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課堂教學心理契約量表的編制
本文關鍵詞:高校課堂教學心理契約量表的編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編制高校課堂教學心理契約量表。方法:采用文獻研究法、開放式調查收集項目;選取在校本科生為被試,發(fā)放和收回有效問卷287份、396份、122份,分別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結果:①編制了由23個項目組成,包含現實責任、發(fā)展責任和自我教育責任三個維度的高校課堂教學心理契約學生分量表。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700,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44。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所提取的3個因素擬合較好。高校課堂教學心理契約學生分量表得分與師生關系存在顯著相關。②編制了由25個項目組成,包含現實責任、發(fā)展責任、培養(yǎng)發(fā)展能力的責任、管理責任四個維度的高校課堂教學心理契約教師分量表。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579,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53。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所提取的4個因素擬合較好。高校課堂教學心理契約教師分量表得分與師生關系存在顯著相關。結論:高校課堂教學心理契約學生分量表和教師分量表信效度較高,符合測量學的指標要求,可以作為高校課堂教學心理契約的測量工具。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內蒙古民族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關鍵詞】: 高校課堂教學 心理契約 師生量表
【基金】:通遼市與內蒙古民族大學市校合作項目《通遼市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銜接與貫通研究》(SXYB2012131)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心理契約的概念最早由Argyris提出,并用“心理工作契約”(Psychological Work Contract)來描述“員工與其工頭之間的關系,以及對這種關系含而未宣的理解”[1]。之后,Levinson等對心理契約的概念進一步擴展和定義,認為心理契約是“未書面化的契約”(Unwritten Contract),主要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蔡毅強;;從教師期望到師生和諧共振——論高校師生心理契約的達成[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2 陳加洲,凌文輇,方俐洛;組織中的心理契約[J];管理科學學報;2001年02期
3 付慧娥;鄧新洲;郭昕;;高校師生關系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4期
4 聶延慶;;高校師生心理契約模型的構建與維護[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9年07期
5 王耘,王曉華;小學生的師生關系特點與學生因素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年03期
6 鄒泓;屈智勇;葉苑;;中小學生的師生關系與其學校適應[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鄒泓;李彩娜;;中學生的學業(yè)行為及其與人格、師生關系的相關[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2 覃艷華,曹細玉;心理契約——知識型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石[J];商業(yè)研究;2004年12期
3 周莉,蒲勇健;非契約式承諾的契約化——民企內部勞資雙方信用機制設計的博弈分析[J];商業(yè)研究;2004年23期
4 吳志明;武欣;;組織公民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的創(chuàng)新[J];商業(yè)研究;2006年07期
5 李成江;嚴效新;;企業(yè)員工心理契約動態(tài)管理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6年20期
6 張欣瑞;李晉生;;顧客品牌心理契約:品牌資產的心理源泉[J];商業(yè)研究;2009年11期
7 沈軼璐;;變革中的雇傭關與心理契約研究綜述[J];才智;2010年08期
8 馬國華;;從心理契約角度探討大學生志愿者激勵機制研究[J];才智;2011年18期
9 李維;;心理契約:編輯出版管理的現代視域[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8年08期
10 王敏;;構建我國高校教師管理中的“心理契約”模式[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勃琳;邢寶學;李占強;;基于心理契約的雇員關系資本研究[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2 羅小燕;;心理契約在酒店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綜述[A];第十一屆全國經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文;組織內社會交換對工作產出作用機制的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2 侯景亮;基于心理契約的施工項目團隊成員激勵及目標實現的實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3 鄭文智;民營企業(yè)雇主社會責任管理實證研究[D];華僑大學;2011年
4 徐巖;企業(yè)組織演化的隨機突變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5 蒙宇;核心競爭力與金融企業(yè)文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3年
