第 3卷

第 3 期 





和  出  路 
曹成 剛 

從 國外教 師教 育發(fā) 展 趨 勢看 我 國高等 師 范教 育 

( 渝西 學 院

教 育科 學 系 , 重慶

永J i   J 。 0 2 1 6 8 )  

[ 摘

要] 通過對 國外教 師教 育發(fā)展 趨勢 的分析討論 , 反思我 國高等師范教育存在的 問題 , 并結 

合 國情提 出了改革 出路 的建議 .   [ 關鍵詞 ] 教 師教 育 ; 師范教 育 ; 問題 ; 出路  [ 中圖分類號 ] c , 6 5 o [ 文獻標 識碼 ] A [ 文章編號 ] l 6 7 1 —7 5 3 8 ( 2 0 0 4 ) O 3 —0 O 7 6 —o 4  
進 入 新世 紀后 , 有關 教 師 教 育 的討 論 逐 漸 成 為 教 育  界 關 注 的一個 熱點 問 題 . 業(yè) 內(nèi) 人 士 已普 遍 認 識 到 , 建 立 


的教 師培養(yǎng) 制度 , 并 改 變過 去 的 “ 封 閉型 ” 教 師 培 養(yǎng)體 制  為“ 開放 型” , 以 培養(yǎng) 出具 有 真正 能力 的 教 師  】 . 值 得 一  提 的是 , 二 戰(zhàn)后 日 本 一直 把發(fā) 展教 育 、 提 高教師 水平 和素  質 作為 師范教 育 改革 與發(fā) 展 的 重 點來 抓 , 要求 培養(yǎng) 出 基  礎 知識廣 博 、 專業(yè) 造 詣高深 、 具有開 闊視 野 和創(chuàng) 造才能 的  新一 代 日本人 . 有 鑒于 此 , 我 們 應 根據(jù) 科 學 技 術 發(fā)展 的  特點 以及 社會 發(fā)展 的趨 勢 , 打破 傳 統(tǒng) 教育 在 時 間 和空 間  上對人 的 限制 , 建 立終 身學 習的教 育體 系 , 力求 在 質量上  確保社 會各 方 面對人才 的要 求 . 這 就要 求 師范 教育必 須  努 力把 提 高教師 質量 、 促進 整 個 教 育水 平 的 提 高 作為 根 
本 目的 .   1 . 2 教 師教 育觀 念 已發(fā) 生變化 

個 高水平 、 有 活力 的教 師 教 育 體 系 是我 國 高等 師 范 教 

育 改革 的關 鍵 切入 點… . 筆者 通 過 對 國外 發(fā) 達 國家 教 師  教 育發(fā) 展趨 勢 的分析 討 論 , 反 思 我 國 目前 高 等 師 范 教 育  存 在 的問題 , 從 中得到某 些啟 示 , 以期 為我 國 高等 師范 教  育改 革 提供 一些 有益 的建議 .  
1   當前發(fā) 達 國家教師 教 育 的發(fā)展 趨勢 

科學 技術 的迅 猛 發(fā)展 , 對 知識 和人 才 素 質 的 要 求 越  來越高 . 世 界各 國尤 其是 發(fā)達 國家 都 大力 推進 教 師教 育  改革 , 并 已呈現(xiàn) 出明顯 的優(yōu) 先發(fā) 展 態(tài)勢 .   1 . 1 傳統(tǒng) 、 單 一 的低 水 平 師 范教 育逐 步 萎 縮 , 繼 之 

以高學歷、 多層次的師范性與學術性的整合教育 
在發(fā) 達 國家 , 單 一 低層 次 的 中等 師 范教 育 已逐 漸 退 

在 當今許 多 國家 , 教 師教 育 已打 破 了傳 統(tǒng) 的 培養(yǎng) 理  念 . 教 師教 育觀 念也 從 根本 上 發(fā) 生 了重 大 變化 , 主要 表 
現(xiàn) 在以下 幾個 方 面 :   1 . 2 . 1 教師 培養(yǎng) 目標 的專 業(yè) 化 、 多 元化與 高規(guī) 格 

