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大學生應對、歸因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本文選題:高職大學生 + 應對方式; 參考:《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06期
【摘要】:目的探討高職大學生應對方式、歸因方式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jù)。方法采用應付方式問卷(TEES)、歸因方式量表(ASQ)和總體幸福感量表(GWB)對河南農業(yè)職業(yè)學院300名在讀高職高專學生施測。結果 1所測大學生總體幸福感整體水平偏高,其中女大學生差異顯著(P0.05);2應對方式和歸因方式各因子不同程度上與主觀幸福感相關;3解決問題、合理化、積極事件內歸因、穩(wěn)定性對主觀幸福感有預測作用。結論高職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水平整體偏高,歸因方式和應對方式與主觀幸福感有不同程度的相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tyle, attribution styl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thods 300 students in Hena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 were tested with th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TEESN), Attribution style scale (ASQ) and General Well-Being scale (GWB). Results (1) the overall level of overall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students, among which the difference of coping style and attribution style among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factors to some extent, such as solving problems, rationalizing, and attributing within positive events. Stability can predict subjective well-being.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on the high side, attribution style and coping style are related to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ifferent degrees.
【作者單位】: 河南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陳姝娟,周愛保;主觀幸福感研究綜述[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年03期
2 鐘艷蘭;賴小林;;汕頭大學碩士研究生自我和諧狀況及其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1期
3 鄭雪,嚴標賓,邱林;廣州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1年04期
4 段建華;總體幸福感量表在我國大學生中的試用結果與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6年01期
5 肖計劃,許秀峰;“應付方式問卷”效度與信度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琳;潘慶忠;張愛芹;楚新艷;陳婕;;農村居民主觀幸福感量表的編制——以山東省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5期
2 薛本潔;張靜;錢榮;;醫(yī)學碩士研究生總體幸福感與自我和諧、人格特質的相關研究[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3 劉維良;教師的應付方式與社會支持[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4 許燕;;自我和諧是構建心理和諧的基礎[J];北京社會科學;2006年S1期
5 張力為;信度的正用與誤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6 張力為;效度的正用與誤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7 張磊、朱俊全、孫璞、申靚;北京、重慶兩地高中生幸福感與體育因素的相關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8 楊清;李艷翎;李軍;;運動員應激應對策略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S1期
9 梁日忠;褚躍德;王英春;;體育專業(yè)大學生價值觀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年10期
10 曹暉;肖偉;曹聘;王鵬;;大學生社交焦慮與應對方式關系分析[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杜勇敏;;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社會因素分析[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李增剛;夏永俠;;三峽外遷農村移民生活滿意度及影響因素分析——以山東省廣饒縣移民安置點為例[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海燕;綜合性醫(yī)院臨床醫(yī)生幸福感評價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張淑敏;零售商業(yè)企業(yè)員工的工作滿意度與積極應激關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李洪波;礦難后礦工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米健;中國居民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的經濟學分析[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1年
5 趙小云;大學生生涯適應力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焦嵐;心理生活質量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7 苗元江;心理學視野中的幸福[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8 張興貴;青少年學生人格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邢占軍;中國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量表的編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陳作松;身體鍛煉對高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楠;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孫曜;社會支持對自考生壓力源和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錢曉燕;蘇州部分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應對方式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董剛;武術參與對普通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陳偉珍;高中藝術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丁瑋;培訓職業(yè)人士心理控制源、自我和諧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抗;大學生孤獨感、社會支持狀況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張婷;新疆某醫(yī)學院校本科生主觀幸福感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0年
9 張弛;高校新教師職業(yè)幸福觀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10 趙姍;高中教師勝任力、教學效能感與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瑛;重慶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重慶師專學報;2000年02期
