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學調(diào)和
本文關鍵詞: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學調(diào)和
更多相關文章: 教育研究 實證主義 解釋主義 因果律 道德律
【摘要】:實證主義和解釋主義的對立長期左右著教育研究,這對立來源于對教育本身的片面理解。本文闡明了教育就內(nèi)涵而言是"形式因"和"目的因"共同決定的,是因果律作用于知性的必然產(chǎn)物,是可以確切論證的,因而是科學的;教育在外延的意義上,是"質(zhì)料因"和"動力因"共同決定的,與道德律無異,是無法確切論證的,因而是非科學的。這種教育的二元論決定了教育研究方法的二元論是不可避免的,教育研究中選擇實證主義或是解釋主義必須考慮到研究者的立場及研究的需要。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中國傳媒大學;
【關鍵詞】: 教育研究 實證主義 解釋主義 因果律 道德律
【分類號】:G40-02
【正文快照】: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教育研究中大量引入諸如實驗問卷、統(tǒng)計分析等自然科學手段在大多數(shù)學者看來,教育是一門必須用大量數(shù)據(jù)實證的經(jīng)驗科學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知曉教育研究中長久以來存在的實證主義(positivism)和解釋主義(in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其海;;蒲松齡的德性品質(zhì)初探[J];蒲松齡研究;2010年02期
2 鮑金;休謨問題及休謨的解決[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1期
3 周穎;;交往實踐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2期
4 陳德勝;崔忠洲;徐剛;趙建玲;;學分制條件下學生管理模式的重構及其功能[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5 孫顯元;;“向錢看”的經(jīng)濟正當性與道德正當性[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6 溫純?nèi)?康德自我學說的理論淵源[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7 頓新國;從綠藍問題看波普爾對歸納問題的解決[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8 徐慶年,王達敏;錢鐘書與休謨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9 陳虹;;西方現(xiàn)代童話中的成長儀式原型及文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10 唐勇,朱長華;學校教育資源分配探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業(yè)進;莫志宏;;論社會科學的事實[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下)[C];2011年
2 劉業(yè)進;莫志宏;;從集中控制到框架條件管理——城市規(guī)劃的演化理論視角[A];2011城市國際化論壇——全球化進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論文集)[C];2011年
3 杜早華;;論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道德危機——從自律與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4 晏鷹;朱憲辰;;理解諾斯制度分析理論的變化[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凌斌;;經(jīng)濟運行的法律影響:科斯框架的一個理論澄清[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季丹丹;郝樂祥;;論高校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7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8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9 晏輝;;論中國倫理學的三種形態(tài)[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劉法虎;;美國兩大高校分類研究的經(jīng)驗與借鑒[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劉衛(wèi)先;后代人權利論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5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潔;上海市郊公辦學校學生來源的多樣性對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朱新春;萊布尼茨自然有機論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10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超;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的調(diào)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盧楠;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郭敬宇;中國道教社會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馮秋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教學智慧的相關性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劉黎黎;滿足南寧城市居民休閑需求的對策分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任利娟;一位市級骨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敘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曉楠;中學生責任意識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8 畢紅軼;新課程視域下的思想品德課生命觀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9 陳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存在經(jīng)驗的缺位與對策[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張小妹;“自然狀態(tài)”范式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冬梅;黃坤;;教育研究范式及方法的變革與融合[J];中國高教研究;2009年02期
2 王晶舒;;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層次[J];學理論;2010年31期
3 石磊;;關于教育研究科學性的探討[J];陜西教育(理論版);2006年08期
4 劉菊華;;教育研究中量化研究的再審度[J];紅河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5 劉佳;;讓教育敘事走進教師的生活世界[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年13期
6 李家祥;;當代中國法社會學研究方法的構成——基于三種研究進路的分析[J];社科縱橫;2011年01期
7 張洪高;;教育“科學研究”的前提反思[J];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15期
8 王景;;芻議教育敘事研究的興起[J];外國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9 王洪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10 林宇;;教育研究方法的后現(xiàn)代意義——以教育敘事研究方法為例[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瑞康;;對孔德實證主義的簡析[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杜金沛;;經(jīng)濟理論建構的雙向機制及其現(xiàn)實的內(nèi)在缺陷[A];中華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程彪;;超越實證與思辨——馬克思哲學的歷史思維方式[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下)[C];2005年
4 姚靠華;蔣艷輝;李斐;;復雜性科學對會計信息系統(tǒng)研究的方法論意義[A];第九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上)[C];2010年
5 榮立武;孫明湘;;休謨的困境[A];邏輯與認知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夏年喜;;試析穆勒對歸納問題的解決思路[A];1998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8年
7 曹莊琪;;古斯-漢欣(Goos-H釨nchen)位移的研究[A];第十七屆十三省(市)光學學術年會暨“五省一市光學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江湄;;“新史學”之“新”義——梁啟超“人群進化之因果”觀中的佛、儒思想因素[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9 王中江;;論金岳霖的“理有固然,勢無必至”[A];金岳霖學術思想研究——金岳霖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1985年
10 方祖q,
本文編號:10939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ykj/1093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