出歷史舞 臺, 各級教師教育層次不斷提升 . 美 國的中小 
學教 師早 在 2 o 世紀 5 O 年 代 就 已基 本 實 現(xiàn) 本 科 化 , 這 些  教師 有 9 4 . 9 %是 由綜 合大 學 的 師 范 教 育學 院 培 養(yǎng) 的  ] .   部 分 師 范教 育學 院具 有碩士 、 博 士 學位 授予 權 , 中小 學教  師的 學歷 可 以提 高到 碩士 、 博 士水 平 . 英 國在 1 9 7 5 年 就  將2 0 0 多所 師范 學 院并 入 大 學 , 使 整個 師 范 教 育 體 制更   具 彈性 和 活力 . 法 國和德 國也將 中小 學 教 師的 培養(yǎng) 規(guī) 格  提 高到 同綜 合性 大 學相 當 、 達到大學本科層次的水平 .   法 國現(xiàn) 在設 立 的教 師教育 大 學 中心 ( I U F M) , 專 門 以 大學  畢業(yè) 生為 對 象 , 實 行 系 統(tǒng) 的 一 元 化 師 資 培 養(yǎng)  】 .日本 的  教 育發(fā)展 戰(zhàn) 略更 是 有 目共 睹 . 早在 1 9 8 7 年就有 9 o %以  
上的小 學 教 師和 9 r 7 %左 右 的 中學 教 師 取 得學 士 以上 學 

當今教 師教 育培 養(yǎng) 目標 已呈 現(xiàn) 出全 面化趨 勢 , 超 越  了學科 知識 、 教育理 論和 教學 能力 的 范圍 , 擴展 到作 為教  師所 應具備 的所 有方 面 , 對 教 師 的 專業(yè) 化 程 度及 要 求 也  越 來越 高 . 其 多元化 與專業(yè) 化 并舉 的趨 勢表 現(xiàn) 為 : ( 1 ) 提  高 教師 的知識 與 技能 ; ( 2 ) 拓 寬 教 師 的知 識 面 , 提 高 其 工  作 能力 并為其 提供 一 切必要 的工 作條 件 ; ( 3 ) 使 教 師正 確 

理解社會上發(fā)生的新情況、 新變化并能做好應付的準備 ,   進而引導學生在心理上做好面對經(jīng)濟 、 社會、 文化等方面 
的 新挑 戰(zhàn)的準 備 ; ( 4 ) 幫 助 教 師取 得 新 的 資格 , 使 每個 教  師都 能發(fā) 揮其 特有 的才 能 ; ( 5 ) 提 高整 個教 師 隊伍的文 化  素質 , 發(fā)揚 教 師的 革新精 神 和創(chuàng)造 性  J .   國外 普遍 強 調(diào) , 教 師教 育 要致 力 于從 師 者執(zhí) 教 素 質 

位, 這得 益 于 日 本 在 戰(zhàn)后 非 常 果 斷 地將 過去 的各 種 專 科 
學 校 和師 范學 校 升格 為 四年 制 的大 學 , 確 立 了一 系 列 新 

t   [ 收稿 日期 ]2 0 0 4 _  

2 7  

[ 作者 簡介 ]曹成 剛 ( 1 9 6 1 一) ,男 ,重 慶 江津人 ,副教授 ,主要從 事 比較 高 等教育 、教育心 理 、發(fā)展心理 研 究 
76  

維普資訊

的培養(yǎng) . 美 國 肯 特 州 立 大 學 的 師 范 教 育 改 革 就 提 出了  “ 培 養(yǎng) 教 師為學 者 、 教學 者 、 交 往者 和決 策者 ” 的 目標 . 與  此 相應 , 英 國也 提 出將 教 師培 養(yǎng)成 具有 優(yōu) 良的 個人 品質 、   精 湛 的教 育 教 學 技 能 和 較 強 的 學 習 能 力 三 要 素 相統(tǒng) 一 

有機 銜 接 , 呈 現(xiàn) 出一 體化趨 勢 . 當前 , 國外 教 師教 育大 致  可 以分 為 3 種類 型 : 一 是 以美 國為代 表 的“ 開放式” 教 師  教育 體 系 ; 二 是 以俄羅 斯 為 代 表 的 “ 封 閉式 ” 教 師教 育 體  系; 三是 以亞 太地 區(qū)為 代 表 的“ 混合型” 教 師 教 育 體 系 


的“ 完整型” 教 師培 養(yǎng) 目標  J . 可 以說 , 美 國為 打造 教師 
的 專業(yè) 化 素質 和 水 平 是頗 費苦 心 的 . 為此 , 它 專 門 建立  了一 些 全 國 范圍 內(nèi) 的教 師考 核 機 構 , 如 I M’ A S c ( I n t e r s t a l e  
N e w   T e a c h e r   A s s e s s m e n t   a n d   S u p p o r t   C o n s o r t i u m) ) ' ’ H 際新 教 師 

