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師范教育論文 >

蛋白質(zhì)研究技術實驗課教學及改革

發(fā)布時間:2018-01-19 16:01

  本文關鍵詞: 實驗課 教學 改革 內(nèi)容和評價 蛋白質(zhì)研究技術 出處:《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年3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蛋白質(zhì)研究技術是醫(yī)學、藥學、生物技術和生物制藥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程,也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一門課程。蛋白質(zhì)研究技術的實驗課是這門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實驗課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極大地影響著這門課質(zhì)量的好壞。在總結蛋白質(zhì)研究技術實驗課教學特點的基礎上,加強教師團隊建設,使教學內(nèi)容具有連貫性和連續(xù)性,改變了常規(guī)課時制,讓學生參與到實驗準備中。經(jīng)過實踐發(fā)現(xiàn),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Abstract]:Protein research technology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medical,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and biopharmaceutical majors. The experiment course of protein research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cours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grea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is course.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protein research technology experiment cours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It makes the teaching content consistent and continuous, changes the regular class time system, and lets th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experiment preparation. Through the practice, it is found that these reform measures have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Arous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stimulate students' creativity.
【作者單位】: 第四軍醫(yī)大學藥學院生物制藥學教研室;
【分類號】:Q503-4;G642
【正文快照】: 生物工程是應用生物科學和工程學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劑的作用,將物料加工提供產(chǎn)品或用以為社會服務的技術,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fā)酵工程和酶工程。生物工程技術是一門涉及領域寬、覆蓋范圍廣、技術性強的新技術,是現(xiàn)代生物學發(fā)展與相關學科交叉融合的產(chǎn)物[1]。蛋白質(zhì)研究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朱旭芬;趙小立;張銘;;基因工程實驗課程的建設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6年03期

2 郭春;張利寧;孫汶生;馬春紅;高立芬;劉素俠;王曉燕;石永玉;;開好基因工程實驗課,提高研究生科研技能[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7年04期

3 吳大暢;姜濤;張翠麗;鄒向陽;孫明忠;臧師竹;辛毅;;生物技術專業(yè)生命科學自主實驗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年32期

4 朱繼洲;胡奈賽;王汝文;柯大鋼;;為青年教師發(fā)展指路引航[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春曉;高政權;;高;蚬こ探虒W改革現(xiàn)狀[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1年09期

2 魏麟;劉勝貴;付明;鄒娟;向孫軍;牛友芽;;基因工程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探析[J];懷化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3 袁懷波;羅建平;江力;石瑋;;生物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實踐[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9年03期

4 張銳;王彥芹;應璐;鄧芳;張春燕;;“基因工程”重點課程建設思考[J];科技信息;2013年34期

5 邢萬金;扈廷茂;;本科基因工程大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和體會[J];生物學通報;2007年02期

6 郭春;張利寧;孫汶生;馬春紅;高立芬;劉素俠;王曉燕;石永玉;;開好基因工程實驗課,提高研究生科研技能[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7年04期

7 劉新瓊;王春臺;張向明;;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實驗模塊化教學新模式[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年05期

8 穆虹;易繼財;姚涓;;基因工程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教學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年07期

9 朱旭芬;張銘;徐程;吳根福;楊志堅;;生物技術技能訓練課程的建設與探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年10期

10 郜剛;李卉;智艷平;薛珍;;基因工程實驗課程改革探析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郭濱;婁慧玲;吳燕華;喬守怡;盧大儒;;基因工程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A];中國遺傳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2009-2013)[C];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道立;;強化精品課程建設 注重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年04期

2 財音青格樂;楊冬;劉士望;張爽;劉琳;;基因工程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實踐[J];化學工業(yè)與工程;2005年S1期

3 朱旭芬;趙小立;張銘;;基因工程實驗課程的建設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6年03期

