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現(xiàn)代主義課程理論研究的文獻綜述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postmodernism has a wide influence on the humanities and even natural science, and has spread to the field of curriculum, and a group of post-modernist curricular scientists have also appeared. They put forward a lot of postmodernism curriculum theory from different angles of view. The postmodernism curriculum thought of Dole, Capra and Slattery provides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loc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postmodernism curriculum theory in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423
【共引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志文;范式轉變與理論構建[D];廈門大學;2006年
2 余文森;個體知識與公共知識[D];西南大學;2007年
3 金玉梅;社會批判課程理論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4 周成海;客觀主義—主觀主義連續(xù)統(tǒng)觀點下的教師教育范式:理論基礎與結構特征[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玲;博弈視野下的課程政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黃騰蛟;小學校長的課程領導角色與權力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7 袁頂國;從兩極取向到有機整合:主題式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8 譚輝旭;實踐課程論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敬榮;現(xiàn)代信息技術條件下農村初中主題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汪小剛;基于“過程理論”的課程理解及其教學設計[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楊義;4R理論在中學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價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倪守建;成人教育:在現(xiàn)代主義與后現(xiàn)代主義之間[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5 丁艷輝;新課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德育生成性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小紅;基于建構主義課程論對兩種音樂教材的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黃軍山;張楚廷5I課程觀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張瑤;基于后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9 羅軍兵;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課堂參與式教學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10 胡耀東;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社會學分析[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茂華;董曉波;;后現(xiàn)代主體間性下的對話性師生關系[J];教育導刊;2011年06期
2 王愛華;;《理解課程》對當代課程改革的啟示[J];山東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3 袁麗英;;職教課改呼喚有效的課程領導[J];江蘇教育;2011年18期
4 王典舉;;論課程開發(fā)的實踐走向[J];文教資料;2011年17期
5 胡春光;王坤慶;;自傳文本課程:歷史背景、理論基礎與課程訴求[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1年03期
6 王敏;;分層作業(yè)點滴談[J];吉林教育;2011年20期
7 李文濤;;從課程的發(fā)展史來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的實施[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年07期
8 ;怎樣構建語文課程單元[J];江蘇教育;2011年13期
9 范會敏;;課改中心話語的反思與建構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1年21期
10 閆飛龍;;課程研究范式及其發(fā)展趨勢[J];教育與考試;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郝德永;;課程與文化:一個后現(xiàn)代的檢視[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3—2004年度)[C];2003年
2 張斌賢;;赫爾巴特教學理論評述[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靳玉樂;;二十世紀美國七大課程事件評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9)——外國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張傳燧;;程端禮及其《讀書分年日程》的教學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郝忠勇;師生:教材的另一半[N];中國教師報;2005年
2 西南師范大學教科院:靳玉樂 艾興;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是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崔國富 胡志堅 武鎮(zhèn)北 舒萍;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究竟是什么[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侯春英;教師要適應課改的要求[N];伊犁日報(漢);2007年
5 潘 涌;課程改革中,教研員干啥?[N];中國教育報;2002年
6 岳剛德;現(xiàn)代和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課程話語[N];中國教育報;2004年
7 秦金星;高郵:以精致管理求育人質量[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8 錢悅青;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中小學生素質教育[N];貴州政協(xié)報;2006年
9 林小強;“博客教學”有新意[N];中國教育報;2008年
10 黃晗曲;網絡讓教育出逃?[N];中國教育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玉梅;社會批判課程理論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2 艾興;建構主義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3 鮑道宏;教師課程理解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陳雨亭;教師研究中的自傳研究方法[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陳靜;意境化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張相學;學校如何管理課程[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譚輝旭;實踐課程論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8 吳支奎;課堂中的意義建構[D];西南大學;2009年
9 孫寬寧;教師課程理解中的自我關懷[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10 廖輝;學校課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偉偉;20世紀上半葉美國課程理論的發(fā)展[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2 肖明全;論杜威的課程理論及其現(xiàn)代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李飛;論后現(xiàn)代主義視野中的師生關系重構[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4 黃俊興;杜威課程理論對新課程改革意義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5 劉雪梅;課程的哲學基礎研究之反思與改進[D];天津師范大學;2011年
6 侯文萃;后現(xiàn)代視閾下的教師觀論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趙麗娜;課程的生態(tài)學基礎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8 王軼U,
本文編號:21657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165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