3 種體系在不同國家各有側重 , 也各有利弊 . 但共同的 

特 點 是 教師 職前 教育 與 高 等 教 育趨 于 統(tǒng) 一 , 師 資 的 培 養(yǎng)  培訓一 體 化 , 職前培養(yǎng)與在職培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   隨 著終 身 教育 思 想的 深入 人心 , 教師 教育 也被 稱 為“ 貫 穿  于 職業(yè) 生 涯 的 教育 ” . 這 使 得 教 師 的在 職 進 修 和 培 訓 引   起 了各 國 的空 前 重 視 . 德國稱之為“ 教師繼續(xù) 教育” 和 

評估 援 助聯(lián) 合 會 、 N C A T E ( T h e   N a t i o n a l   C o u n c i l   f o r   A c c r e d i t   a t i o n   o f T e a c h e r   E d u c a i t o n ) 全 美 師 資 培訓 鑒 定 委 員 會 、 N B .  
v r s ( N a i t o n a l   B o a r d   f o r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T e a c h i n g   S t nd a a r d s ) 聯(lián) 邦 

“ 第三階段教師訓練” . 英國參加在職進修的教師 占教 師 
總數(shù) 的 9 0 %以上  J . 日本 的教 師進 修 制度 制 定 得更 具 體 


教師職業(yè)標準評定委員 會 . 尤其是 N B F I S證書 , 它 被認 
為 是教 師 職業(yè) 優(yōu) 秀者 的 標 記 , 對 師資 培 養(yǎng) 質量 及 優(yōu) 秀 教  師 的評 估標 準都 進 行 了重 大 、 全 面的 界定 , 規(guī)定 優(yōu)秀 教 師  的起 碼標 準 包 括 5 個 基本 元 素 : ( 1 ) 教 師為學 生 及他 們 的  學 習承擔 責 任 ; ( 2 ) 教 師理 解其 所 教 的科 目并知 道如 何 將 
該 科 目正確 傳授 給 學 生 ; ( 3 ) 教師 有 管 理 、 組 織 學 生 學 習 

它 根 據(jù)教 師 擔任 的職 務及 其 教 齡 的長 短來 區(qū)分 進 修 的 

內(nèi)容, 根據(jù)教師生涯中各職能階段的情況對應各種“ 指定 
進修 ” 。 美 國甚 至采 取 直 接 加 薪 的 辦 法 來 鼓 勵 教 師 進 

修提高 . 總之 , 教師職前 培養(yǎng) 與在職培訓 一體化 已成 為 
教 師教 育發(fā) 展 的一種 新 的時 代潮 流 .  

的責任 ; ( 4 ) 教 師應 系統(tǒng) 地 進行 教 育實踐 并 善 于從 經(jīng) 驗 中 
學習 ; ( 5 ) 教 師 是學 習社 會 的重 要成 員 _ 6   J .   .  

2   目前 我 國 高等師 范教 育存 在 的主 要 問題  長 期 以來 , 我 國高等 師范 教 育 積 淀 的 問題 中及 其 涉  及 的方 面較 多 . 筆 者僅 根據(jù) 上述 國外 教 師教 育 中 比較 突  出的 3 個 方 面 的發(fā)展 特 點與趨 勢來 對 照分 析 當前 我 國教  師教育 存 在 的主 要問題 與不足 .  
2 . 1   高師教 育規(guī) 模迅 速 擴 張 , 師資 質量 名 不符 實 

可見 , 教師培養(yǎng) 目標的高規(guī)格具有明顯的導向功能 ,  
引 領著 師 資質 量 朝著 更 加專 業(yè)化 與學 術 化方 向發(fā) 展 .  
1 . 2 . 2 教 師教 育 課程 的通 識化 

教師 專業(yè) 化 與學 術 化 的 不 斷 發(fā)展 , 使 得人 們 對 教 師  知識 結構 的理 解 發(fā) 生 了很 大 變 化 . 課 程 設 置 由 原 來 單 


進入新世紀 , 我國高等師范教育駛入了快車道 , 尤其 
是連 續(xù) 幾年 的擴 招 , 報考 高 師 院 校 的人 數(shù) 急 劇 增 加 . 人  口的變 化 、 收 入的增 加 、 都市化、 知 識 和 技 能 對經(jīng) 濟 增 長  的重 要性 都 表 明 , 高等 師 范 教育 已經(jīng) 成 為 國家 發(fā) 展計 劃 



