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工資制下大學教師績效非倫理風險及其規(guī)避策略
本文選題:績效工資制 + 績效測量性; 參考:《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測量性與替代性是績效工資制的理論基礎。大學教師績效有限可測性與不同水平績效間的不可替代性給大學績效工資制的實踐帶來了挑戰(zhàn)?冃ЧべY制會導致大學教師績效目的偏差、績效行為偏差和職場人際偏差等績效非倫理問題,削弱大學教師的倫理動機而加劇各類有違職業(yè)倫理的行為?冃Э己藘(nèi)容的兩維設計、績效考核目的的差異取向和薪酬兌現(xiàn)模式向投資模式的轉換,是干預大學績效工資制績效非倫理風險的有效策略。
[Abstract]:Measurement and substitution a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erformance pay system. The irreplace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mited testabil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performance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performance has brought challenges to the practice of performance pay system. Performance pay system will lead to college teachers' performance goal deviation, performance behavior deviation and workplace interpersonal bias and other non-ethical performance issues, weakening the ethical motiv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exacerbating all kinds of behaviors that are contrary to professional ethics. The two-dimension design of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content, the different orient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purpos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salary reaping mode to the investment mode are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interfere with the non-ethical risk of the performance pay system performance of the university.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0972016)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1YJC630296) 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教育部青年專項基金項目(EEA120356)
【分類號】:G647.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廖建橋;文鵬;;知識員工定義、特征及分類研究述評[J];管理學報;2009年02期
2 楊小敏;;學術不端行為的經(jīng)濟邏輯[J];復旦教育論壇;2010年06期
3 趙書松;廖建橋;;高校教師技術職務等級評審的理論模式對比分析——能力與社會資本視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4 張桂平;廖建橋;劉文興;;科研收益預期對高校教師非倫理行為的作用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5 毛錦茹;張博文;;大學、大學教育與大學教師——讀張維迎《大學的邏輯》有感[J];教學研究;2009年05期
6 張光進;廖建橋;初浩楠;;理論研究水平的非正式認可度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7年05期
7 殷進功,汪應洛;職稱評審中教學、科研績效評價的替代性實證研究[J];科研管理;2005年03期
8 杜旌;;績效工資:一把雙刃劍[J];南開管理評論;2009年03期
9 吳培冠;陳婷婷;;績效管理的取向對團隊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9年06期
10 趙君;廖建橋;張永軍;;科研不端行為的維度與測量[J];科學學研究;2012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宗發(fā);從電力企業(yè)職工素質狀況看企業(yè)職工教育培訓工作[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2 李文勝;;縣級供電企業(yè)人才隊伍培養(yǎng)淺探[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劉艷麗;;基于.NET平臺的電力營銷管理信息系統(tǒng)架構設計[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5期
4 蘇國紅,楊善祥;高校教師創(chuàng)造力保持與激勵機制初探[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5 張俊霞;;企業(yè)內(nèi)部控制制度理性思考[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6年08期
6 胡寧;侯軍岐;;我國中小型種子企業(yè)績效考核體系——以河南敦煌種業(yè)新科種子有限公司為例[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6年22期
7 方承武,于淳;從思科公司看企業(yè)招聘工作對外部環(huán)境的適應[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方承武,徐虹;管理理論的演進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9 季愛華;國有企業(yè)經(jīng)營者實行年薪制的價值技術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趙曉生;;以人為本是企業(yè)發(fā)展的靈魂[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賴俊明;;當前我國創(chuàng)新人才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A];創(chuàng)新驅動與首都“十二五”發(fā)展——2011首都論壇文集[C];2011年
2 吳紹宏;蕭鳴政;蘇婉玲;梁麗珊;梁鳳珊;;澳門中小型飲食業(yè)人力資源問題之實證研究[A];區(qū)域人才開發(fā)的理論與實踐——港澳臺大陸人才論壇暨2008年中華人力資源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何樂觀;;我國林業(yè)系統(tǒng)人力資源管理狀況研究[A];北京人才交流協(xié)會2000、2001、2002年獲獎優(yōu)秀學術研究成果匯編——人才市場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C];2003年
4 劉金成;;政府所屬人才服務機構發(fā)展模式探索[A];北京人才服務行業(yè)協(xié)會2003、2004、2005年獲獎優(yōu)秀學術研究成果匯編——人才市場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第二集)[C];2006年
