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實證史學視域下的近代中國教育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5-18 13:43

  本文選題:實證史學 + 中國教育史研究; 參考:《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1期


【摘要】:產生于19世紀的西方實證史學促進了史學科學化的發(fā)展歷程,成為史學界較為盛行的理論和方法。20世紀初,實證史學通過日本傳入中國。中國教育史研究也深受影響,在教育史觀、研究方法等方面都留下了實證史學的烙印。實證史學促進了中國教育史研究的發(fā)展,影響著教育史學科的建立和發(fā)展。
[Abstract]:Western empirical historiography, which originated in the 19th century, promoted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historiography and became a popular theory and method in the field of historiograph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empirical historiography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through Japan. The study of Chinese educational history is also deeply influenced, leaving the brand of empirical historiography in the view of educational history and research methods. Empirical historiograph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al history and affects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history.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江漢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52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家林;“片面的共同正犯”若干問題探討[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王娟;翻譯研究中的歷時描寫[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3 郭昭昭;;抗戰(zhàn)期間國民參政會中女參政員群體的考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4 馬勇;;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悲劇——試論《時務報》內訌[J];安徽史學;2006年01期

5 項念東;梁啟超的“詩史”觀——《飲冰室詩話》的若干詩學思想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6 李樂;王韜與福澤諭吉輿論思想之比較[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7 楊濤;;析梁啟超的虛金本位制貨幣理論[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8 于沛;對近代大國崛起的文化思考[J];北方論叢;2005年01期

9 陶濤;梁啟超與屈原[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5期

10 史革新;辛亥革命與近代科學傳播[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崔波;吳彤;;地方性知識視野下的洋務派的翻譯出版[A];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合年會清華大學論文集[C];2008年

2 翁銀陶;;簡論嚴復詩論與其詩作之關系[A];福建省詩詞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暨福建詩詞(第十七集)[C];2007年

3 肖忠生;;論嚴復與中國近代教育[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4 王天根;朱從兵;;嚴復譯著時間考析三題[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5 劉曉琴;;嚴復與晚清海軍教育[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6 石文英;;嚴復論詩文[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7 武際可;;中國古代為什么沒有力學?[A];力學史與方法論論文集[C];2003年

8 武際可;;給力學的基礎研究和教學留一席之地——紀念談鎬生先生上書30周年[A];第三屆全國力學史與方法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許寧;;氣化之道——張載、王夫之、嚴復、張岱年氣學思想合論[A];中國寶雞張載關學與東亞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胡玉海;;中國現代社會思潮的特點[A];中國現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京力;歷史評價論研究——以中國古代評價問題為中心[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2 丁曉原;文化生態(tài)演化與百年中國報告文學流變[D];蘇州大學;2001年

3 于語和;中國禮治與西方法治之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4 張艷國;破與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時期孔子及其學說的歷史命運[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王人博;中國近代憲政思潮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桂翔;文化交往規(guī)律論[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7 趙明;近代中國的自然權利觀[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陳義海;對明清之際中西異質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蘇州大學;2002年

9 向天淵;現代漢語詩學話語(1917—1937)[D];四川大學;2002年

10 蔣曉麗;中國近代大眾傳媒與中國近代文學[D];四川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綠;近代日本文化侵略特性的歷史淵源及解析[D];江蘇大學;2007年

2 武增鋒;試論戊戌維新派西方文化觀的轉型[D];河北大學;2001年

3 杜衡;清末圖書出版新格局的形成及意義[D];蘇州大學;2001年

4 彭樹欣;論梁啟超對文獻傳播的貢獻[D];蘇州大學;2001年

5 費秋香;論清末新政時期的地方官制改革(1901—1911)[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彭江;中國高等教育近代化歷程中的科學與人文之爭[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7 馬金華;論康有為的科學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鄧紹根;《萬國公報》傳播近代科技文化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9 蔣浩;嚴復思想與近代中國哲學轉型[D];湘潭大學;2001年

10 王海濤;從劉熙載到王國維——兼論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近代轉型[D];四川師范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商友仁;;歷史與真實[J];學習與探索;1989年01期

2 商友仁;;試論文化史觀[J];學習與探索;1989年Z1期

3 張新民;司馬遷、班固的民族觀及史學實證精神異同論——從《史記》、《漢書》“西南夷傳”談起[J];民族研究;1993年06期

4 胡逢祥;“五四”時期的中國史壇與西方現代史學[J];學術月刊;1996年12期

5 姚大力;關于中國歷史文化遺產再認識的兩點思考[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6 陳啟能;史學理論:歷史學的理論反思──序《唯物史觀與史學理論》[J];江漢論壇;1997年01期

7 鶴野;20世紀中國先秦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8 王加豐;伏爾泰的世界史觀[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4期

9 陳鋒;史學研究與當代社會[J];江漢論壇;1998年08期

10 雷戈,靳慧;史學觀念的新反思——關于歷史學的目的、對象與任務的另一種思考[J];菏澤師范?茖W校學報;1998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曉為;準確評價馬克思主義史學[N];光明日報;2001年

2 行龍 李春華;要重視從社會史角度研究中國人口資源環(huán)境史[N];光明日報;2001年

3 朱乃誠;關于中國考古學發(fā)展方向與道路的思慮[N];中國文物報;2002年

4 張越 蔣正虎;“二十世紀中國史學與中外史學交流”研討會簡述[N];光明日報;2003年

5 歷史所 林甘泉 近代史所 蔡美彪 張振濵 潘汝暄;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范文瀾全集》編余瑣記[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6 吳英;唯物史觀與歷史研究:“冷”“熱”不均30年[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蔣大椿;中國史學轉型需找準定位[N];社會科學報;2009年

8 高泉荃;中國文化史的“復辟”[N];東方早報;2010年

9 王三義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的“邊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本文編號:190604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90604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20d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