刻 板臺 勺 內(nèi) 容 和形 式 變 為鮮 活 、 豐 富 的課 程模 式 , 其目  

的是 提 高教 師 的 專 業(yè) 化 水 平 和 綜 合 素 質 . 俄羅斯在 2 0   世紀 9 0 年 代 以后 , 就致 力 于課 程改 革 中的 文理 滲 透 . 美  國則 自 1 9 8 6 年 的《 霍姆 斯 報告 》 始, 意 欲從 根 本 上改 革 教  師教育 , 設置文理核心課 程, 提 出建 立 “ P D S ” (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c h o o l s , 專業(yè)發(fā)展學校 ) , 為 教 師 提 供 各 種 發(fā)  展 機會 , 提 高 了教 師 教 育 的質 量 .日本 新 型 教 育 大學 課  程 設置 的總趨 勢 是 朝著 大文 、 大理 的方 向發(fā) 展 , 這 已即是  當前 國外 教師 教 育 發(fā)展 的大 趨勢 .   同時 , 國外 教師 教 育課 程 改 革 還 普遍 重視 和 強 化 實  踐 . 無 論 是 職前 培 養(yǎng) 課 程 還 是在 職 培 訓 課 程 , 都 特 別 強  調(diào) 理論 與 實踐 的 有機 融 合 , 延 長 教育 實 習與 實 踐 的時 間 


的重要組成部分 . 國家計委《 教育發(fā)展專項規(guī)劃》 提出 ,  
“ 中 國將 在 2 0 0 5年 進 入 高 等教 育 大眾 化 的初 級 階段 , 高  等學 校在 校人 數(shù)將 由 2 O O 0 年的 1   1 0 0 萬 提升 到 1   6 0 0 萬”  


這 表 明在 今 后 相 當長 的 一 段 時 期 內(nèi) , 我 國 高 師 教 育 的 

規(guī)模仍將以較快的速度增大 . 高師教育的持續(xù)擴展?jié)M足  了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 , 但也暴露出了我 國高師教育 固  
有 的師 資數(shù) 量 和質 量 問題 , 特 別 是 既掌 握 專 業(yè) 知 識 又 能 

駕馭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高層次 、 高學 歷師資嚴重不足的問  題 . 長期 以來 , 師范教育學歷層 次一直維持在較低 的水 
平, 其專 業(yè) 與學 術 水平受 到輕視 , 教師 主要 是接 受 職前 培  訓, 因而 師 資培 養(yǎng) 與培 訓 的 質 量 不 斷 受 到質 疑 [ 8 ] . 除 少 

俄 羅斯 的高 師 教 育 實 習貫 穿 于 整 個 學 習 過 程 , 一 至 三 

年級 共 計 2 5 6 學時 . 法國自 8 0 年 代 中期 后 , 就 改 變 了 原  來 把 教 育實 習 放在 最后 的 做法 , 實 習 時間 為 4 8 6 課時 , 占   兩年 培訓 總課 時的 2 5. 7 %. 日本 對 教 師 的實 踐環(huán) 節(jié) 考 慮  得更 為周 密 , 從 1 9 9 6 年開始, 以東 京 學藝 大 學 、 兵 庫 教 育  大 學 為首 的 8 所 大學專 門開設 了 “ 學 校教 育實 踐學 專 業(yè) 、  

數(shù)幾所師范大學外, 師資質量的整體水平不高 .  
高師 教育 規(guī)模 的 擴 大 , 必 須 要 有 相 應 的人 力 與物 力  投入 , 規(guī) 模 擴大 必須 與 投 入 增長 成 正 比 . 如 果 達 不 到 這  樣 的要 求 , 必然 造成 教 育 資 源 緊張 . 筆者 對 某 高 校 進 行 

學科教育實踐學專業(yè) ” 等博士課程 , 主要招收 中小學 教  師  , 強化其實踐學習 . 這種大學參 與教師 實習試用期 
的培 訓 也 漸成 發(fā) 展趨 勢 .  

了調(diào)查 , 該校專任教師增長低于在校生規(guī)模增長 . ( 見下 
頁表 1 )  

教師 的投 入是 教 育 資源 中最 主 要 的投 入 要 素 , 沒 有 


1 . 3 教 師教 育模 式有 了較 大 變化  現(xiàn)在 , 只 注重 教 師 職前 培 養(yǎng) 的 師 范 教育 概 念 已經(jīng) 過  時, 世界 各 國 的教 師 教 育越 來 越 強 調(diào) 職 前 與 職后 培 訓 的 

