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新視角
本文關鍵詞:家校合作——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新視角
更多相關文章: 家校合作 教師專業(yè)成長 新視角
【摘要】:家校合作內隱的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功能,長期以來遭到弱化甚至是忽視。因此,應在對家校合作功能認識進行反思的基礎上,以育人作為家校合作與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契合點,彰顯家校合作對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促進作用。并通過對家校合作功能的重新審視、對家校合作主體關系的重新定位和增強家校合作的制度化等措施,提升家校合作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 皖西中學;皖西學院政法系;
【分類號】:G451.1;G459
【正文快照】: 一、缺憾:對家校合作研究現(xiàn)狀的反思目前有關家校合作的研究,主要從家校合作的分類、家校合作模式及實踐、家校合作的理論基礎等方面展開。從家校合作的分類研究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代表性的觀點:美國學者蘭根布倫納(M.R.Langen-brunner)和索恩伯格(K.R.Thornhurg)根據(jù)合作活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林菁;;關于家校合作之間若干問題轉變的探討[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12期
2 汪育華 ,張澤科;教育力的整合——成都市錦江區(qū)開展“家;雍椭C”研究記略[J];四川教育;2003年04期
3 岳瑛;我國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2年03期
4 宋廣文;何非;;家校合作中常見問題的原因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年03期
5 王艷玲;;發(fā)達國家基礎教育課程實施的經驗[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6年05期
6 劉衍玲;臧原;張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07年02期
7 劉力;;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2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聶秀娟;;漢字教學要關注成字部首在合體字中的變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2 尹力;試述父母教育權的內容——從比較教育法制史的視角[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3 胡慶山;;新課改背景下家長及社區(qū)成員參與體育課程實施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4 王玲;;淺析英漢基本顏色詞所蘊含的文化[J];才智;2008年05期
5 賈延平;;專業(yè)外來術語規(guī)范化的思考——由“釘住匯率”說開去[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0年04期
6 姜有順;;“火星文字”與網絡語言規(guī)范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7年04期
7 關麗麗;;家庭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年09期
8 崔雪梅;;“反身”與“返身”[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年11期
9 肖紀美;人、才、材的命運[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03期
10 許聞君;;《天工開物》中養(yǎng)蠶詞的特點[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鄭麗;;《新華字典》新舊版本“扌”部動詞釋義對比研究[A];中國辭書學會第六屆中青年辭書工作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宋安華;柴大定;林星雄;;中華排檢碼[A];中國索引學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羅賢棟;唐愛華;;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新型的家校交流方式[A];2008年中國通信學會無線及移動通信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丁大斌;黃昌寧;;漢語同音詞調查及拼音輸入法基線模型研究[A];中國計算機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7-2009)[C];2009年
5 鐘彬;;社會認同與和諧社會的建構[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中)[C];2011年
6 鄭在義;劉輝;;民事行政檢察調查權研究[A];第三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羅繼英;;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的漢譯[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慶斌;鈞瓷色彩的特征與分類體系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2 喬翠霞;國際技術轉移與我國工業(yè)結構升級[D];山東大學;2007年
3 郝若平;家校合作:親師互動對學生學習品質與心理健康的影響[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戴永亮;行政強制法治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5 席衛(wèi)權;國內普通中學藝術設計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6 賈宏燕;陳鶴琴教育思想的中國文化淵源與創(chuàng)新[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田若飛;社會控制論視角下的教育與幸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彭勃;高等教育資源的生態(tài)化配置與培植[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8年
9 沈卓婭;中國門文化特性的系統(tǒng)研究[D];江南大學;2008年
10 鄒強;中國當代家庭教育變遷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瑩;對朝陽市四所市直高中家校合作現(xiàn)狀及對策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敏;對外漢語輕聲詞教學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陸春曄;影響小學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應對策略[D];蘇州大學;2010年
4 周曉蕓;家校合作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黃燕芝;家校合作促進學生道德行為的健康發(fā)展[D];蘇州大學;2010年
6 何程妍;蘇州市中學家校合作的現(xiàn)狀調查及其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7 韓緒芹;泰安市初中家校合作現(xiàn)狀調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張文杰;基于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問題解決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沈怡;基于網絡溝通工具的家;拥难芯颗c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朱樂怡;初中學!凹彝ソ逃笇А钡默F(xiàn)狀調查與管理對策思考[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南丁;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徑——日本的PTA給我們的啟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2期