2 趙冰潔,陳幼貞;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和諧的關系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年06期
3 胡華,李敏,韓愛華;軍校大學生自我和諧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康復;2002年19期
4 禹玉蘭,鄭希付;擴招時期研究生心理壓力現(xiàn)狀及其相關影響因素[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年03期
5 賴小林;祝森志;陳艷雅;;廣東汕頭大學高年級學生心理健康及壓力調適研究[J];心理科學;2006年03期
6 桑青松;葛明貴;姚瓊;;大學生自我和諧與生活應激、生活滿意度的相關[J];心理科學;2007年03期
7 辛自強,池麗萍;快樂感與社會支持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1年05期
8 吳明霞;30年來西方關于主觀幸福感的理論發(fā)展[J];心理學動態(tài);2000年04期
9 段建華;主觀幸福感概述[J];心理學動態(tài);1996年01期
10 鄭雪,嚴標賓,邱林;廣州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1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亞云;;汶川地震期間高職學生焦慮狀況調查分析[J];陜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2 劉躍;;人格對社會適應的影響[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30期
3 譚淑新;田飛;;高職大學生焦慮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1年06期
4 譚淑新;朱桓;;高職生自我效能感及應對方式與焦慮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0年08期
5 王燕;;警察工作應激的應對歸因方式及對策[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6 劉躍;;大學生人格特征與歸因、應對和防御機制的關系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09年21期
7 姚翠榮;劉鳳萍;;大學生樂觀研究綜述[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0年04期
8 黃喜珊,王才康;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教師效能感相關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年12期
9 井世潔;李西君;;初中生的抑郁狀況及應對方式研究[J];南開大學法政學院學術論叢(下);2002年S2期
10 孟沛欣,郭召良,鄭日昌;應對的研究路線、評定和統(tǒng)計問題[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欣;;工作應激水平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陳紅;郭成;;中學生人格特征與應對方式的關系[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3 劉訓儉;;手術室護士心理健康狀況和應對方式的研究[A];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4 田春梅;張素珍;王素枝;;臨床護士情緒障礙及應對方式的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張正銀;;兒科新護士焦慮與應對方式的研究[A];全國兒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6 刁利華;李玉玲;尹秋;郭勇;;SARS病人心理狀態(tài)與應對方式調查及心理干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周丹;;影響口腔科護士心理健康的常見因素及應對方式[A];全國口腔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8 章金輝;嚴偉良;;老年人應對方式與抑郁的相關性研究[A];2006年浙江省精神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9 隆春玲;韓海英;熊紅芳;賀美玲;;不同類型精神疾病患者家屬特質焦慮及應對方式研究[A];全國精神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10 趙堅;鄒玉紅;;高職大專學生應對方式與焦慮的相關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山東省濟寧職業(yè)技術學院文法系 謝焱 鄭秋艷;高職大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維權問題探討[N];大眾科技報;2009年
2 李學書 何靜 牛麗麗 潘勁;高職大學生心理素質 現(xiàn)狀分析及應對措施研究[N];廣東科技報;2008年
3 原方;尋求積極的應對方式[N];中國婦女報;2006年
4 記者 溫云楠;我區(qū)貿易出口額同比增長15.87倍[N];阿勒泰日報;2008年
5 張二虎 孟旭;從大學生應對SARS看心理健康教育漏缺[N];中國教育報;2003年
6 宏宇;日本新一屆內閣組建完成[N];工人日報;2010年
7 王志銘;腫瘤病人的心理治療[N];家庭醫(yī)生報;2006年
8 本版撰文 本報記者 董毅然;腐敗導致中學生心理陰影[N];北京科技報;2005年
9 董飛俠;兩手準備,應對田間皮炎[N];醫(yī)藥經濟報;2006年
10 湖南醫(yī)科大學附二院醫(yī)學心理研究中心 李歡歡 程灶火;焦慮亦成疾[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晴;中小學教師職業(yè)倦怠影響因素及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王純;團體歸因訓練對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患者的心身作用及神經生物學機制[D];中南大學;2009年
3 馬可一;民營企業(yè)高管團隊信任模式演變與績效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4 方正;可辯解型產品傷害危機對顧客購買意愿的影響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5 李楊;慢性病患兒及父母應激源、應對方式以及教育干預效果評價[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6 王文燕;個性與情志致病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7 植鳳英;西南少數(shù)民族心理壓力與應對:結構、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 王金良;中小學教師心理授權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9 金慶英;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鄒韶紅;夫妻暴力社會心理高危因素及其預防性心理干預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代亮;高職大學生人際關系、人格特質、應對方式及其關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2 戚少楓;高職大學生應對方式、人格特征與人際信任的相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3 白蕾;高職生自我概念、應對方式及對學習適應性的調節(jié)作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梁慧;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彈性與一般自我效能感、歸因方式的關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學軍;大學生歸因方式與心理健康、創(chuàng)造性、未來成就能力的相關研究[D];河南大學;2002年
6 陳旭;上海大學生歸因方式對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孟婧;抑郁癥恢復期患者自信心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閆志英;高中生應對方式、心理健康及其關系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
9 王海榮;蒙漢初中生應對方式及其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3年
10 宋淑娟;大學生應對方式與焦慮的關系及其訓練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8146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81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