定的數(shù)量就無質量可言 . 師資數(shù)量不足, 加之學歷培 

養(yǎng)層次低 , 專業(yè) 知識不扎實 , 必然影響師資資源的合理調(diào) 
配 .  
77  

維普資訊

袁1   重慶市某高校專任教師與在校生增長比較 

2 . 3 教 師教 育 的布局 和 結構 不夠合理 , 師 資培養(yǎng) ! 式單 一 、 封 閉, 培養(yǎng) 培訓一 體化程 度較 低 

隨著 教 育改革 的不 斷深 入 , 國家 對各 級 各類 教 師 的 
需 求數(shù)量 與需 求質 量在 發(fā) 生變 化 . 同時, 發(fā)展 師 范 教 育  的政 策也 在變化 , 現(xiàn) 行 師范 院 校 的層 次結 構 與布 局 結構  所表 現(xiàn) 的不適應 性 突出 地顯 現(xiàn) 出來 . 迄 今 為止 , 我 國師  范 院校 的層次結 構依 然是 以低層 次 為重 心 , 這 與 我 國對  如 同歐美 發(fā)達 國家一樣 , 擁 有 高規(guī)格 、 高水 平 的強大  師資 隊伍 是保 證高等 師范 教育質 量的關 鍵 . 社會 的飛 速 
發(fā)展 不斷 賦予教 師新 的 內(nèi)涵 , 教師 要 能 根據(jù) 社 會 發(fā)展 需 

中小 學教師 數(shù)量 需求與質 量需 求的變 化不相 適應 . 盡 管  近年來 不 斷地進行 調(diào)整 , 但從 總體 上看 , 師范 院校層 次結  構 的低 重心 狀況 并沒有得 到根本 的改 變 ( 見表 2 ) .   表2 。 9 9 7 -1 9 9 9 年 師 范院校數(shù) 量 變化 情況 [ 1 1 ]  

要及 不 同層 次學 生 的特 點 與變 化 , 及 時 獲取 新 的教 育 思  想、 教育 理論 、 教 育技術 、 教育模 式 , 運用各 種方 法不 斷研  究新 問題 、 如果 教師 缺 少 教 育 理 論 素養(yǎng) 和 一些 研 究 方  法, 缺乏技 術 及有關 知識 , 就 會極 大地影 響其專 業(yè) 的發(fā)展 


高 師院校 的 教 育思 想 、 教學 模 式 不適 應 社 會 發(fā) 展 及學 

生 的變化 需 要 , 教師 素 質也 與 社會 及 學生 的 需 求之 間存 

在較 大差距 , 這 正是 當前 高師教 育 問題 的 主要癥結 所在 .  
2 . 2 課 程體 系未 能充 分 體現(xiàn) 教 師 職 業(yè) 的 專業(yè) 化 特 
色, 教 學 內(nèi)容 、 方法、 手段 落后 于時代 

“ 師范 教育 ” 已逐漸 被“ 教師 教育” 所取 代而成 為世 界 

通 用概 念 、 “ 教師教育 ” 的 內(nèi)涵 , 包 括人 文科 學 教育 、 學科 
教育、 專業(yè) 教育 和教學 實踐 . 也就是說 , “ 教 師教 育” 是系  統(tǒng) 的專業(yè) 化 的教師 培養(yǎng) 活 動 , 它 應 著力 解 決 教師 應 具備 
注: 截至2 0 0 2年 底 止 , 以上 數(shù) 字 , 尤其是 “ 師專 ” 和 “中師 ” 的 

的專 業(yè)知 識 、 專業(yè) 技 能和 專業(yè) 實 踐 能力 的 掌握 和 培養(yǎng) 的  
問題 . 其體 現(xiàn)教 師專 業(yè) 教 育 的課 程體 系包 括 : 教 師專 業(yè)  知 識課程 系列 、 教 師 專業(yè) 技 能課 程 系列 和 教 師專 業(yè)實 踐 
能 力系列  J .  

變化較 大 . 但 師范教 育重心的整 體提 升還 不夠 .  

這種 狀況造成 師資 培養(yǎng)模 式 的單一 、 封閉, 與 教師教 

育 體系 向非定 向型和開 放 型轉 化 的基本趨 向不相 適應 .  
從 我 國當前 的教師 教 育狀 況看 , 師 范教 育基 本 上 是  教師 職前培 養(yǎng)和職 后培訓 相分離 , 高師院校 承擔 職前 , 教  育學 院承擔 職后 . 這種 局面對 教師 的可持 續(xù)發(fā)展 和素 質 
的全 面提高 是極 為不利 的 .  

