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論的cMOOC學習者學習過程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14 01:57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變革著知識的生長、進化和傳播方式,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已經不適應未來社會的變化,進而呼吁一種新型的面向未來的學習方式。基于聯通主義學習理論的c MOOC課程旨在探究面向復雜的不斷變化領域的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為了研究這一學習方式,更深入了解c MOOC學習者的學習過程,為互聯網時代的學習變革做好準備,本文將以扎根理論為方法論指導,對我國第一門c MOOC課程——《互聯網+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對話》的6位結課者進行深度訪談,利用NVivo12軟件對訪談內容進行整理、編碼和分析,對c MOOC學習者學習過程進行分析。研究表明,初始學習動機影響學習者進入學習,交互是學習過程的核心,發(fā)展是交互的結果,在持續(xù)意愿的影響下交互-發(fā)展不斷反復、循環(huán)遞進。通過對c MOOC學習者學習過程的分析,進一步驗證了聯通主義學習理論的核心觀點——知識存在于多樣化的連接中;交互是聯通主義學習的核心和關鍵,交互促進個體的發(fā)展;聯通主義學習對c MOOC學習者的要求較高,同時也是對面向快速發(fā)展領域知識的學習方式的探索。在文章最后的總結中,作者指出基于聯通主義學習理論去變革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呼吁在傳統(tǒng)的學校教...
【文章來源】:中國遠程教育. 2019,40(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2 頁
【部分圖文】:
筆者了解到一些訪談者會因為學習和工作太忙而沒有時間一直圖2cMOOC學習者學習過程流程圖更持久
知識,在交流的過程中主動添加個體感興趣的學習者進行一對一的深入交流,又會促進對某個問題深層次的思考和學習,通過添加學習者逐漸形成個性化的學術交流圈,從有目的地建立連接到形成社交網絡,促成更大范圍內有目的的學術討論和交流,這又會將對某個話題的學習引向更深層次,通過討論交流又會促成新的觀點和想法的產生,每個個體的觀點和想法又會影響其他學習者知識的更新和發(fā)展。此外,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個體能夠不斷接收到新的資源,存儲和更新自己的資源庫,并在其他學習者有需要時及時分享資源,長此以往,圖3NVivo12軟件中對訪談資料進行“詞云”分析的結果07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互聯網+教育”的知識觀:知識回歸與知識進化[J]. 陳麗,逯行,鄭勤華. 中國遠程教育. 2019(07)
[2]基于扎根理論的MOOC在線深度互動影響因素[J]. 劉艷春,張慶普,李占奎. 開放教育研究. 2017(05)
[3]xMOOC與cMOOC在民族高校的應用比較分析[J]. 袁彥婷,鄧彥斐. 民族學刊. 2015(06)
[4]聯通主義學習的教學交互理論模型建構研究[J]. 王志軍,陳麗. 開放教育研究. 2015(05)
[5]聯通主義學習中教學交互研究的價值與關鍵問題[J]. 王志軍,陳麗.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5(05)
[6]聯通主義學習理論及其最新進展[J]. 王志軍,陳麗. 開放教育研究. 2014(05)
[7]關聯主義的網絡學習觀及cMOOC實踐發(fā)展研究[J]. 劉菊. 中國電化教育. 2014(06)
[8]從聯通主義到MOOCs:聯結知識,共享資源——訪國際知名教育學者斯蒂芬·唐斯[J]. 胡藝齡,顧小清. 開放教育研究. 2013(06)
[9]cMOOC與xMOOC的辨證分析及高等教育生態(tài)鏈整合[J]. 韓錫斌,翟文峰,程建鋼.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3(06)
[10]在線教育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及產品設計研究[J]. 潘雪峰,張宇晴,毛敏,崔鶴. 科技和產業(yè). 2013(08)
博士論文
[1]MOOC學習者的持續(xù)參與行為研究[D]. 鄒菊梅.浙江大學 2017
[2]社會化網絡學習行為影響因素研究[D]. 孟召坤.南京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228816
【文章來源】:中國遠程教育. 2019,40(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2 頁
【部分圖文】:
筆者了解到一些訪談者會因為學習和工作太忙而沒有時間一直圖2cMOOC學習者學習過程流程圖更持久
知識,在交流的過程中主動添加個體感興趣的學習者進行一對一的深入交流,又會促進對某個問題深層次的思考和學習,通過添加學習者逐漸形成個性化的學術交流圈,從有目的地建立連接到形成社交網絡,促成更大范圍內有目的的學術討論和交流,這又會將對某個話題的學習引向更深層次,通過討論交流又會促成新的觀點和想法的產生,每個個體的觀點和想法又會影響其他學習者知識的更新和發(fā)展。此外,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個體能夠不斷接收到新的資源,存儲和更新自己的資源庫,并在其他學習者有需要時及時分享資源,長此以往,圖3NVivo12軟件中對訪談資料進行“詞云”分析的結果07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互聯網+教育”的知識觀:知識回歸與知識進化[J]. 陳麗,逯行,鄭勤華. 中國遠程教育. 2019(07)
[2]基于扎根理論的MOOC在線深度互動影響因素[J]. 劉艷春,張慶普,李占奎. 開放教育研究. 2017(05)
[3]xMOOC與cMOOC在民族高校的應用比較分析[J]. 袁彥婷,鄧彥斐. 民族學刊. 2015(06)
[4]聯通主義學習的教學交互理論模型建構研究[J]. 王志軍,陳麗. 開放教育研究. 2015(05)
[5]聯通主義學習中教學交互研究的價值與關鍵問題[J]. 王志軍,陳麗.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5(05)
[6]聯通主義學習理論及其最新進展[J]. 王志軍,陳麗. 開放教育研究. 2014(05)
[7]關聯主義的網絡學習觀及cMOOC實踐發(fā)展研究[J]. 劉菊. 中國電化教育. 2014(06)
[8]從聯通主義到MOOCs:聯結知識,共享資源——訪國際知名教育學者斯蒂芬·唐斯[J]. 胡藝齡,顧小清. 開放教育研究. 2013(06)
[9]cMOOC與xMOOC的辨證分析及高等教育生態(tài)鏈整合[J]. 韓錫斌,翟文峰,程建鋼.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3(06)
[10]在線教育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及產品設計研究[J]. 潘雪峰,張宇晴,毛敏,崔鶴. 科技和產業(yè). 2013(08)
博士論文
[1]MOOC學習者的持續(xù)參與行為研究[D]. 鄒菊梅.浙江大學 2017
[2]社會化網絡學習行為影響因素研究[D]. 孟召坤.南京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22881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322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