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教學方法的思辨與探究
本文關鍵詞:“研究性學習”教學方法的思辨與探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文章通過文獻資料、對比研究、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對研究性學習作了較為深入的思考和辨析。研究性學習教學方法是具有研究性和探索性的一種教學模式或方法。它的出現(xiàn)是為了滿足社會和學生發(fā)展的客觀需求,它有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文章澄清了教育的本質,辨析了研究性學習教學方法和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同之處,剖析了研究性學習的優(yōu)勢,找出了造成教學方法變遷的根源所在,為研究性學習教學方法的應用提供了參考。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關鍵詞】: 研究性學習 傳統(tǒng)教學方法 辨析
【基金】:南京師范大學校青年人才科研培育項目“研究性學習在體育專業(yè)課教學中運用的探討”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0809030)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教育部《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yǎng)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中指出:“改革教學方法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要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薄耙母锕噍斒揭约霸诮虒W中過分偏重講授的教學方法,積極實踐啟發(fā)式、討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其勇;化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2 朱致瑛;歷史新課程與教師角色的轉變[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 桑青松;多元智力理論與研究型課程的開發(fā)與設計[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4 周登嵩,劉海元;重構體育教學原則[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5 趙立;對快樂體育理論與實踐的探討[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6 楊楠;體育教學模式與主體教學淺論[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7 楊國慶;中外體育專業(yè)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比較[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8 陳紅梅,王海雁;關于體育合作學習模式的思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9 馬勇軍;綜合理科課程理解的幾個誤區(qū)[J];濱州師專學報;2002年02期
10 靳玉樂,艾興,陳妙娥;研究性學習:高等教育應提倡的一種學習理念[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3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天明;二十世紀我國教學方法變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張希希;論有效的課堂交往[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李善良;現(xiàn)代認知壓觀下的數(shù)學概念學習與教學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劉承波;信息時代高等學校教學過程的變革及其運行機制[D];廈門大學;2002年
5 盧炳惠;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彭虹斌;課程組織研究——從內容到經(jīng)驗的轉化[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鐘志賢;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董蓓菲;小學語文小班化合作學習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呂林海;數(shù)學理解性學習與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梅珍蘭;研究性課程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2 任淑悅;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初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3 衛(wèi)紅霞;初中化學教學合作學習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蔡旭群;創(chuàng)新教育探微[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5 鄭偉;高中研究型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6 陳東輝;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7 吳品杉;“研究性學習”的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8 朱利霞;我國中小學教學方法的反思與重建[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9 鄭利明;高師化學系課程結構的改革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1年
10 王慧;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建構開放型知識表證系統(tǒng)的教學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先睹為快[J];江蘇教育研究;2011年18期
2 李艷;;研究性學習,助推信息技術教學揚帆遠航——淺談研究性學習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22期
3 王峰;研究性學習的先行者——雷海宗[J];基礎教育;2005年01期
4 許林;;英國:技術整合入課程,服務于研究性學習[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5 白華;;信息技術與研究性學習整合于學習網(wǎng)站的思考[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年08期
6 楊全勝;吳強;;基于網(wǎng)絡輔助教學的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1年03期
7 侯滕菲;陳寶瑯;李忠山;閆長虹;成洪聚;;生理學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優(yōu)勢的對比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11期
8 錢佳宇;;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的比較——對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式學習的反思[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1年08期
9 王曉慶;;在研究性學習中疏導學生的憤怒情緒[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6期
10 王改娜;;利用網(wǎng)絡教學提高教學質量[J];河南教育(下旬);2011年Z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根林;陸建華;;《發(fā)展性心理輔導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策略》課題研究中期匯報[A];全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中期研究報告(一)[C];2004年
2 王敬悅;;研究性學習對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與對策[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3 王敬悅;;研究性學習對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與對策[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陳艷紅;;研究性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影響[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5 謝曉芳;;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踐[A];第三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4年
6 姬智明;;葉圣陶教育思想中的教師地位與研究性學習[A];葉圣陶德育思想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洪明祥;;學生活教育理論 談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節(jié)選)[A];第六期全國陶研骨干培訓班文集[C];2001年
8 銀宗童;;校園網(wǎng)與研究性學習整合的設想[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王麗珍;;基于網(wǎng)絡的本土化研究性學習的優(yōu)勢及模式的探討[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10 王晉川;;研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陳猛;研究性學習:小舞臺上的大精彩[N];齊齊哈爾日報;2011年
2 “以北京鄉(xiāng)土史為載體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課題組;“以北京鄉(xiāng)土史為載體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研究報告[N];中國教育報;2008年
3 曉文;研究性學習成亮點[N];中國教育報;2003年
4 嚴衛(wèi)林;研究性學習豈能越俎代庖[N];中國教師報;2004年
5 霸州市第一小學 韓海平;研究性學習要具有長期性[N];廊坊日報;2005年
6 大連市中山高級中學 張建坤;研究性學習敵不過“急功近利”?[N];中國教育報;2005年
7 “光明視點”記者 宋曉夢 通訊員 方雄 本期策劃 汪大勇 徐可;研究性學習為何遭遇困境[N];光明日報;2004年
8 胡興宏 王潔(作者單位: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研究性學習是一門怎樣的課程?[N];文匯報;2001年
9 通訊員 李寧寧 本報記者 宋曉夢;研究性學習怎樣入課堂[N];光明日報;2001年
10 江蘇省東臺市安豐小學 吳錫龍;研究性學習別進入誤區(qū)[N];中國教育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海瀾;打開學生自我建構之門[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高慎英;論學習方式的變革及其知識假設[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汪麗梅;知識觀視域中的教學方法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旭升;研究性學習的體驗系統(tǒng)及其實現(xiàn)[D];浙江師范大學;2003年
2 李海北;信息技術和研究性學習整合的理論與實踐[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3 劉建良;論研究性學習的德育意義[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4 黃丹賡;研究性學習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5 李靜;基于CSCL的研究性學習平臺的研究與設計[D];湖南大學;2009年
6 蘇文艷;普通高中開設研究性學習實踐與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7 楊敏;研究性學習中的教師素質及其培養(yǎng)[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8 楊華;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變化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9 張文華;網(wǎng)絡信息搜索技巧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問題與對策[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10 張星;論研究性學習中的教師角色[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關鍵詞:“研究性學習”教學方法的思辨與探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001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50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