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南京師范大學》 2008年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研究
顧衛(wèi)星
【摘要】: 新課程標準對高中歷史課程目標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落實新課程標準是實施新課程的關鍵,其途徑是將課程目標轉化為具體的、可操作的課堂教學目標,并由師生通過教學目標的達成而最終實現(xiàn)課程目標。因此,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得是否合理,直接關系著整個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 但反思我們的教學實踐,在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上,卻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如:有人認為新課程改革提倡開放性教學,因此不應該有什么具體性目標;有人認為課堂教學目標應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自然地生成,不應該強調預設目標;還有人認為新課標下的教學目標設計就是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都要與三維目標一一對應;而更多的教師則是對教學目標設計無所適從,從而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存在種種問題:有的籠統(tǒng)、不全面;有的缺乏層次、整體性;有的僵化、缺乏生成性;有的淡化目標,甚至沒有目標;有的目標表述不科學等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阻礙了課程改革的進行。 基于對上述問題的深入反思,本文在案例樣本分析、調查、訪談的基礎上,歸納了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問題的表象特征,進而詳細分析了問題產生的種種原因,然后又結合具體案例,運用新的理念和教學目標設計的理論與技術,提出了新課標下確立歷史課堂教學目標的具體方法和策略,最后針對目標設計中的問題及其成因,就如何走出誤區(qū),提出在目標設計中應注意的主要問題。 本文就“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問題進行探討,試圖解決當前教學目標設計上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為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目標設計提供一個理論與實踐的參考,為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提供一個有利條件,為最終實現(xiàn)課程改革的目標,把學生培養(yǎng)成高素質的人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G633.5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6條
1 王國英;高中歷史“學案導學”模式下的預設與生成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杜昊;高中歷史人物評說“唐太宗”的教學設計[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武衛(wèi)琴;農村化學教師教學目標設計的調查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4 王蔚;課堂教學目標深化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5 王彩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6 席利紅;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能力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國平;關于教學目標的設計[J];常州師專學報(社科版);2002年01期
2 彭思云;中學歷史教學中設計教學目標的幾項原則[J];桂林市教育學院學報(綜合版);1999年02期
3 張洪高;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整合[J];基礎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4 楊斌;新課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策略的探討[J];教學研究;2005年03期
5 梁勵;略論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形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6 白仁莉;科學的教學目標對教學效果的影響[J];教學與管理;2004年33期
7 周友士;淺談課堂教學目標的設立[J];教學與管理;2005年06期
8 丁相平;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思路和技術[J];教學與管理;2005年13期
9 袁麟如;教學目標的制定和展示[J];教學與管理;1997年10期
10 王國華,林祖榮;課堂教學目標探究[J];教學與管理;1998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婷;;大學生理想人格與積極動控素質[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萬增奎;教育行動研究的構思與設計[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3 朱勤羅,李金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火山地震中的應用[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4 王家正,楊世國,李偉,郭世平,朱廣化;新課程理念與數(shù)學教學實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5 邵忠德;丁榮錦;李健;;高中生化學學科素質發(fā)展評價體系的構建[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6 王傳兵;;初中地理教師結構特征及專業(yè)化發(fā)展策略——基于安徽省合肥市十所學校調查現(xiàn)狀分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7 孫麗;;立足現(xiàn)代教育理念 在課堂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8 陳克軍;;創(chuàng)新高職生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9 劉彬;;關懷生命:我國教師生存現(xiàn)狀的實證研究[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10 唐紅萍;陳楓;;學分制條件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瑞復;;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理論與實踐初探[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2 徐云鴻;;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原則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弭金玲;;從理念認同、模式構建走向科學教育設計——天津中學科普志愿者隊伍建設三部曲[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21分會場-科普人才培養(yǎng)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何偉玲;;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策略[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5 焦蓓蓓;;中小學數(shù)學銜接的有效方法——淺議有軌嘗試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6 吳心平;;教師首先應該重視語音的學習與提高[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7 伊秀蓮;;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生物教學中的嘗試與思考[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8 梁春怡;;初中生物新教材的教學實踐與思考[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9 朱旭南;;關注人文,彰顯個性——淺談研究性學習對高中歷史教學的要求[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10 童美玲;;與時俱進,拓展地理教學新思路[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向永;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教學論本土化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文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蔣馨嵐;傳統(tǒng)與超越:師范生免費教育制度的價值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王天平;追尋完整的人[D];西南大學;2011年
6 張昆;滲透數(shù)學觀念的教學設計方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皮軍功;幼兒生活教學論[D];西南大學;2011年
8 曾瑋;新課程地理學科高考試題命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尹偉;道德量化評價的反思與超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賴秀龍;區(qū)域性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丁春蓮;A、B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1)的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嚴艷琳;高中新課程四要素耦合評價的探究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農郁祺;市場導向下高職學生就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馬秋萍;乒乓球運動的特點及教育價值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影;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地理課堂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丹;基于任務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何淼;思想政治新課程與思想政治教師的繼續(xù)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倪萍;高中思想政治課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建設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唐愛琴;高一文言文課堂教學的銜接與具體做法[D];蘇州大學;2010年