目前 我國 的高 師 教 育 課 程 體 系 卻 仍 沿 襲 過 去 傳 統(tǒng) 
的“ 師范 教育 ” 結 構 模式 , 表 現(xiàn)在 : ( 1 ) 側重 于 所 教學 科 的 

單一 學科 知 識 教育 , 約 占總課 時 的 6 o 一 7 5 %. 學 科 本 位  嚴重 , 教師 的教育 專業(yè)訓 練相 當薄 弱 , 教育類課 程 低于總 
課時 的 1 0 %, 而美 、 英、 1 3等 分 別 達 到 總 學 時 的 4 o %、   3 3 %、 2 0 %n 訓; ( 2 ) 課程 內(nèi)容 陳 舊、 空泛 , 不 注 重聯(lián) 系實 際 


3 對 我 國高師教 育改革 的幾點 建議  從 我 國實 際 出發(fā) , 結 合 國外教 師教育 的發(fā)展趨 勢 , 在  提 出我國高師 教育 改革 出 路建 議 時 , 可 以把 以下 原 則作 

如對 于重 大教 育改 革的政 策 和策 略及 一些 教 育 的熱 點 

為 出發(fā) 點 : 第一 , 將教 師 教育 納 入 國家 的終 身 教育 體 系 ,  
以終身 教育 為指導 思想 , 思考 、 規(guī) 劃和解 決教師 教育 的發(fā)  展 問題 ; 第二 , 教師 教育與 培訓要 面 向市場 , 面 向世 界 ; 第  三, 教師教 育 的發(fā) 展規(guī) 劃 、 政 策 制定 要從 實 際 出發(fā) , 面向   國家 、 社會 和個人 的可持續(xù) 發(fā)展 .  

問題 , 本應 在 教育理 論教 學 中給以有說 服力 的論證 、 意義 
的解 釋和方 向 的引導 . 但 由于多年不 變 的學 科體 系和 教  科 書滯 后 , 教學 內(nèi)容不能 及時反 映這些 重大 問題 , 因而 也  就無 法培 養(yǎng) 師 范 生 較強 的 分析 和 解 決 問 題 的 能 力 . 這  樣, 教 師專 業(yè) 知識狹 窄 , 專 業(yè)適 應 能 力 差 , 不 能對 課 程 內(nèi)  

為 了使我 國的高 師教 育 能盡 快 與 國際 接軌 , 在 以上 
原則 的基礎上 , 筆 者建議 做 以下 的策略 調(diào)整 :   第一 , 改革 由政 府主 導的 “ 行政 定 向 , 封 閉運行 ” 的教  育 體制 , 建 立 以市場 為取 向 的 多元 化 開放 型教 師 教育 體  制“ 。 政 府發(fā) 揮規(guī)劃 、 指導 和監(jiān) 督作 用 , 通 過多 元開放 的  非定 向市場 , 廣開教 師培 養(yǎng) 渠 道 , 改 變教 師 隊伍 結構 , 以  培養(yǎng) 多樣 化 、 適 用性 、 高 規(guī)格 的人 才 .   第二 , 人才 流動全 球 化和 人 才標 準 國 際化使 我 們 的  學生 以一種 新 的眼光來 看 待 教育 ,, 也會 對 教師 提 出全 新 

容及時 更新 , 教 學現(xiàn) 代化程 度低 , 妨 礙 了教 師 知識結構 的 
合 理建 構 , 使教 師 的學 術視 野 不 能得 到有 效 的 開 闊 ; ( 3 )   實 踐環(huán) 節(jié)薄弱 , 教育 實 習時 間短 , ~般 只有 8 周, 師范 生  難 以對 教師職 業(yè)形 成深 刻理解 . 而 美 國約為一 學期 , 英、  

法為 培養(yǎng) 計劃 時間 的 1 / 2 . 相 比之下 , 我 國高師 的 實 習 目  
標過 于簡 單且 流于 形式 , 學生 難 以形 成 有效 的教 育教 學  技能, 導致多數(shù) 高師畢業(yè) 生 缺少較 強的教 育教學 能力 , 在  走上工 作 崗位之 后 需要 較 長 的適應 期 . 這說明, 高師 階  段的 教學實 踐未 能達 到應 有的效果 .  
78  

的要 求 . 因此 , 應盡 快建 立 有 利 于創(chuàng) 新 型師 資培 養(yǎng) 的 課 

維普資訊

程體系, 精選 基 礎課 , 優(yōu) 化 系列 課 , 搞 好 交叉 課 , 開 設選 修  課, 引導 講座課 , 改 革 高 師課 程 , 編 制 反 映 現(xiàn) 代 科 學 技術 

能夠 自主設立 和 調(diào)整專 業(yè) , 調(diào)整教 師 教育專 業(yè) 結構 , 自主  開 展 內(nèi)部 管理 體 制改革 , 從 而優(yōu)化 教 師教 育資 源 配置 .  

