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我”的誕生釋讀自我教育的真義
本文選題:自我 切入點:自我教育 出處:《教育探索》2010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自我"的誕生是人類在自然界生存的唯一利器。這一利器通過文化使人類超越、融合又回歸自然界。而自我教育就是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最內(nèi)在的自然推動機制,在人類歷史的社會進化中,它深深扎根在生物細胞自我復制的生存原則中,生出自我教育最本質(zhì)的功能與意義,即自我平衡、自我調(diào)節(jié)和自我完善,其作用只有一個,那就是傳承文化。
[Abstract]:The birth of "self" is the only weapon for human beings to survive in nature. This weapon transcends, merges and returns to nature through culture, and self-education is the most intrinsic mechanism of nature promotion in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n the social evolution of human history, it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survival principle of self-replication of biological cells, giving birth to the most essential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self-education, namely self-balance, self-regulation and self-improvement, which has only one function. That is to pass on the culture.
【作者單位】: 廣東肇慶學院教育學院;
【分類號】:G40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邱扶東,王書會;自我及其相關(guān)概念的心理學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周韶梅;;消費行為的道德調(diào)控[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3 湯天勇;韓寒:流行文化的一種范本[J];安康師專學報;2004年02期
4 鄭杭生,陸益龍;轉(zhuǎn)型的初級群體與社會安全問題[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5 徐孝霞;道德情感教育中的“同情”與“移情”[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6 陳明凡,宋衍濤;政治沖突與整合理論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J];北方論叢;2003年01期
7 卜長莉;自我實現(xiàn)的人——馬斯洛的健康人格模型[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8 劉生全;;論教育場域[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1期
9 李大興;社會轉(zhuǎn)型期人的精神需要問題探析[J];北京社會科學;2002年04期
10 孫遠波,黃小珂;信息化時代的人本主義設計理念[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甘婷;;追求人性的真、善、美——霍爾頓與賈寶玉精神世界的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2 李燕凌;吳松江;陳冬林;;構(gòu)建和諧社會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應急管理機制研究[A];“構(gòu)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育紅;人為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吳航;游戲與教育——兼論教育的游戲性[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張軍;人的發(fā)展的歷史形態(tài)及其當代意蘊[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4 張學森;社會主義信念建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5 張纓;信任、契約及其規(guī)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葛明珍;論權(quán)利沖突[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郭艷君;歷史與人的生成[D];黑龍江大學;2002年
8 李家成;關(guān)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9 李福華;高等學校學生主體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王明杰;建國后黨的人才資源思想發(fā)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仙飛;馬克思個性觀新探[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2 張勇;時代裂變中的突圍與皈依[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李革新;返回存在之源[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4 王俊玲;匍匐在十字架下的悲劇愛情[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5 程鮮彩;人格塑造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D];鄭州大學;2001年
6 李云飛;“解釋學境遇”的本體論意蘊[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7 劉慶傳;論電視談話節(jié)目在我國興起的意義及其走向[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8 楊偉濤;論高職德育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張宏輝;道與邏各斯:文化異質(zhì)及其現(xiàn)代性與詩性闡釋[D];四川大學;2002年
10 李英榮;高等學校內(nèi)部沖突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欣祥;;個體自我教育形成、發(fā)展的一般歷程[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3期
2 姜正國;堅持以育人為中心 切實抓好“四·三”工程建設[J];婁底師專學報;1996年01期
3 程文晉;論自我教育的內(nèi)化現(xiàn)象[J];學習論壇;1998年10期
4 鄭玉香;關(guān)于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思考[J];遼寧教育;2003年03期
5 謝旭;淺談對中專生的“挫折教育”[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年12期
6 韓紅艷;;試論角色扮演德育法[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7 王錦龍;劉釗;;思維能力是自我教育的核心[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8 燕國材;;論“人是自我教育的對象”[J];中學教育;2003年02期
9 李放;;教育觀芻議[J];遼寧教育研究;1983年05期
10 白明鳳;自我教育的界定[J];廣西梧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8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洪巖;;試論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觀[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2 尤揚;李季;;高中階段后進生的自我教育及自我轉(zhuǎn)化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丁玲;;價值觀與心理平衡[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4 車麗萍;;大學生自信的自我教育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田守銘;;自我意識與大學生的自我教育[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6 王玉生;;蘇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機制新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L.皮爾斯·威廉姆斯;劉娜;;法拉第所受的科學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王普華;;加強德育過程中的自我教育 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2002年度師范教育研究優(yōu)秀成果論文集[C];2002年
9 陶菊芳;;有健康,才有美好未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之案例研究[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10 劉樹梅;;當代德育教育之我見[A];2007“校本培訓”主題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薇;培養(yǎng)國民自我教育的能力[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6年
2 吳莉玫;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N];河北日報;2001年
3 北京市海淀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⑻;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漢濱初中 張靜;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N];安康日報;2009年
5 楊候娥;淺談學生申辯的重要性[N];榆林日報;2010年
6 江蘇省姜堰市官莊中心小學副校長 丁正后;做智慧教師要善于思考[N];中國教育報;2005年
7 賈憲章 山東省棗莊市中區(qū)實驗小學;有種作為叫“旁觀”[N];天津教育報;2011年
8 武勝飛龍中學 吳紹華;淺談班級民主管理策略[N];廣安日報;2005年
9 河南小學校 徐鳳茹;怎樣進行教師道德修養(yǎng)[N];延邊日報;2005年
10 劉云山;堅持“談心廣場” 創(chuàng)新學生思想工作[N];邯鄲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于國慶;大學生自我控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冉玉霞;學校教育中的懲罰與學生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文霞;個性教育論[D];南京師范大學;1997年
4 劉偉;交往實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國猛;情緒自我教育與初中生情緒調(diào)節(jié)能力的實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黃航;從教育哲學談學校思想教育內(nèi)容實效性的提高[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3 張愛霞;網(wǎng)絡學習中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李祖云;談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趙維娜;自我教育的個體動力激發(f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陳藝華;高中生情緒智力與學習自控力的關(guān)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7 譚耀虎;學校教育缺陷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8 苗田翠;滲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李菲;城市優(yōu)質(zhì)高中績優(yōu)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陳潔;聾;顒訚B透式性教育隱性課程體系建構(gòu)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5899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589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