2 汪育華 ,張澤科;教育力的整合——成都市錦江區(qū)開展“家;雍椭C”研究記略[J];四川教育;2003年04期
3 劉力;;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2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成忠;;家校合作——中職學生成長的新視角[J];新課程學習(中);2011年03期
2 周雪蓮;陽德華;;家校合作問題探討[J];教學與管理;2008年11期
3 陳f ;;家校合作:一種特殊的交往[J];當代教育科學;2008年03期
4 楊榮明;;農村家校合作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年17期
5 陳崢,王建梁;家校合作的紐帶——美國家長教師聯(lián)合會研究[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3年05期
6 馮婉儀;臺灣協(xié)和學校家校合作掠影[J];基礎教育參考;2003年Z1期
7 馮凝;;家校合作育人的實踐探索[J];遼寧教育;2009年03期
8 湯小丹;;小學家校合作問題初探[J];學生之友(小學版)(上半月);2009年10期
9 尹立新;;家校合作教育問題剖析[J];遼寧教育;2010年03期
10 申瑞芝;家校合作 培養(yǎng)合格人才[J];北京教育;2002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凝;;家校合作育人的實踐探索[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2 陳丁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為教師專業(yè)成長助力[A];河北省教育廳2009年繼續(xù)教育工作會議暨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09年年會交流材料匯編[C];2009年
4 ;創(chuàng)新校本研修機制 加快推進教師專業(yè)成長[A];河北省教育廳2009年繼續(xù)教育工作會議暨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09年年會交流材料匯編[C];2009年
5 ;主推兩項校本研修活動 有效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A];河北省教育廳教師繼續(xù)教育與教師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討會暨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10年年會交流材料匯編[C];2010年
6 ;加強師校建設 發(fā)揮師教職能 為促進縣域教師專業(yè)成長搭橋鋪路[A];河北省教育廳教師繼續(xù)教育與教師培養(yǎng)模式改革研討會暨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10年年會交流材料匯編[C];2010年
7 合肥市48中課題組;;在反思中成長——教師專業(yè)成長模式[A];教育管理實踐策略研究[C];2009年
8 劉映桃;;家校合作促學生發(fā)展的途徑與方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南卷)[C];2012年
9 林朝貴;;深入開展崗位大練兵 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東卷)[C];2012年
10 ;開展師本培訓 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A];河北省教育廳2009年繼續(xù)教育工作會議暨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2009年年會交流材料匯編[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趙準勝 劉文_g;吉林主題教研促農村教師專業(yè)成長[N];中國教育報;2010年
2 記者 吳騫;網絡教研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N];萊蕪日報;2010年
3 灌南縣第三中學 陳飛;讀書,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快車道[N];連云港日報;2011年
4 蓮都囿山小學校長 何竹生;反思與交流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N];麗水日報;2008年
5 錢誠;“個人課題”為教師專業(yè)成長“開處方”[N];江蘇教育報;2009年
6 英山縣雷店教育總支 蔡干;在構建高效課堂中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成長[N];黃岡日報;2010年
7 通訊員 叢文勇 本報記者 宋全政;讓教師真切體會職業(yè)幸福[N];中國教育報;2010年
8 記者 何超群 見習記者 李穎 通訊員 厲苗軍;上虞:為教師專業(yè)成長插上翅膀[N];紹興日報;2010年
9 通訊員 段斌 畢朝暉;白石坳小學“五項工程”促教師專業(yè)成長[N];黃岡日報;2011年
10 谷清芬;烏審旗“促進教育優(yōu)質發(fā)展 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項目”啟動[N];鄂爾多斯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炳輝;新課改視域下教師課程意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李燕;親子關系的教育哲學分析[D];蘇州大學;2005年
3 孫穎;從自在到自覺[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曹宗平;城鎮(zhèn)化之路—基于聚集經濟理論的一個新視角[D];西北大學;2004年
5 郝若平;家校合作:親師互動對學生學習品質與心理健康的影響[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過廣宇;素質教育的新思路:個性教育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秦敏;基于創(chuàng)新視角的企業(yè)復雜信息系統(tǒng)使用及其對績效影響的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09年
8 蔡梓瑜;澳門家校合作發(fā)展路向研究[D];西南大學;2005年
9 魏潤卿;中國房地產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黃立新;技術支持的協(xié)同教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D];;XX年
2 張達紅;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3 張達紅;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4 顏麗華;中小學家校合作網絡平臺的設計與開發(fā)[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5 顏麗華;中小學家校合作網絡平臺的設計與開發(fā)[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瑩;對朝陽市四所市直高中家校合作現(xiàn)狀及對策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瑩;對朝陽市四所市直高中家校合作現(xiàn)狀及對策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張瑩;對朝陽市四所市直高中家校合作現(xiàn)狀及對策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瑩;對朝陽市四所市直高中家校合作現(xiàn)狀及對策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馬恒懿;家校合作新探[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2624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26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