發(fā)展和應用的課程 , 用現(xiàn)代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組織實施 
教學 , 突 出教 師 教育 的 專 業(yè) 性 、 綜 合 性 與現(xiàn) 代 性 , 全 面 提 
升 教 師的 學術 水平 .  

目前 , 借鑒國外的有益經(jīng)驗, 使教育為學生的健康發(fā) 
展提 供更 好 的服 務 , 早 已 有 了一 些 嘗 試 . 我 們 應 進 一 步  把原 來 的師 范教 育概 念進 ~步 擴展 為 “ 教 師教 育 ” 并 在新  的視 角之 下探 討 其 內(nèi)涵 及 可持 續(xù) 發(fā) 展 戰(zhàn) 略 , 以逐 漸 完 善  我 國高 等師 范教 育 , 推進 教 師教育 培 養(yǎng)體 系 的改革 .  

第三, “ 重心 后 移 州 ”   , 加 大 對 師 范 教 育 尤 其 是 職 后  教 師 教育 的投 入 , 將 教 師 教育 的重 心 真 正 轉 移 到 在 職 教  師的 繼續(xù) 教育 和終 身 教 育 中來 . 同時 , 突 破 師 范 教 育 原  有的學 制 束縛 , 將 4年 制 的 師 范 本 科 按 照 4+1 或 4 +2  

[ 參考文獻]   [ I ] 華東師范大學課題組 . 建立高水平 、 有活力的教  師教育體 系[ J ] . 高等師范教育研究, 2 0 0 1 , ( 2 ) .   [ 2 ] 陳篤彬 . 國際師范教 育發(fā)展的趨勢及對我 國師  范教育的啟示[ J ] . 教育評論 , 2 0 0 0 , ( 5 ) .   [ 3 ] 王智秋 . 國外師范教育的發(fā)展 與我 國小學教 育  本科專業(yè)[ J ] . 高等師范教 育研究 , 2 0 0 1 , ( 1 ) .   [ 4 ] 杜碾屏 .日本師范教 育發(fā)展 歷程述要 [ J ] . 外國  
中小學教 育 , 2 0 0 0 , ( 4 ) .  

的思路延長至 5 年或 6 年, 直接向一級師范教育進軍 .  
第四, 由從事 教 師 教 育 的高 師 與 從 事 基 礎 教 育 的 中  小 學聯(lián) 合建 立 P D S _ l  , 使 兩者 形 成 共 生 關 系 . 基 礎 教 育  為 教 師教 育提供 實 踐基 地 , 將 生 動 的教 學 實 踐 經(jīng) 驗 帶 入  高校 , 為 教師 教育 注 入新 鮮血 液 ; 教 師 教育 為基 礎 教育 提  供 人力 資 源 , 為 中小 學 發(fā) 展提 供理 論 與技 術 支持 .   第五, 促進 教 師專 業(yè) 化建 設 , 建 立健 全 一整 套 教師 專  業(yè) 資格 的 審定 、 聘任、 培訓晉升和獎勵制度 , 擴 大 教 師專  業(yè) 自主權 , 為 教師提 供 良好 的應 用 專業(yè) 知 識 的工 作環(huán) 境 ,   確保 教 師提 高專 業(yè) 素 養(yǎng) . 國外 經(jīng) 驗 表 明 , 只有 真 正 提 高  了教 師的專 業(yè)水 準 , 師 資 質量 才 會 名 副 其 實 . 在 發(fā) 展教 

[ 5 ] 上海師資培辦 ; 中心課題組 . 面向 2 1 世 紀中小學  教師繼續(xù)教 育的比較研 究( 上、 下) [ J ] , 外 國 中小 學教 
育, 1 9 9 8 , ( 5 、 6 ) .  

師的專業(yè)能力、 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 , 還應提高教師在職 
業(yè)層 的社會 地位 , 以吸 引 優(yōu)秀 人才 加 入教 師 隊伍 , 激 發(fā)教 
師 的積 極性 .  

[ 6 ] 程紅艷 . 美 國優(yōu) 秀教師標準與評估[ J ] . 上海教 
育科 研 , 2 0 0 1 , ( 2 ) .  

[ 7 ]曾紅 . 亞太地 區(qū)普通教育師資培養(yǎng)體制的探討  [ J ] . 比較教育研究, 1 9 9 6 , ( 5 ) .   [ 8 ] 顧明遠 . 師范院校的出路何在 [ J ] . 高等師范教 
育研 究 , 2 0 0 0 , ( 6 ) .  

