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擇校收費問題反思:制度善和公正的視角
[Abstract]:Compulsory education is a kind of public welfare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 for citizens. It embodies the system ethics for the government to pursue good and justice.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fee for school selection is the blasphemy of the good and justice of the system. The root lies in the two yuan structure and the elitism education system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refore, the reform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deepened and the school characteristic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promoted.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compensation and feedback strategy of the government and key schools, which should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ystem to be good and fair.
【作者單位】: 江蘇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基金】:江蘇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建設項目(JDR2006A0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522.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文東茅;;我國城市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及其對弱勢群體的影響[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強昌文;弱勢群體權(quán)益法律保護意義論綱[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2 李靜;;陪審制度的文化解讀——兼論我國新陪審制度[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3 周開寧;;契約精神與和諧社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陳治國;論羅爾斯正義觀的三個理論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5 王文科;經(jīng)濟全球化、全球問題與全球倫理[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6 奚瑋,何艷芳;“治愈”抑或“緩解”:死刑復核程序改革論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7 王大鵬;羅爾斯“正義國家”理論初探[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8 夏文斌;公平原則與和諧社會的建構(gòu)[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9 劉長明;和諧:一種新的正義視野[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10 王婷;社會公正和新型公共領域的建構(gòu)[J];北方論叢;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旦;;新聞自由:新聞媒介職業(yè)化的政治基礎——對西方新聞自由思想歷史發(fā)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2 徐陽光;;論財政轉(zhuǎn)移支付法與和諧社會公平正義理念之實現(xiàn)[A];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2007年會暨第五屆全國財稅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王飛;;民企“原罪”問題的刑法學辨正[A];2005年貴州省法學會刑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劉愛東;王慧;周亮;;制度倫理視角下獨立審計信用監(jiān)管機制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包世琦;;制度建設: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途徑[A];堅持科學發(fā)展 構(gòu)建和諧社會——全國社科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二屆年會暨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王小錫;;實現(xiàn)和諧社會的道德思考[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上)[C];2006年
7 馮建軍;;社會公正與教育公正[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8 楊秀香;;走向制度化的倫理學——對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道德建設的反思[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9 劉寶才;馬菊霞;;中國傳統(tǒng)正義觀[A];中國寶雞張載關學與東亞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童中賢;楊暢;;基于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政府誠信建設[A];“構(gòu)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驚鐸;道德體驗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邱本;自由競爭與秩序調(diào)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余涌;道德權(quán)利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吳瀚飛;中國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制度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李茹;政府干預市場的倫理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陳海光;中國法官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2年
7 尹麗;民辦高等學校的發(fā)展: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8 朱家存;走向均衡[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9 周建平;追尋教學道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10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鵬;論社會正義[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付陽;司法公正與輿論監(jiān)督[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曾國文;論我國市場經(jīng)濟下勞資關系的法律調(diào)整[D];蘇州大學;2001年
4 萬作芳;論教育異化[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趙文靜;試論責任與責任教育[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孟利民;取得時效制度存廢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7 王富博;合同格式條款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8 王新宇;法律意識之理論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9 李潤洲;我國現(xiàn)階段教育公平問題的理論探討[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10 余友輝;經(jīng)濟、倫理與經(jīng)濟倫理[D];江西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勞凱聲;重構(gòu)公共教育體制:別國的經(jīng)驗和我國的實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覃志紅;制度倫理研究綜述[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3 葉玉華;教育均衡化的國際比較與政策研究[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4 孫海峰;義務教育“擇校”問題研究評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5年01期
5 施惠玲;制度倫理研究述評[J];哲學動態(tài);2000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基俊;南羅朝三國中等教育結(jié)構(gòu)的比較[J];比較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2 羅炳之 ,范云門 ,居思偉;師范教育的起源和發(fā)展[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3 基俊;戰(zhàn)后朝鮮中等教育結(jié)構(gòu)的演變[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4 王桂;明治時期的學制改革[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5 ;國外教育發(fā)展概況[J];四川教育;1980年05期
6 ;美國中小學教育制度及教學改革情況簡介[J];云南教育(基礎教育版);1980年03期
7 衛(wèi)純;安原;;《日本教育的現(xiàn)代化》簡介[J];人民教育;1980年10期
8 楊志行;;法國羅馬尼亞的中等教育結(jié)構(gòu)[J];天津教育;1980年07期
9 孫文龍;;一九八○年度日本文教預算的估算要求——總額為四萬七千○六十一億日元[J];外國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10 孫文龍;;中央教育審議會[J];外國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淑清;;學習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深化師專教育改革[A];學陶師陶 貴在實踐——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第二屆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96年
2 郭笙;;重視師范教育 改革師范教育——簡論陶行知師范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8年
3 石生;;從戰(zhàn)略上深化師范教育改革——論陶行知師范教育思想[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8年
4 魯月;;實施素質(zhì)教育 培養(yǎng)跨世紀新人[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5 李秋菊;賈利威;;抓住教材特點 培養(yǎng)學生興趣[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6 申朝鑫;;“大班級”管理的一點思考[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7 范興忠;;家訪是堵流保學的好途徑[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8 解玉朋;趙鳳;;抓好后進生的轉(zhuǎn)化 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A];跨世紀園丁工程論叢[C];2000年
9 葛翠茹;;試論師范院校如何應對WTO的挑戰(zhàn)[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10 王英;王民;;利用心理地圖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科能力[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fā)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岳希山 閆更;教育收費“玄、亂、高”[N];中國工商報;2000年
2 陳中原;趕快讓他們下崗[N];中國教育報;2000年
3 陳光明;對亂收費亮紅燈[N];中國教育報;2000年
4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周洪宇;世界師范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及規(guī)律[N];中國教育報;2000年
5 國務院體改辦 范恒山;發(fā)展幼兒園教育事業(yè)關鍵在哪兒[N];中國教育報;2000年
6 記者 陳強 劉玉 陳曉東;新學年保入學[N];中國教育報;2000年
7 本報記者 范緒鋒 時曉玲;義務教育:舉步跨千年[N];中國教育報;2000年
8 記者 李建平;義務教育教學大綱全面修訂完成[N];中國教育報;2000年
9 本報記者 李建平;給教學做把新尺子[N];中國教育報;2000年
10 本報記者 趙小雅 實習記者 熊春文;給特殊需要兒童更多關懷[N];中國教育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學敏;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經(jīng)費投入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朱家存;走向均衡[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周勇;綜合理科課程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方寧;中部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財政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畢華林;走向生本的教科書設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孫艷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李嶸;論中國少數(shù)民族勞動者素質(zhì)技能和社會地位的提高[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8 魏宏聚;義務教育經(jīng)費投入政策失真現(xiàn)象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9 李達;中國政府間轉(zhuǎn)移支付的新政治經(jīng)濟學分析[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聶章艷;鄭州市中小學擇校問題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0年
2 梁上啟;我國義務教育投資體制的沿革、現(xiàn)狀與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3 覃琮;大化瑤族自治縣義務教育發(fā)展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4 尹輝;論義務教育權(quán)的法律救濟[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張翔云;中國基礎教育機會平等的現(xiàn)狀及對策[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6 周小妍;我國義務教育投資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7 羅漢書;農(nóng)村初中學生輟學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8 李潤洲;我國現(xiàn)階段教育公平問題的理論探討[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9 黎玉儀;澳門十年免費教育現(xiàn)行實施模式的分析與完善選擇[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10 張慶;中學生學業(yè)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1517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151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