4 楊玲;沈海龍;;談高校實驗教學的綜合創(chuàng)新性實驗設計[J];教書育人;2010年06期

5 周云;王玨;曹冬冬;;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及長效機制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6 朱繼洲;;建設一流研究型大學必須重視青年教師的教學發(fā)展[J];中國大學教學;2013年04期

7 王洪振;郝錫聯(lián);周曉馥;;生命科學“四層次”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3年07期

8 茅衛(wèi)鋒;殷玉玲;陳楊;辛毅;;生命科學專業(yè)本科生Seminar教學模式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年43期

9 王國軍;;轉型社會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探析[J];理論觀察;2014年02期

10 王軍輝;李月婭;羅建平;余順火;;基礎生物學實驗開放式教學改革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第四屆紀念曹天欽蛋白質(zhì)研究國際研討會召開[J];生命的化學;2011年01期

2 劉素玲;蛋白質(zhì)研究近況與發(fā)展[J];河北職工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3 朱虹光;;顯微捕獲分離技術在分子生物學和蛋白質(zhì)研究中的應用[J];微生物與感染;2006年02期

4 ;第二屆全國“跨學科蛋白質(zhì)研究”學術討論會(第一輪通知)[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07年10期

5 ;第二屆全國跨學科蛋白質(zhì)研究學術討論會在山東省煙臺市召開[J];生命的化學;2008年06期

6 昌增益;;第二屆全國跨學科蛋白質(zhì)研究學術討論會在山東煙臺成功舉行[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08年08期

7 ;關于盡快成立國家層面以科學家為主的“蛋白質(zhì)研究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建議[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9年05期

8 ;繼往開來 打造蛋白質(zhì)研究國家基地[J];中國基礎科學;2009年06期

9 張友尚;;蛋白質(zhì)研究向何處去?[J];生命的化學(中國生物化學會通訊);1984年06期

10 王家槐;;把蛋白質(zhì)研究與核酸研究結合起來[J];生命的化學(中國生物化學會通訊);198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第二屆全國“跨學科蛋白質(zhì)研究”學術討論會日程安排[A];第二屆全國“跨學科蛋白質(zhì)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8年

2 李勇超;曾宗浩;;約化密度和蛋白質(zhì)研究中的原子對勢能[A];第十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3 王志珍;;前言[A];第二屆全國“跨學科蛋白質(zhì)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8年

4 孫波;唐琳;汪啟勝;徐春艷;孫麗華;黃勝;顧弈君;王思勝;劉科;張榮光;何建華;;蛋白質(zhì)研究上海設施蛋白質(zhì)微晶體結構線站建設進展[A];第四屆中國結構生物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5 成蘭英;王梅;;油菜籽發(fā)泡性蛋白質(zhì)研究[A];第十一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暨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摘要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記者 李大慶;中科院加強蛋白質(zhì)研究平臺建設[N];科技日報;2010年

2 記者 楊念明;國家蛋白質(zhì)研究項目在漢啟動[N];湖北日報;2008年

3 特約記者 鄧國軍;我國啟動蛋白質(zhì)研究重大項目[N];中國化工報;2008年

4 潘文;我國蛋白質(zhì)研究覆蓋生命科學創(chuàng)新關鍵點[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5 記者 徐瑞哲;蛋白質(zhì)研究上海項目奠基[N];解放日報;2009年

6 新華社記者 曲國斌;日本向蛋白質(zhì)研究發(fā)起挑戰(zhàn)[N];科技日報;2002年

7 計光輔;醫(yī)用蛋白質(zhì)研究開發(fā)方興未艾[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8 記者 李天舒;我國基因與蛋白質(zhì)研究取得階段進展[N];健康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耿挺 實習生 劉瑩;冷凍電鏡:搭建從細胞到原子的橋梁[N];上?萍紙;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崔艷芳;液體高分辨核磁共振在蛋白質(zhì)研究中的方法及其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物理與數(shù)學研究所);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費漲;抗體結合位結構比對技術的研究和實現(xiàn)[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44485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4485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280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