第六 , 實現(xiàn) 師范 專 業(yè) 與 非 師 范專 業(yè) 的 互 補 . 擴 大 校 
際發(fā) 展 空間  有 利 于為 師范 專業(yè) 向應 用 性 、 實 證性 方 向發(fā) 

展提供借鑒 , 有利于培養(yǎng)和塑造適應 素質教育需要 的新 
型 師資 , 從 而推 進終 身 教育 , 使高 師 為基 礎 教育 服務 的水  平 提升 到一 個新 的 高度 .   第七 , 在 開 展多 種 形式 的 師 資培 訓 ( 包括學歷教育 、  

[ 9 ] 黃崴 . 從“ 師范教育” 到“ 教師教 育” 的轉型[ J ] ,  
高等師 范教 育研 究, 2 0 0 1 , ( 6 ) .  

[ 1 O ]中繼亮, 李瓊 . 從 中小學教師的知識狀況看師  范教育的課程改革[ J ] . 課程? 教材? 教法, 2 0 0 1 , ( 1 1 ) .   [ 1 1 ] 張樂天 . 我 國師 范院校布局結構調(diào)整相 關 問   題的探討 [ J ] . 高等師范教 育研 究, 2 0 0 1 , ( 6 ) .   [ 1 2 】黃崴 . 建 立以市場為取向的多元開放型教 師   教 育體制[ J ] . 現(xiàn)代教育論叢, 2 0 0 1 , ( 2 ) .   [ 1 3 ]桑鏞炳 . “ 重心后 移” : 師范教 育改革 的必 然選  擇[ J ] . 教 育發(fā)展研究, 2 0 0 3 , ( 1 ) .   [ 1 4 ] 傅樹京 . 建立 P D S : 教師教 育與基礎教 育共 同   改革的策略 [ J ] . 教育發(fā)展研究, 2 0 0 3 , ( 1 ) .  

脫產(chǎn)進修 、 在職進修 、 自主學習、 自主探究 、 教育實驗 、 行 
動研 究等 ) 的 同時 , 倡 導和 推廣 “ 以校 為 本” 的教師 培 訓! 式, 以切實 提高 教師 的專 業(yè) 知識 , 由此 , 進 一步 建立 教 師  培 訓 的共 享 資源 , 具體包括 : 圖 書 資料 資源 、 網(wǎng) 絡 數(shù) 據(jù)庫  資源 、 教師培 訓 的師 資 資源 以及 教師 培 訓的 硬件 資 源 ( 如  計 算機 、 互聯(lián) 網(wǎng) 、 其 三電化 教育 及遠 程 教育 設施 和 固定 的 

培訓場所等) . 共 享資源建設是教師培訓得 以實施 和取 
得 良好 效果 的基 本 保障 .   第八 , 給 高等 師范 院校 以更多 的辦 學 自主權 , 使 它們 

1 J r o b l e ms   a n d   S o l u t i O I l S  
— —

H i g h e r   N o r m a l   E d u c a t i o n   i n   C h i n a   f r o m   t h e   V i e w   o f t h e   n d s   o f T e a c h e r s ’E d u c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b r o a d   C AO   C h e n g— —g a n g   .  

( E d u c a t i o n   D e p a r t m e n t , W e s t e r n   C h o n g q i n g   U n / v e m/  ̄, Y o n g c h u a n   C h o n a q  ̄ g   4 0 2 1 6 8,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a r t i c l e   a n a l y z i n g   a n d   d e b a t i n g   t h e   t r e n d s   o f   t e a c h e r s ’ e d u c a i t o n   De v e l o p me n t   a b r o a d, s e l f —e x a mi n e s   t h e   e x t a n d   p r o b l e ms   i n   h i g h e r   n o r ma l   e d u c a t i o n   i n   C h i n a, p u t i t n g   f o r w a r d   t h e   s u g g e s i t o n s   o f   r e f o r mi n g   wa y s   t h r o u g h   c o mb i n i n g   he t   n a t i o n a l   c o n d i i t o n s .   Ke y   wo r d s : t e a c h e s’ r e d u c a t i o n ;n o r ma l   e d u c a t i o n ;p r o b l e ms ;s o l u t i o n s  

7 9  


更多搜索:問題和出路——從國外教師教育發(fā)展趨勢看我國高等師范教育


  本文關鍵詞:問題和出路——從國外教師教育發(fā)展趨勢看我國高等師范教育,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55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255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342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