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系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綜述
本文關鍵詞: 師生關系 心理健康發(fā)展 自我概念 發(fā)展的系統(tǒng)論 中學生 兒童 師生人際關系 交互作用 教師 初中生 出處:《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9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師生關系是學校眾多人際關系中最基本的一種。本文結合近十年的研究,綜述了師生關系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并提倡從發(fā)展的系統(tǒng)論的角度來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旨在促進研究者們更深入地進行這方面的研究,進一步加強教育者們在實踐中對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視。
[Abstract]: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school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mpact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on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 the past ten years. It also advocates to promote the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theory of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searchers to carry out more in-depth research in this field. Further strengthen educators in practice to establish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作者單位】: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生工作部心理中心;
【分類號】:G456
【正文快照】: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種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fā)揮個人的身心潛力與積極的社會功能。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學校人際關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大量的證據(jù)表明,兒童與成人之間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鄭希付;心理健康素質及其結構的訪談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年04期
2 李瑜;我國師生關系10年研究述評[J];體育學刊;2004年06期
3 李曉東,聶尤彥,林崇德;初中二年級學生學習困難、人際關系、自我接納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鄭希付;宮火良;;《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個性素質分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6年02期
2 劉勇;周遠成;周健生;;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與師生關系互動發(fā)展[J];教育探索;2006年01期
3 張燕杰;;高校體育課的新型師生關系[J];體育學刊;2006年05期
4 劉建平;曾曉青;陳美榮;;中學生人際關系特征[J];中國臨床康復;2006年10期
5 劉萬倫,沃建中;師生關系與中小學生學校適應性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張騫;張大均;江琦;;重慶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的發(fā)展特點[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周永壘;學習困難生的學習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2 邵曉楓;百年來中國師生關系思想史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常逢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應對方式、心境對其身心健康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張繼平;初中生學習困難非智力影響因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胡海青;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健美操課中的應用及其對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D];揚州大學;2004年
4 榮春華;組織群體內初中學生的人際關系,,應付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邵海艷;中小學教師課堂管理方式、教學效能感與職業(yè)倦怠的關系[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宣紅萍;初中生的同伴沖突處理策略及其相關因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7 侯彩霞;山西省初中生價值觀教育內容、方法、途徑的現(xiàn)狀研究[D];山西大學;2005年
8 周波;改善初二學生常見問題行為的學校、家庭人際關系干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于璐;學齡兒童自我概念發(fā)展及其與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10 魏彬;中學生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及教育引導[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川;文化生態(tài)視域中的師生關系[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2 高凌飚,趙寧寧,梁春芳;課堂教學交往的觀察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3年06期
3 葉子,龐麗娟;師生互動的本質與特征[J];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4 余文森;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區(qū)教學改革調研報告[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5 王艷榮;中小學體育教學師生互動的基本類型和方式[J];體育學刊;2003年06期
6 林崇德,王耘,姚計海;師生關系與小學生自我概念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1年04期
7 楊心德;中小學學習困難學生焦慮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4年02期
8 楊蓮清;特區(qū)中小學生親子關系及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8年02期
9 雷靂;學習不良少年對父母評價的認知[J];心理學報;1998年01期
10 金盛華,徐文艷,金永宏;當今中國人人際關系與身心健康的關系──社會心理醫(yī)學研究[J];心理學探新;1999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學平;孩子的心愿[J];安徽教育;1980年12期
2 趙克瑜;這是一場韌戰(zhàn)[J];江蘇教育;1980年07期
3 田秉鍔;學生·孩子·朋友——從稱呼的改換談《最后一課》抒情的含蓄[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4 ;我們是怎樣貫徹中小學學生守則的[J];人民教育;1980年03期
5 張少寒;;談“園丁”[J];人民教育;1980年07期
6 季軒;;師生之間[J];天津教育;1980年09期
7 培元;;“尊師主題班會”之后[J];天津教育;1980年09期
8 趙克瑜;;班主任工作回顧[J];江蘇教育;1980年04期
9 畢振彤;;淺談教學中的嚴格要求[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10 葉德政;;關于《從百草到三味書屋》的幾個問題[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富小;;略述羅從彥及其理學思想[A];朱熹與閩學淵源——“延平四賢”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2 楊秀榮;;談教師對學生的愛[A];教研擷華——青海師大附中建校45周年論文集[C];1999年
3 胡平;孟昭蘭;;母-嬰依戀關系的形成及其影響因素的實驗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4 陳沁怡;;臺灣地區(qū)職校學生自我概念之因素結構[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5 趙三再;;對陶行知先生提倡“藝友制”的思考[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7年
6 陳志昂;;以陶為師引深師德教育[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8年
7 默晉虎;;師生共生活、共甘苦為最好的教育[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88年
8 侯懷銀;;論陶行知關于教育民主化理論與實踐[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首屆二次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1989年
9 李添翼;;在制圖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A];面向21世紀的圖學教育——第十二屆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暨第三屆制圖CAI課件演示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10 張偉卓;;淺談在教學中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幾點嘗試[A];探索 創(chuàng)新 發(fā)展[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輝;法律視野中的師生關系[N];中國教育報;2000年
2 段福德(河南信陽空軍第一航空學院高教研究室);應加快教師角色的轉換[N];中國教育報;2000年
3 李海兵 賴美華;淺談教師的人格效應[N];中國教育報;2000年
4 本報記者 張寶敏;成功少不了非智力因素[N];中國教育報;2000年
5 田萍 顧斌;住手!“教師暴力”[N];法制日報;2000年
6 張德慶;刑警學院制定《學生管理干部廉潔自律有關規(guī)定》[N];光明日報;2000年
7 崔秀珍;淺談課堂教學中如何尊重學生的人格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N];山西經濟日報;2000年
8 周納新;教育孩子慎用懲罰[N];陜西日報;2000年
9 記者 蘇軍;家訪好傳統(tǒng)又恢復了[N];文匯報;2000年
10 記者 蘇軍;班風建設自己抓[N];文匯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劉新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2 辛繼湘;體驗教學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3 張奎明;建構主義視野下的教師素質及其培養(yǎ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楊詠梅;從管治到善治[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林存華;師生文化沖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楊林國;追尋教師美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7 周曉靜;課程德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余嘉云;生態(tài)化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王琴;學校教育中師生沖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希斌;私立小學學生心理狀況及其生活學習環(huán)境的調查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0年
2 倪勝利;中學民主教學問題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廖大鵬;論師生關系的新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葉楚定;中學文學教學審美空白說[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5 劉茂艷;中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感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1年
6 王望妮;試析影響外語學習中“冒險精神”的社會情感因素[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7 鄭春梅;主體性體育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8 肖曉瑪;初中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9 蘇延駿;教育公平的法理思考[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10 竇青旭;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45419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454195.html