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早的地方官學辯
[Abstract]: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earliest problems of local officials in ancient China by using full historical data. It can not be sai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local official study is the beginning of Wenweng school. It is necessary to separate the setting up of local learning from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Wen Weng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school of the county, Liu de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of the state of the nation, and the learning of the Chinese culture in the river is earlier than that of the county.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
【分類號】:G52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俊;考試制度研究[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龔怡祖;從“李白現(xiàn)象”看教育創(chuàng)新之路[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2期
3 魏軍蘭;論書院的教學特點及對研究生培養(yǎng)的借鑒意義[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S1期
4 何旭明;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改革實踐中的阻力分析[J];長沙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5 韋齊發(fā);試論唐代教育對文學藝術繁榮的作用[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2期
6 徐紅;我國當前課程評價的誤區(qū)及對策[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年04期
7 劉文,林紅霞;蒙臺梭利教育模式中國化探索[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年06期
8 程吉林;;古代書院教育對我國當代教育的啟示[J];甘肅高師學報;2005年06期
9 曹紅玲,吳麗兵;主體性道德教育和科學的灌輸[J];華東船舶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10 周勁松,蔣梅;古代書院教育對我國當代高等教育的啟示[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岳峰;架設東西方的橋梁——英國漢學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2 李朝暉;知識與控制:中國古代科學教育的社會學解讀[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3 李靜;幼兒漢字多元化教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戴龐海;先秦冠禮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5 唐明貴;《論語》學的形成、發(fā)展與中衰[D];南開大學;2004年
6 朱志平;課堂動態(tài)生成資源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黃黎明;知識教學的文化哲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梅蕾;隋唐童蒙教育文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陳美英;中華傳統(tǒng)道德與當代學校道德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王新民;高中數(shù)學課程中數(shù)學文化的設置與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黃曉慧;試論我國普通高中實行學分制的理論和實踐[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張香蘭;論網(wǎng)絡社會師生關系的重建[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楊敏;論《淮南子》的德育思想[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王良平;和諧教育思想理論探討及其在高等學校的應用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4年
8 何旭明;科學與人文[D];中南大學;2003年
9 郝鳳閣;“分層教學”模式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10 周樹文;內(nèi)蒙古高等農(nóng)業(yè)院校教學質(zhì)量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測測屬于你的命運圣獸[J];意林(少年版);2010年02期
2 孫昌建;;那些古代的自行車[J];可樂;2010年01期
3 潘俊臣;;修養(yǎng)·修為:優(yōu)秀教師的品質(zhì)[J];教育科學論壇;2010年01期
4 張芳;侯祥鋒;;幫助學生打造“三寸不爛之舌”[J];職業(yè);2010年05期
5 王樂平;;高中歷史“分解·聚合式”教學設計——以高中歷史必修二“古代商業(yè)發(fā)展”為例[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0年04期
6 孫曉娟;蘇勝良;;文言文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之我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年02期
7 黃亞飛;杜振巍;;中國古代田徑運動的歷史演變軌跡[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年01期
8 陳立;王占坤;黃可可;;地域文化視野下古代吳越體育文化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0年01期
9 崔瑋;;華佗“五禽戲”的歷史淵源與思想內(nèi)涵[J];蘭臺世界;2010年03期
10 王潤斌;熊曉正;楊麟;;古代西方球類文化探微[J];體育科學;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元華;;元代陰陽學教學內(nèi)容考辨[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2 陳立;;古代越南儒學教育評析[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C];2009年
3 姚少懷;;我國學校校長的歷史演變[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二)[C];2009年
4 田山俊;;中國古代師資養(yǎng)成特點探究[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二)[C];2009年
5 顧宏義;;王夫之論宋代書院析[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6 程方平;;元代書院的歷史發(fā)展[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二)[C];2009年
7 崔正德;曹正慶;;宋明時期江西人才盛況及原因[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三)[C];2009年
8 趙純心;;宋代廣西地方官學[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三)[C];2009年
9 胡淑云;;宋代教育改革簡論[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二)[C];2009年
10 寧欣;;漢唐中央官學學生成分的變化與社會變遷[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二)[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侯為平;中國第一所公立學!盁o中生有”史[N];中國教育報;2007年
2 高慧斌;南朝地方學校的教師[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李小樹;兩漢時期史學的傳播[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4 小雅;古代司法考試由嚴苛而落寞[N];人民政協(xié)報;2006年
5 劉定姝 本報記者 尹曉華;換一種方式 讓孩子愛上國學[N];四川日報;2005年
6 王運來;國外是如何借鑒中國科舉制度的[N];北京日報;2002年
7 潘賢達;從書畫展覽談博物館與社區(qū)的結合[N];中國文物報;2001年
8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郭齊家;中國教育史研究的新里程碑[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文芳;古代刑名詮考[D];浙江大學;2009年
2 楊疾超;古代書法批評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3 蓋金偉;漢唐官學學禮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孔富安;中國古代制玉技術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5 徐朝旭;中國古代科技倫理的起源與形成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6 李文睿;試論中國古代海洋管理[D];廈門大學;2007年
7 莊乾竹;古代消渴病學術史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6年
8 賈育林;中國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現(xiàn)代價值[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9 姜維公;漢代學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10 陳實;清代珠江三角洲教育狀況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瑾;中國古代圖形印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2 王智慧;我國學校武術百年嬗變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9年
3 張敏;我國古代家訓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桑吉加措;簡述藏族古代農(nóng)業(yè)文明的起源與發(fā)展[D];西藏大學;2009年
5 謝彪;畬漢文化互動下的畬族古代教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瓊;唐代地方學官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7 竇同沛;黃河三角洲古代經(jīng)濟發(fā)展論略[D];山東大學;2009年
8 馬吉宏;北宋地方官學教學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9 邢建華;中國古代基層治安制度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10 范軍;古代圖案在數(shù)字時代視覺設計中的再生運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40024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2400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