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沖頂資助”推動教育改革
本文選題:教育改革 + 特許學校; 參考:《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摘要】:正據《今日美國》2009年11月4日報道,奧巴馬政府提供給學校的43.5億美元資助已經開始引導各州進行各種教育改革,但是各州改革的力度相對于華府的標準仍舊很小。作為高達1,100億美
[Abstract]:According to USA Today, November 4, 2009,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4.35 billion grant to schools has begun to guide states through various education reforms, but the state reforms are still small relative to Washington's standards. As high as $110 billion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究中心;
【分類號】:G57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平力;教育改革大潮席卷世界[J];開放潮;2002年01期
2 陳通,施曉薇;美國特許學校設立程序及其現(xiàn)實問題[J];外國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3 張鐵道;周玉龍;;美國特許學校:滿足公眾多樣化教育需求的教育機構[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0年02期
4 金添;;美國特許學校的最新進展研究[J];基礎教育參考;2006年12期
5 王麗;;《美國特許學校2010年年度調查》顯示:家長對特許學校的需求一年內激增21%[J];中國教育學刊;2010年05期
6 馬健生;從特許學校運動看美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J];外國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7 鄭雅萍;;美國特許學校的產生與發(fā)展對我國解決擇校問題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07年21期
8 馬健生;從特許學校運動看美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J];比較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9 史靜寰;八九十年代美國教育改革述評[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10 許志紅;美國特許學校與我國國有民辦校的比較與思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淑云;;宋代教育改革簡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胡國柳;張長海;吳順祥;;基于職業(yè)成長視角的會計本科教育改革設想[A];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薛高阜;邵世雷;;高等教育質量觀探析[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4 谷麥征;費瑋;張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解與分析[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5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學校與費爾霍普學校之比較及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陳傳鋒;許凈露;金一波;;恢復高考30余年來中學生學習狀況的歷史回顧與思考[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關于深化農村(成人)教育改革,推進北京市農業(yè)現(xiàn)代的調研報告[A];北京市農民教育研究報告[C];2001年
8 高金力;;談幼兒園園長在教育改革中的應有心態(tài)和作用[A];管理與服務——北京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研究論文集[C];2003年
9 周偉業(yè);;教師網絡素養(yǎng)與教育改革調查報告——以藝術教師為例[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7):媒介素養(yǎng)與公民素養(yǎng)論文集[C];2007年
10 徐心希;;試論林希元對明代封建教育的批判[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蔣建華;教育改革不是打倒一個另立一個[N];中國教育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宋全政;沒有回頭路的教育改革[N];中國教育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陳天富;科學發(fā)展種好教育改革“試驗田”[N];重慶日報;2009年
4 張曉晶;期待新一輪教改帶來新希望[N];閩西日報;2009年
5 王繼紅 記者 海濤;五華區(qū)教育改革再推新舉措[N];昆明日報;2009年
6 自治區(qū)教育廳;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業(yè)績喜人[N];新疆日報(漢);2009年
7 湖北省教育廳廳長 陳安麗;一項具有創(chuàng)意的教育改革[N];中國教育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唐國忠 杜良;春風又度“五一中”[N];巴彥淖爾日報(漢);2009年
9 本報特約記者 羅燕;教育改革,教師是核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10 本報記者 豐捷;2009教育改革與民愿同行[N];光明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霞;基于課程標準的教育改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盧寧;戰(zhàn)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蔣京川;斯騰伯格的智力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劉世清;教育政策倫理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李江林;高師理科專業(yè)教育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6 朱麗;教育改革代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張云;經驗、民主和教育[D];復旦大學;2005年
8 李曉云;尼爾·波茲曼的媒介生態(tài)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9 張永祥;知識觀視野下的我國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李鐵林;世界科學中心的轉移與一流大學的崛起[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成增;張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6年
2 秦臻;比較視閾中的我國教育公平制度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3 賀娟;鄧小平教育公平思想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方濤;大專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課程改革的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5 戴林;新世紀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學;2008年
6 王亞波;論我國經濟轉型期教育體制改革的滯后效應[D];吉林大學;2005年
7 郝真鳴;新世紀高校教學園區(qū)環(huán)境建設特色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8 楊可心;關于職業(yè)學校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9 宋云娟;文科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孫同辰;高中文理分科與學生地理空間認知能力差異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00855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2008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