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農村教師專業(yè)化的困境和對策
本文關鍵詞:論農村教師專業(yè)化的困境和對策
【摘要】:我國農村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外部保障措施和教師個體的自身因素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村教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只有結合我國農村教育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并采取相應對策才能有效地逐步推進農村教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究中心;
【分類號】:G451.1
【正文快照】: 隨著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終身教育、學習型社會等一系列理念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世界各國普遍認識到這種變化給教育發(fā)展帶來的巨大機遇與挑戰(zhàn),并各自制定出不同的策略以積極地應對這種挑戰(zhàn)。教師專業(yè)化是伴隨著教育變革與發(fā)展的需要而不斷發(fā)展的,而實現和提升教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金保;;教師的“火尖槍”與“乾坤圈”[J];基礎教育;2006年04期
2 張靜;;現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下農村教師深度學習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22期
3 張純;張春娥;;淺談如何提高農村教師的自身素質[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年07期
4 王國強;;安居工程讓農村教師“安居樂教”——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實施農村教師安居工程側記[J];民族大家庭;2011年03期
5 李迎春;;農村教師生活滿意度狀況的研究——基于河南省農村教師的調查[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張傳學;李皓瑜;;農村教師職業(yè)倦怠的成因與思考[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7 胡佳;湯龍;;淺談“班班通”工程對農村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影響[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年06期
8 朱艷麗;;農村教師不當言行及其防治之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1年08期
9 邢秀茶;苗培周;;基于教師發(fā)展的農村學校文化生態(tài)現狀調查[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10 黃翠華;;論民族地區(qū)農村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及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俊德;;關于農村教師素質的思考[A];學陶師陶 貴在實踐——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第二屆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96年
2 劉升禮;;悅納[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3 陳小建;李長庚;;農村教師消極情緒的成因及其自我調適[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楊明光;;淺談農村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困境及對策[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5 魏o~;高鐵春;金宏章;;推進黑龍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職業(yè)化進程與專業(yè)化水平的探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6 向宏茂;鄧傳選;魏高軍;;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子課題 “構建和諧校園促進農村高中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研究”結題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鄧道義;;構建學習型組織培養(yǎng)學習型教師提高教師專業(yè)化水平[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C];2002年
8 柴江;;東西部地區(qū)農村教師隊伍現狀比較[A];農村教育與農村發(fā)展高端論壇論文集[C];2008年
9 肖軍虎;劉小平;;農村學!俺帯比苯處煹膯栴}分析——以山西省為例[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彭淑穎;謝元態(tài);汪世君;;現階段我國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公平性分析[A];首屆農林院校教育管理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瀟瀟;廣西啟動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升行動計劃”[N];科技日報;2010年
2 全國政協委員 天津市河西區(qū)教育局副局長 孫惠玲;農村教師問題嚴峻 呼吁加強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N];人民政協報;2011年
3 舒圣祥;給農村教師特別關切[N];中國財經報;2004年
4 黃行福;農村教師缺什么[N];中國教師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紀秀君;農村教師緣何不買集中培訓的賬[N];中國教育報;2008年
6 記者 吳晶;農村教師近千萬,學歷待遇均偏低[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7 記者 高淑華 曹霽陽;冰城教育“二人轉”下鄉(xiāng)支教進城培訓[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8 高淑華 曹霽陽;哈爾濱:城市教師下鄉(xiāng)支教 農村教師進城培訓[N];中國改革報;2008年
9 袁新文;農村教師何時令人羨慕[N];人民日報;2008年
10 蔣厚泉;吉首市加快推進農村教師公轉房建設進程[N];團結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孫穎;從自在到自覺[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孫來勤;身份認同與身份掙扎[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3 王安全;一個西部縣農村教師結構五十年的變遷[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4 馮大鳴;處境變遷與文化回應[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弋文武;農村教師學習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秦磊;農村教師培訓實效性評價體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趙健;網絡環(huán)境下城鄉(xiāng)互動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與運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源源;義務教育教師職業(yè)城鄉(xiāng)分層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于興國;轉型期中國教師教育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允波;農村教師供給政策比較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1年
2 傅能榮;美國農村教師政策的歷史發(fā)展與改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建立;社會轉型時期農村教師身份認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郭正;農村教師流動意愿的家庭因素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吳金平;農村教師身份認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6 趙博濤;農村教師生存狀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7 張世輝;農村教師補充與退出的內在動力機制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8 孫雪熒;美國農村教師培養(yǎng)計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榮曉;云南省義務教育階段農村教師社會福利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1年
10 沈曉燕;農村教師地方性知識的調查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29725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297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