10 鞠霞;高中化學“學困生”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吳炳來;淺談教學目的確定之依據[J];安徽教育;2000年12期
2 郭翠菊;;論預設與生成并重的課堂教學目標特性[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3 李春生;蘇聯(lián)關于課堂教學類型的新研究[J];外國教育動態(tài);1983年03期
4 蘭英;當代國外教師教學思想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5 張朝珍;;國外教師臨床教學決策思想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6 常洪;試論唐太宗的用人方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0年04期
7 樊立勇;;復習課的課型和教學要求[J];成才之路;2008年08期
8 楊關志;歷史新課程教學目標設計的基本原則[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9 王延玲,呂憲軍;論教學目標設計理論與實踐的應用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2004年01期
10 林培英;;課程標準、教材與教學關系的再認識[J];地理教育;200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陳秀珍;;農村小學教師課堂教學設計能力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2002年度師范教育研究優(yōu)秀成果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本報記者 趙小雅;[N];中國教育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谷秀娥;科學課程目標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1年
2 劉瑜;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下的高中歷史教學設計[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3 陳實;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中學地理教學設計[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4 占豐菊;課堂教學中教師互動性決策的初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黃桂芬;高中地理教學策略初探[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6 黃銀濤;情感教育與高中歷史教學目標[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7 吳名海;高中生數(shù)學練習低效率的成因和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潘偉華;新課程體系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問題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王樹華;中學地理課型與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楊艷霞;高中歷史“學案”教學模式探討[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二級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王鳳鳳;初中歷史學案教學的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鵬;基于史料探究的學案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鐘啟泉;概念重建與我國課程創(chuàng)新——與《認真對待“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1期
2 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5期
3 辛濤,申繼亮;論教師的教育觀念[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4 彭海蕾;我國教學設計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甘肅社會科學;2001年03期
5 路紅;;歷史教學與人格教育[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6 隋允康;素質教育隨筆[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7 梁勵;略論歷史教學中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形成[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8 李英;體驗:一種教育學的話語——初探教育學的體驗范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12期
9 何劍明;世界史與中國史銜接教學中的智能培養(yǎng)[J];課程.教材.教法;1988年06期
10 趙德成;新課程實施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評價[J];課程.教材.教法;2003年09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姬升果 ,王云峰;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預設與生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5年Z1期
2 吳萬政;呼喚課堂教學的返璞歸真[J];吉林教育.現(xiàn)代校長;2005年03期
3 郭輝;;淺談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年01期
4 胡文續(xù);;如何進行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J];考試周刊;2009年04期
5 龔海平;;課堂教學目標的合理設定與有機達成[J];江蘇教育;2009年34期
6 王曉;;芻議健美操課堂教學[J];大眾文藝;2010年01期
7 ;優(yōu)化教學目標 提高教學質量[J];老年教育(老年大學);2010年02期
8 鄭娟;;符合學科性質,尊重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科學制定語文課堂教學目標[J];四川教育;2011年01期
9 丁肖忠;;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08期
10 賈建民;;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克勤;;對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思考[A];中國化學會第三屆關注中國西部地區(qū)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姬智明;;善教善導,滲透綜合——從《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的教學淺談高中歷史如何進行綜合教學[A];葉圣陶德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姚國平;;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中顯性與隱性結合問題的探討[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4 徐小明;;關于高中歷史情境教學法存在問題的思考[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趙三再;;對陶行知先生提倡“藝友制”的思考[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7年
6 盧國光;;新課程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7 朱旭南;;關注人文,彰顯個性——淺談研究性學習對高中歷史教學的要求[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8 寧世明;;淺議“研究性學習”中高中歷史教師的作用[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9 鄧華;涂彬;;新課程化學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策略思考[A];中國化學會第三屆關注中國西部地區(qū)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10 林品華;;中學圖書館與“新課改”[A];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蘭州市第七十一中學 王穎肅;[N];甘肅日報;2008年
2 王惠芳陸豐林啟恩紀念中學;[N];汕尾日報;2009年
3 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陶火應 李建彬;[N];湖北日報;2010年
4 江蘇省濱?h八灘中學 洪兆榮;[N];學知報;2010年
5 靜海一中 李文江;[N];天津教育報;2010年
6 蒼溪縣五龍中學 徐恒;[N];廣元日報;2010年
7 湖南省益陽市十六中 曹靖波;[N];學知報;2011年
8 四川省自貢市第十四中學 王波;[N];學知報;2011年
9 天水市第八中學 郭小紅;[N];甘肅日報;2011年
10 法庫高中 張楠 陳洪靜;[N];學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閆艷;課堂教學目標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顧衛(wèi)星;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2 王彩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3 宋月建;基于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反思教學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永帥;新課程下高中歷史發(fā)展性學生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韓冬雷;論高中歷史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的實施策略[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常瓊;史學新范式在高中歷史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7 徐太陽;高中歷史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8 劉慶敖;對話性高中歷史課堂構建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碧珍;高中歷史研究性學習的構思[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10 柳倩;高中歷史新課改教學設計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613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6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