5 張騰;;西歐中世紀大學教師的角色及啟示[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孫寧;;淺談對項目部人才的激勵問題[A];貴州工程項目管理論文集[C];2006年
7 苗宏慧;孫乃紀;;以“雙階梯理論”為導向的業(yè)務支撐部門人力資源開發(fā)——以吉林移動業(yè)務支撐中心為例[A];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8 劉萬軍;;軍事人力資源再開發(fā)的社會價值[A];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9 韓靜;;民辦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開發(fā)的實現(xiàn)機制[A];拓展與深化——全國民辦高校圖書館與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葉明;黎毅敏;;人力資源管理評價體系構建研究——基于公共組織的視角[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漆振光;新時期我國競技武術人才資源開發(fā)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仉巍;我國司法機關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宋美麗;我國東部地區(qū)農(nóng)村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趙書松;動機視角的績效考核對員工知識共享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文鵬;轉型背景下企業(yè)績效考核目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楊廷鈁;知識員工自我管理內(nèi)容結構及其相關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7 國秋華;我國傳媒學習型組織建設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8 宮漫;中國城市化進程中人地資源利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9 鄭賽瑩;吉林省人才資源開發(fā)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王燕華;大學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嘉;松原市供熱公司管理人員戰(zhàn)略性薪酬管理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2 許春慧;公共再就業(yè)培訓研究——以廣西為例[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王代誠;農(nóng)信社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4 張海明;種業(yè)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5 楊微;WZ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付憲杰;我國民辦高等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7 王立乾;檢察官履職考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8 閆爽;錦州石化熱電公司員工激勵方案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9 徐海燕;基于崗位評價的星級酒店薪酬設計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許麗麗;SSYMB擴建木漿項目中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正宇,杜紅;績效管理實踐之關鍵問題探析[J];商業(yè)研究;2003年07期
2 楊杰,方俐洛,凌文輇;尋找真正意義的知識工作者[J];中國人才;2002年08期
3 孫繼偉;論知識工作者和知識工作的改進[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4 周二華;趙書松;;我國研究型高校人才環(huán)境及其監(jiān)控系統(tǒng)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5 趙琛徽;知識員工雇傭管理模式研究——基于SHRM的分析[J];中國工業(yè)經(jīng)濟;2004年08期
6 唐炎華;石金濤;;我國知識型員工知識轉移的動機實證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7年01期
7 Dean Tjosvold,粟芳,萬潔平;合作與競爭理論的實驗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8 呂福新;顧姍姍;;心理所有權與組織公民行為的相關性分析——基于本土企業(yè)的視角和浙江企業(yè)的實證[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9 常亞平;蔣音播;閻俊;;基于組織因素的高校學術不端行為影響因素的敏感性分析[J];管理學報;2009年02期
10 王惠;淺談職稱對企業(yè)管理的作用[J];華北電業(yè);1999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恩華;學術越軌與大學學術管理[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麗;;對高?冃ЧべY改革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6年S4期
2 陳玉萍;;高校收入分配制度中的績效工資初探[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08年01期
3 吳新珍;;高校教師績效工資模式與特點[J];江蘇高教;2010年01期
4 李建英;何學偉;;關于高校實施績效工資的思考[J];現(xiàn)代商業(yè);2010年06期
5 孫軍;;高?冃ЧべY實施策略[J];人民論壇;2010年14期
6 韓東林;;地方教學研究型大學績效工資改革思路——以A大學為例[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7 怡煒;;我國公立高校教師績效工資改革初探[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年12期
8 蘇劍峰;;高校績效工資思考與模型設計[J];人力資源管理;2011年02期
9 李玉松;;地方高?冃ЧべY制度改革的初步思考[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年07期
10 楊秋紅;;高校的績效工資制度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11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孟衛(wèi)青;;教師績效工資制實施中的若干關鍵問題——基于國際比較的分析[A];2010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孫少芹;中國高校教師實施績效工資制問題探析[D];吉林大學;2011年
2 王習文;我國高校實行績效工資制的可行性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6548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86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