6 宋安平;商業(yè)銀行核心競爭力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7 申學武;心理契約違背及其干預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8 劉鳳霞;營銷人員聘用管理模擬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9 朱業(yè)宏;人力資源能本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10 王慶燕;組織社會化過程中的新員工信息尋找行為與心理契約的實證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華;教師期望對小學生人格的影響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郭遜;盲校中學生學校適應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陶逸;基于契約理論的網絡組織協調控制機制與模型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趙春蘭;基于心理契約的知識型員工激勵模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張金麗;;瘓F員工職業(yè)生涯管理方案設計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孫峰;心理契約對私營企業(yè)員工離職傾向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李維云;基于心理契約理論的旅行社員工流失原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沈軼璐;基于高校外籍教師的心理契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顧曉霞;技術創(chuàng)新人員成就動機與心理契約的關系:領導成員交換的中介作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麗萍;雙重契約視角下的銷售人員薪酬管理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曹威麟;趙利娜;郭江平;;高校師生相互期望與心理契約的演進與調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2 張金山;葉飛霞;;論師德在師生和諧共振中發(fā)展[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7年08期
3 齊玉龍;城市與農村生源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05年04期
4 鄒強;羅木珍;;對當前大學師生關系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7年01期
5 黃桂萍;盧穎;;當代高校師生關系現狀及成因分析——以廣東省高校為分析樣本[J];江西教育;2009年27期
6 曹威麟;董玉芳;田飛;;論心理契約中不可或缺的暗示溝通[J];江淮論壇;2007年02期
7 楊杰,凌文輇,方俐洛;心理契約破裂與違背芻議[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8 肖世民;教育過程中人際交往結構初探[J];唐都學刊;1996年01期
9 林崇德,王耘,姚計海;師生關系與小學生自我概念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1年04期
10 王耘,王曉華;小學生的師生關系特點與學生因素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河北省丘縣幼兒園 尹兆靜;[N];中國信息報;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原,郭德俊;組織中的心理契約[J];心理科學進展;2002年01期
2 李素娟;淺談畢業(yè)生違約中的心理契約問題[J];職業(yè)技術;2004年05期
3 趙立軍,趙守盈;心理契約在私立學校教師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4 陳加洲,方俐洛,凌文輇;心理契約的測量與評定[J];心理學動態(tài);2001年03期
5 楊金國;教師管理的新視角——心理契約[J];河北工程技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6 袁小平;從一則案例分析來談心理契約的管理[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5年01期
7 陳加州,凌文輇,方俐洛;心理契約的內容、維度和類型[J];心理科學進展;2003年04期
8 丁健;;心理契約理論研究綜述[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9 程丹丹;;心理契約組織行為與和諧社會[J];科學之友(B版);2007年09期
10 黃玉清;;論心理契約在學校組織中的構建手段與途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陳加洲;方俐洛;凌文輇;;心理契約的概念界定與量表建構[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2 吳麗麗;段煒;;心理契約研究綜述[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付海賓;王明輝;;理念型貨幣:心理契約中第三種交換[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于海濤;李永鑫;趙國祥;;企業(yè)員工心理契約與離職傾向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石晶;崔麗娟;;免費師范生職業(yè)認同心理契約的內容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金超;;武警戰(zhàn)士心理契約、領導風格與團體聚力的關系凝[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肖璽;鄧健;;高校師資管理中“心理契約”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杜學禮;劉永芳;;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如何運用心理契約[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瑩;基于心理契約的國有企業(yè)員工工作倦怠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怡燃;心理契約破壞、工作價值觀與職場偏差行為之間的關系[D];河南大學;2010年
3 馮驥;員工心理契約、幸福感與工作績效關系模型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4 曾斌;心理契約、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的關系實證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5 楊碩;個人—組織契合度、心理契約、組織公民行為之間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林麗華;教師心理契約、工作滿意度與自尊的狀況及其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7 諸葛相麗;高校師生心理契約學生性別差異及其履行程度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8 趙松楠;我國科級以下公務員心理契約問題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0年
9 虞迎新;心理契約視角下刑警激勵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10 李鵬;應屆畢業(yè)大學生心理契約問卷的編制及維度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高校課堂教學心理契約量表的編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967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396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